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風香
山東省肥城礦業(yè)集團公司中心醫(yī)院(肥城 271608)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對低位直腸癌患者行Miles手術,做永久性結腸造口(人工肛門)是目前公認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國每年有近10萬患者接受此類手術[1]。結腸造口改變了患者原有的排便方式,不僅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不便,并使其心理上承受極大痛苦[2]。結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心理康復狀態(tài)。筆者對50例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我院普外科于2004年1月-2009年4月對50例直腸惡性腫瘤患者成功實施了結腸造口術。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31~79歲,平均59歲。
通過對50例結腸造口患者不同心理狀況的分析,采取了一系列相應的護理措施。45例患者從各種不良的心理反應中逐漸地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其中18例患者在術前就很快處于情感適應期,以積極心態(tài)配合治療護理,另27例患者在術后造口開放接受了造口護理指導后,才放開心態(tài)積極配合。他們在不同時期內(nèi)先后恢復了健康,住院天數(shù)16~32d,平均住院22d。3例性格內(nèi)向型患者心理起伏較大,精神狀態(tài)差,住院時間較長,平均住院37d。余2例患者因傷口感染延長了治療時間,較長時間處于抑郁狀態(tài),更加延長了治愈時間。
3.1 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 (1)術后患者的心理狀況: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焦慮恐懼心理(100%)。疾病對患者造成身心打擊,害怕手術,擔心手術預后及經(jīng)濟壓力幾乎引起所有患者焦慮恐懼。二是抑郁心理(62%)。當患者意識到手術并且結腸造口是必然的選擇,表現(xiàn)出對手術后的恢復沒有信心,許多人處于悶悶不樂、抑郁的狀態(tài),有的甚至出現(xiàn)睡眠障礙。三是悲觀絕望心理(占23%)。當詳細了解手術過程,許多人擔心術后無法自理造口,認為將給家庭、子女帶來麻煩和不便,自覺生存無價值,表現(xiàn)為悲觀甚至絕望[3]。四是自卑心理(62%)。當人工肛門開放,患者感受到排便方式及自身形象改變,認為疾病給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甚至危及婚姻、家庭及社會人際關系,便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五是求知欲望心理(100%)。幾乎所有患者都渴望得到有關造口的護理知識,同時希望獲得更精良的造口用具來控制排便,從而提高生活質量[4]。(2)癌癥患者的心理變化:癌癥患者普遍表現(xiàn)出消極、悲觀,甚至絕望的情緒,其心理反應一般將經(jīng)歷3個階段。①情感波動期:當?shù)弥及┌Y幾乎所有患者不同程度表現(xiàn)出焦慮恐懼、否認、憤怒、擔心、抑郁心理,有的對診斷表示懷疑,有的對確診更是感到恐懼、空虛和孤獨,情感波動較大。②情感認知期:當?shù)弥技膊№毿惺中g治療,而結腸造口是必然的選擇,大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消極心境狀態(tài),表現(xiàn)出抑郁、悲觀、絕望心理,并伴有明顯的睡眠障礙。③情感適應期:隨著病程的推進,多數(shù)患者只能無奈地接受和適應現(xiàn)實,能冷靜對待已發(fā)生的事,有的持漠然心態(tài),但治療合作。而有的患者較難恢復患病前的平常心境,只得被動適應,陷入慢性抑郁與痛苦體驗難以自拔。(3)不同年齡的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征:18例60歲以上年齡組患者心理變化程度較輕;27例40~60歲年齡組患者心理變化程度較重,這與這個年齡段的患者處于事業(yè)、家庭雙重壓力有關;5例30~40歲年齡組行為反應最強烈,甚至出現(xiàn)拒絕治療、自殺傾向等;內(nèi)向型人格心理變化重于外向型;心理變化重者生活質量差,生存時間短。
3.2 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治療與護理 心理治療就是利用人的心理活動對體內(nèi)的生理、生化過程產(chǎn)生好的積極的效果,促使患者向痊愈的方向發(fā)展。癌癥患者的心理治療目的是使患者對人生充滿樂觀,對疾病沒有憂慮和抑郁情緒[5]。在掌握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反應階段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個體的患者因人施護、對癥施護,可收到較好的效果。護理應注意以下方面。(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用親切、溫和的語言向患者講述醫(yī)院的環(huán)境及醫(yī)療狀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教會患者主動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學會傾聽,理解患者所表述的內(nèi)容,體會患者的真實感受,表現(xiàn)出對患者的關注和尊重,讓患者的情感得以宣泄,使焦慮恐懼感消失,從而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2)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善用目光對視、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觸摸等非語言行為贏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多與患者交流,談話以健康向上的話題為主,談話時要面帶笑容,從心理上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充分滿足患者的要求。同時,通過有效的交談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讓患者從容地接受現(xiàn)實,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3)進行合適的健康教育:耐心細致地講解疾病方面的知識,說明結腸造口的必要性,介紹結腸造口的一般情況和護理方法,使患者認識到結腸造口對患者的消化功能及性功能均無影響。要把患者看成是自己的親人,特別是對30~50歲年齡組的患者,要鼓勵他們面對現(xiàn)實,對60歲以上的老人應反復進行解說,來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4)良好的術后護理: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包括血壓、脈搏及傷口愈合情況,掌握造口的開放時間,注意觀察造口周圍的皮膚情況。皮膚紅潤者更換肛袋時可涂氧化鋅軟膏,保護造口周圍皮膚。教會家屬及患者本人結腸造口的護理方法,進行合適的飲食指導,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低纖維素飲食,讓患者盡快適應結腸造口的排便,從而將腸道口造成的生活上的不便減輕到最低。(5)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做好家屬的心理疏導,讓他們以積極樂觀、關愛相助的態(tài)度感染患者,增強患者自尊和被愛的感覺,同時鼓勵患者多參加社會活動,與其他結腸造口患者一起交流經(jīng)驗,減輕其孤獨感,使其抑郁心理得以糾正,激發(fā)他們回歸社會的愿望和信心,從而促進其心理康復。
結腸造口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礙,護理人員通過觀察、交流、接觸,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采取各種應對的心理支持及護理措施,及時調控,改變患者的感受、認識、情緒和態(tài)度,適時調整患者的心理行為,使其以積極心態(tài)配合治療護理,較快地恢復健康,提高他們重歸術前生活和社會活動的信心,從而提高結腸造口患者的生理和社會的生活質量。
[1]俞德洪,高辛元.結腸造口136例臨床研究 [J].中國肛腸病雜志,1996,16(4):13.
[2]路潛,周玉潔.結腸造口患者造口知識掌握情況和需求狀況的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2003,38(4):251.
[3]徐振奎,李國英.直腸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J].健康心理學雜志,1998,6(1):25.
[4]減莉萍.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變化與調控[J].解放軍護理雜志,1997,14(1):45-46.
[5]徐俊冕.醫(yī)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