肖紅艷
(中石化勝利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開發(fā)公司儀器管理中心,山東 東營 257000)
勝利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開發(fā)公司(以下簡稱物探公司)擁有各種型號地震儀器20臺(套),常規(guī)地面設備5.8萬余道,全數字檢波器15 500個,凈資產高達5.8億元,同時隨著國內外野外地震勘探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設備利用率逐年迅速增加。
1.加強學習,提高設備管理認識
設備管理人員要加強學習,不斷補充現代設備管理知識,要懂得成本核算的內容、特點和主題,并在新的管理方式中不斷創(chuàng)新,以適應情況的變化。具體來說就是使每個職工都懂得設備管理的重要性,懂得和了解設備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達到加大設備管理和核算力度的目的,逐步從“要我管理”向“我要管理”轉變,自覺尋找如何管好、用好設備資產的措施和辦法,自覺搞好各項設備的日常維護與保養(yǎng),嚴格控制修理費用和周期,延長使用壽命,不斷提高各項設備資產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同時應加強經驗交流,到其他單位走訪學習,參加設備管理交流會,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2.控制成本,降低費用支出
物探采集設備種類繁多,為搞好所用設備修理和配件供應,公司建立健全了《領發(fā)材料制度》、《材料員職責》等規(guī)章制度,使得材料出入有章可依。通過建章立制,達到修理有記錄、消耗有定額、統(tǒng)計有報表、損耗有分析。通過經常性的分析總結,提高修理質量,降低配件消耗,提高經濟效益。在購買配件時,參考并尊重檢修員的意見。例如2008年5月對408DSU3采集鏈5 500個點進行55m改成27.5m的道距改造中,檢修員發(fā)現27.5m線段存在質量和DSU3站防水套的伸縮性能差等問題,及時更換了原材料,避免了事故損失。
3.加強設備驗收工作,確保設備管理落到實處
結合2008年度物探公司新頒發(fā)的《地震電纜、檢波器及地面站管理辦法》規(guī)定的設備零損耗的提案,加強了對采集設備出廠發(fā)放和回廠驗收的力度,并出臺了相應的《儀器部設備交接、驗收管理辦法》,詳細規(guī)定了設備交接的有關細則,以及設備年檢期間、出工期間設備的驗收、檢修的具體實施方案。要求采集設備的年檢要在地震隊交接后20天內檢修完畢,年檢后各種采集設備的完好率達99%以上。地震設備返廠后,中心需加緊組織設備的年檢驗收檢修工作。為使設備管理落到實處,避免造成經濟效益核算時,難簽字、難核算等現象的發(fā)生,地震隊派負責人對設備損壞情況進行簽字確認,否則不能維修,造成的無法如期完成年檢工作的后果由地震隊承擔,由物探公司技術科監(jiān)管。
4.開展技術改造工程,增值盤活設備資源
大力開展設備技術改造工程,對一些技術落后的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使其得到充分利用,使暫時閑置的設備產生經濟效益。如中心通過對閑置報廢的SN-388大線進行道距改造,把原道距55m的報廢大線改造成小道距27.5m的大線,在煤田地震采集中完成了4年以上的經營目標和可持續(xù)利用,經濟效應明顯。CDJ-15A自動電瓶充電機通過技術改造,把獨立的供電方式改造成集中的供電方式,避免了頻繁更換電池,使閑置、落后的設備狀態(tài)得到改進,盤活了閑置的設備資源,也實現了設備的自給自足。
5.轉變設備管理觀念,實現生產與效益的統(tǒng)一
在設備配置上,由保障有余型向生產需求型轉變,徹底克服“保障有余,生產無憂”的粗放配置觀念。如2008年度冬季地震勘探施工中,設備的配備打破了以往粗放式的配置方式,避免了原先出現的誰先到、誰先拿、誰多拿,而后分配到施工任務的隊伍設備短缺不足時,再從設備配置嚴重充贏的地震隊往回調配的混亂現象。這種“多余型”的粗放配置方式造成的直接弊端是增加設備的往返調配運輸、設備的驗收及年檢工作量,其結果易造成對多余設備的保護不當,增加設備的損壞率。
在設備的管理上實現專業(yè)化管理與分散經營的有機結合。陸用地震采集設備如408系列等,數量大,利用率高,陸用地震隊均使用,而且損壞便于認定,歸物探公司儀器管理中心管理(簡稱中心)。但ARIES、408ULS海上地震設備主要由海上地震隊四大隊使用,由于海上特殊的使用環(huán)境,設備損壞十分嚴重,在鑒定責任方上往往存在很大分歧。從設備管理與物探公司的長遠經濟效益考慮,ARIES、408ULS海上設備可單獨歸口四大隊管理,同物探公司現有的VSP測井、井間地震儀歸口三大隊管理一樣,實施分散經營管理,真正實現設備的專業(yè)化管理與分散經營的有機結合。
目前中心擁有的地震采集配套設備,包括了即將面臨技術淘汰的SN-388、IMAGE儀器,正在發(fā)揮主要作用的408UL、428XL儀器,以及目前具有世界最先進三分量地震采集技術水平的408UL-DSU3、428XL-DSU3設備。在確保現有設備滿足勝利石油管理局內市場需求的同時,開拓局外市場,盤活存置資產,使資產經營效益最大化,逐漸成為設備經營者的主導思想。
1.分析設備現狀,了解客戶需求,明確市場方向
根據地震設備適用石油行業(yè)的局限性,把潛在客戶定位在石油院校、煤田及其他兄弟油田單位上。
石油院校最可能租賃設備的原因是搞實驗、做研究,設備需求量小,在設備調配上更方便。
煤田煤層埋藏淺,采集精度相對較低,目前煤田設備嚴重老舊,上世紀90年代產品仍在發(fā)揮主力作用,中心可以為閑置淘汰的采集設備尋求突破口,促使低效設備資產向能夠高效利用設備資產的地方轉移。如SN-388、IMAGE都是20世紀末的產品,IMAGE還可實現6000道采集,但資產凈值已經很低,設備租金也就相對較低。所以SN-388、IMAGE可為煤田單位實現低租金,高精度采集,高收益回報。
如中心擁有428XL-DSU3地面采集設備1萬個點,而且設備還在保修期內,租賃方承擔修理費用低。
2.全員參與,發(fā)揮主人翁責任感
充分調動廣大職工資產經營管理工作的積極性,推行資產經營責任制,各種創(chuàng)收與年終獎金及榮譽掛鉤,責任傳遞到每個部門、每一個職工的身上。設備租賃的來源,可分為個人、中心、物探公司三方,租賃所獲取的收益也應按一定比例進行分配。如由于個人信息渠道所獲得的租賃所得,中心應給與個人一定的物質獎勵;由于中心或公司信息渠道所獲得的租賃所得,按租賃凈利潤的一定比例分配。
3.借助媒體傳播途徑,廣開信息渠道,盤活存置資產
在實際操作中,要定期進行設備資產情況清查,建立并及時更新資產數據庫,實行動態(tài)管理,同時資產的性能、技術狀況等數據上網公布,數據共享,租賃方可自由查詢存置資產情況。也可以借助報刊雜志,刊登租賃信息,實現租賃信息溝通渠道暢通,提高其運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