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琳,邢 茂,張恩娟
(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藥劑科,重慶 400037)
2008年某院24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陳 琳,邢 茂,張恩娟△
(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藥劑科,重慶 400037)
目的了解藥品不良反應(ADR)發(fā)生的特點,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方法收集該院2008年1~12月上報的245份ADR報告,從患者年齡、性別、藥品種類、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統(tǒng)、臨床表現(xiàn)、中藥制劑、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的藥品等方面進行分析。結果245例報告涉及16類藥物,其中抗微生物藥物引發(fā)ADR的比例最高(33.1%),60歲以上患者ADR發(fā)生率最高(26.5%),ADR的臨床表現(xiàn)以皮膚及附件損害較多(38.0%),由中藥注射劑引發(fā)的ADR 25例(10.2%),嚴重ADR 6例(2.4%)。結論藥品不良反應與多種因素有關,應加強ADR監(jiān)測及相關知識的宣傳,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
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通訊作者,電話:023-68755401;E-mail:enjuan@163.com。
近年來國內外藥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的頻繁發(fā)生,給很多患者及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藥品不良反應(ADR)監(jiān)測是加強藥品的管理、確?;颊甙踩侠碛盟幍闹匾胧D壳拔覈鴮DR的報告原則是“可疑即報”,即對藥源性疾病進行報告,雖然擴大了ADR的報告范圍,但其更能發(fā)現(xiàn)臨床用藥的問題,從而較大程度地保障了患者用藥安全。通過對本院2008年收集上報的245份ADR報告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本院ADR發(fā)生的情況及影響因素,為及時判斷、減少及處理ADR提供資料。
資料來源于本院2008年1~12月收集的ADR報表,共245份(包括部分ADE)。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245例患者的一般情況(年齡、性別)、藥品種類、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統(tǒng)、臨床表現(xiàn)、中藥制劑、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的藥品等方面進行分析。
2.1 患者年齡與性別分布 245例報表中,女114例,占46.5%,男 131例,占53.5%。年齡0~10歲 13例,占5.3%;11~20歲16例,占6.5%;21~30歲25例,占10.2%;31~40歲39例,占15.9%;41~50歲 38例,占15.5%;51~60歲49例,占20%;60歲以上 65例,占 26.5%。
2.2 藥品種類分布 按照《新編藥物學》對2008年度本院發(fā)生ADR的藥品進行歸類,其中抗微生物藥物引發(fā)ADR最多,共81例,其次為抗腫瘤藥(38例)和中藥注射劑(25例)。引發(fā)ADR的藥品種類和構成比見表1。
表1 ADR所涉及的藥品種類
2.3 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xiàn) 在245份報告中,ADR累及最多的器官或系統(tǒng)是皮膚及附件,占38%,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皮疹、瘙癢等,其次為胃腸系統(tǒng),占13.9%;臨床表現(xiàn)多為惡心、嘔吐等。另外輸液反應發(fā)生率較高,占 12.2%。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xiàn)見表2。
2.4 引發(fā)ADR的前10位藥物 針對發(fā)生ADR相對集中的藥品作詳細的分析和排序,在統(tǒng)計的10個藥品中,抗生素占4個,且都排在前5位,其中發(fā)生ADR最多的是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粉針劑。藥品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與其自身的性質相關,而與用藥頻率(DDDs)相關性較小。引發(fā)ADR的前10位藥物排序、DDDs及主要臨床表現(xiàn)見表3。
2.5 發(fā)生ADR的中藥注射劑及主要臨床表現(xiàn) 2008年收集的ADR報告中,涉及中藥注射劑的共有25份,見表4。其中參芪扶正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銀杏達莫注射液發(fā)生ADR相對較多,分別為6、4、4例,其臨床表現(xiàn)有硬結、水泡、紅腫等。用藥頻率與ADR發(fā)生率無明顯相關性。
2.6 發(fā)生嚴重ADR的藥品 245份報告中,發(fā)生嚴重ADR的藥品有6個,占2.4%,其中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4例,器官功能損傷1例,死亡1例。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神志不清、意識喪失、過敏性休克、間質性肺炎等。
表2 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xiàn)
表3 發(fā)生ADR的前10位藥物
表4 發(fā)生ADR的中藥注射劑及臨床表現(xiàn)
表5 發(fā)生嚴重ADR的藥品
3.1 本次調查的245份報告中,男性多于女性,與國內報道一致[1],從ADR的發(fā)生年齡看,60歲以上的患者發(fā)生率最高,這可能與老年人的肝腎功能減退,影響藥物的代謝和消除有關,且存在疾病多、合并用藥多的因素,導致ADR發(fā)生率高。
3.2 抗微生物藥物ADR位居首位,這可能與抗微生物藥物應用廣泛、該類藥物易發(fā)生ADR及其發(fā)生不良反應的現(xiàn)象容易觀察有關。在81份報告中,頭孢菌素類28例(主要是頭孢2、3代)、喹諾酮類20例、青霉素類11例、頭孢霉素類5例、硝基咪唑類5例、氨基糖苷類2例、碳青酶烯類2例、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2例、林可霉素類1例、中藥抗菌藥 1例、抗病毒藥3例、抗真菌藥1例。頭孢菌素類和喹諾酮類引起ADR比例最高,與國內報道一致[2],占抗菌藥物引起ADR總數的59.3%。
