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新疆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婦產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不孕癥是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且為難治性疾病。我院采用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此病,用中藥抑制純西藥帶來的副作用,從而達到優(yōu)勢互補,療效顯著,現(xiàn)分析報道如下。
38例患者均為育齡期婦女,年齡20歲 ~45歲,其中原發(fā)性不孕癥24例,繼發(fā)性不孕癥14例;不孕時間1~6年,其中1~2年者19例,3~4年者13例,5~6年者6例;月經周期為21d~90d。所有病例均先行宮腔鏡下通液術,排除因輸卵管阻塞、子宮器質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不孕癥,并經婦科專項檢查,確診為排卵障礙性不孕癥,子宮內膜過?。ǎ?mm),中醫(yī)辨證屬于腎陰虛型不孕者。所有病例近半年內未使用非甾體激素。
2.1 治療方法
在月經來潮第5天加用克羅米芬50mg,每日1次,連用5d。用藥3個月經周期仍未受孕,則克羅米芬用量加至100mg再用?;A體溫降低0.3℃或超聲監(jiān)測見優(yōu)勢卵泡(卵泡≥18~20mm),卵泡透聲好,子宮內膜≥8mm,當日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U,并囑當晚及隔日晚同房。與此同時加用中藥分期治療。①卵泡期:自月經第6天起,服用促卵泡湯治療:熟地黃、太子參、枸杞子、制首烏各15g,懷山藥、菟絲子、當歸各 12g,白芍、鹿角霜各9g,山茱萸6g。每日1劑,連服5d;②排卵期:自月經第11天起,給予促排卵湯治療:淫羊藿、枸杞子、熟地黃各15g,菟絲子、肉蓯蓉、懷山藥、炒當歸、丹參各12g,續(xù)斷、烏藥、澤蘭各 9g,桂枝 6g。每日 1劑,連服5d;③黃體期:自月經第16天起,服用促黃體湯治療:淫羊藿、枸杞子、熟地黃各15g,巴戟天、仙茅、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當歸、懷山藥各12g,杜仲9g。每日1劑,至月經來潮。若月經未如期來潮則續(xù)服14d,并檢查是否妊娠;④行經期:服用調經湯治療:當歸、茯苓各12g,赤芍、澤蘭、益母草各9g,制香附、小茴香、川芎各 6g,炮姜 10g。每日 1劑,連服3d。治療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所有病例均治療1~3個療程。
2.2 觀察方法
納入觀察的患者在服藥前連續(xù)進行1~2個周期的基礎體溫測定和B超動態(tài)監(jiān)測卵泡及子宮內膜發(fā)育情況。根據陰道超聲回聲強度,將子宮內膜分為A、B、C型。A型:內膜回聲低于子宮壁回聲,并有明顯3線征;B型:子宮內膜與肌層回聲相同;C型:子宮內膜回聲高于肌層回聲。
治療38例中,妊娠30例,妊娠率為78.95%。觀察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卵泡發(fā)育緩慢或停止發(fā)育、無優(yōu)勢卵泡或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的情況。治療后卵泡發(fā)育明顯好轉,子宮內膜明顯增厚。
排卵功能障礙是女性不孕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藥調經助孕促排卵,是根據月經周期的生理變化,按“補腎(補腎陰為主)-補腎活血-補腎(補腎陽為主)-活血行氣”的周期治療。非經期選用當歸、懷山藥、菟絲子、枸杞子、熟地黃等養(yǎng)血補腎填精;卵泡期酌加制首烏、山茱萸、太子參、鹿角霜、炒白芍等加強滋腎填精;排卵期酌加淫羊藿、肉蓯蓉、續(xù)斷、桂枝等溫腎助陽,并配伍丹參、澤蘭、烏藥行氣活血,促卵泡破裂排出;黃體期酌加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等加強溫補腎陽之力,配合旱蓮草、女貞子滋補腎陰、燮理陰陽;行經期選用當歸、赤芍、澤蘭、益母草等活血化瘀,制香附、川芎等理氣疏肝,合之共奏活血理氣調經之功,促使子宮內膜剝脫?,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香附、菟絲子有類雌激素樣作用,能促進陰道上皮角化,使子宮重量增加,從而拮抗克羅米芬為雌激素拮抗劑的副作用。另外,本觀察應用最新生殖研究的排卵日結果顯示表示法,將不同月經周期、卵泡發(fā)育時相不一致的病例結果準確地統(tǒng)一。結果顯示,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后卵泡生長和子宮內膜發(fā)育明顯提高,為受孕準備了良好的環(huán)境。采用中藥配合克羅米芬治療排卵功能障礙性不孕癥,優(yōu)勢互補,療效明顯,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