3.3 ADR發(fā)生的前3位分別是皮膚及附件、胃腸系統(tǒng)、輸液反應,這可能與臨床易于發(fā)現(xiàn)和診斷有關。30例輸液反應中,有12例是發(fā)生在同一科室、同一時間段內,因此從藥物因素、輸液器材質量、患者因素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發(fā)現(xiàn),本院使用的肝素鈉是一次性配制后置于冰箱內保存,24 h內反復使用,可能會被污染,采取新配制肝素鈉溶液進行封管后,該科室無輸液反應發(fā)生,因此肝素鈉是引起本次輸液反應的主要原因。
3.4 對重點品種的ADR進行監(jiān)測主要是針對抗微生物藥物、中藥注射劑、新藥 ADR、《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涉及的品種,本院發(fā)生ADR前10位的藥物中抗微生物藥物有4個,中藥注射劑1個,《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涉及的品種2個(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因此應對發(fā)生ADR例數多的重點藥物進行重點監(jiān)測。
3.5 中藥注射劑發(fā)生不良反應比例較高,由于中藥注射劑的廣泛使用及其在炮制、生產、運輸、儲存中理化性質的變化均可能引發(fā)ADR,提示臨床輸注中藥注射劑時應注意:掌握用法用量,避免加大濃度;慎對中藥注射劑與其他藥物配伍,盡量單獨使用;重視溶媒的選擇;滴速不能太快;堅持合適療程,防止長期用藥;滴注過程中護士應加強巡視,以確保用藥安全。
3.6 用藥頻率=藥品某時間段用藥總量/該藥的限定日劑量(DDD),該數值越大說明此藥使用頻率越高,反應臨床對該藥的選擇傾向性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鈉粉針劑ADR發(fā)生例數最多,但其DDDs排在倒數第二位,說明該藥較容易發(fā)生不良反應,應引起重視。
3.7 發(fā)生嚴重ADR的6個藥品中后果最為嚴重的是痔血膠囊和來氟米特片。痔血膠囊組方藥味為白鮮皮和苦參,輔料為淀粉和滑石粉,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中心發(fā)布了痔血膠囊引起肝損害的通報[3]。查閱相關資料[4-5],未見白鮮皮或苦參的單味藥材引起肝損害的報道反而有保護肝功能的作用,組方后導致的肝損害可能是兩味藥相互作用的結果;來氟米特由于半衰期長,易在體內蓄積,容易引發(fā)不良反應,其導致的間質性肺炎在國內外都有報道[6-7]。
我國的ADR監(jiān)測工作進入了法制化階段,報告ADR是醫(yī)務人員應盡的法律義務。盡管如此,臨床醫(yī)務人員的主動上報意識還不強,應加大ADR監(jiān)測的宣傳力度,加強用藥監(jiān)護,并根據國內外ADR信息及本院監(jiān)測情況定期反饋相關信息,促進ADR監(jiān)測工作的深入開展,以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和醫(yī)療護理質量,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1] 鄒薇.217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8,11(5):307.
[2] 賀曉雅.某院186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7,36(12):1196.
[3] 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關注痔血膠囊引起的肝損害[R].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2008,17.
[4] 冉啟瓊,阮麗萍,朱丹妮,等.改善梣酮的溶解度以提高其口服吸收分數和對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肝作用[J].藥學學報,2007,42(6):675.
[5] 洪閣,劉培勛,戴永紅,等.苦參堿抗肝纖維化研究進展[J].海峽藥學,2008,20(7):7.
[6] 黃志文,李琦,吳學玲,等.來氟米特致急性間質性肺炎1例[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9,8(1):83.
[7] Sawada T,Inokuma S,Sato T,et al.leflunomide-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s rheumatoid arthritis[J].Rheumatology,2009,48(9):1069.
Analysis on 245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a hospital in 2008
CHEN Lin,XI NGMao,Z HANG En-ju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Xinqiao H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7,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for providing the basis to rational durg use in clinic.MethodsFrom Jan.2008 to Dec.2008,245 cases of ADR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in respect of the patients′age,sex,drug categories,organs and systems involved,clinical manifestations,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and drugs developing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Of the 245 ADR cases,33.1%were induced by anti-microbial agents,10.2%were caused by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2.4%were serious ADR,26.5%occurred in the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Lesions of the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were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ADR,which involved 38.0%of the cases.ConclusionSeveral factors can induce ADR.ADR monitoring and propaganda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clinic.
adrverse drug reaction;report;analysis
R969.3;R195.1
A
1671-8348(2010)09-1110-03
2009-08-10
2009-10-20)
?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