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方
(山西省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山西太原 030024)
200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出臺了《山西省封山禁牧辦法》,使我省養(yǎng)羊業(yè)大輻度下降,特別是2009年6月1日,最后一批封山禁牧縣開始實施后,養(yǎng)羊業(yè)已逐步由放牧轉變?yōu)樯犸暫桶肷犸暎稚曫B(yǎng)正向相對集中飼養(yǎng)方式轉變。如何實現集約化舍飼養(yǎng)羊的轉型發(fā)展?帶著這一問題,筆者走訪了全省諸多個規(guī)模羊場,并對榆社縣講堂鄉(xiāng)野狼山莊等三個羊場進行了跟蹤服務,根據調查和工作體會,認為集約化舍飼養(yǎng)羊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做好各項工作:
羊場應科學建圈,地址宜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背風向陽、遠離居民區(qū)和交通主干道,飼料來源便利、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電力和交通以及通風便利;羊舍建設以經濟、實用、耐用為原則,就地取材。
羊舍圈舍墻體以2.2-2.5m為宜。單坡式羊舍前墻高1.8m,后墻高2.2m。羊舍方向單列坐北朝南,雙列可選東西走向。窗戶宜大,通風透光,面積為舍內面積1/20;門寬2-3m,防止羊群出入擁擠。羊槽隔欄間距10-15cm,每只占 40-50cm,每個欄以20只為宜,一排三室;飼槽上寬25cm,下寬 20cm,深 20cm,槽底距地面5-10cm,以適應其在地面上啃草的采食習性;羊舍外要設計供羊活動的運動場,要因地制宜,可用磚沙鋪地,運動場內要設置水槽、舔磚,種植樹木,在樹周砌80cm見方,高1.5cm的圍墻,防止羊啃咬。此外,羊場、羊舍的設計和建設要符合獸醫(yī)防疫要求,嚴格將生活區(qū)、生產區(qū)分開,糞污、病死羊的無害化處理要在總體設計中,即有利于疾病的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fā)生與傳播。
良種選擇要與高效養(yǎng)殖緊密結合。近年來,我省已大量引進小尾寒羊進行品種改良,使羊群實現了多胎、多羔的雜交優(yōu)勢。集約化舍飼養(yǎng)羊的發(fā)展必須選擇恰當的雜交組合,才能實現養(yǎng)羊業(yè)的快速、高效發(fā)展。經過雜交試驗、育肥試驗和生產實踐,認為以特克寒爾×杜泊×小尾寒羊三元雜交組合效果最好。以本地小尾寒羊做母本,第一父本選擇早熟、體形大、繁殖率高、肉用性能好的種羊,如特克塞爾進行雜交,生產出的F1代公羊直接肉用,生產出的F1母本,從增重速度、胴體重、肉的品質、飼料報酬均有所提高,既發(fā)揮了小尾寒羊繁殖力高和耐粗飼的優(yōu)勢,也改進了小尾寒羊體軀不豐滿,胴體形狀欠佳,個體產肉量低的缺陷,但副產品羊皮價格上不去,效益較差,不宜深度雜交;第二父本選擇羔羊出生重、大、前期生長快、體重大、瘦肉多的肉用品種,如杜泊作為終端父本,與F1雜交母羊交配,所生產的F2代全部用作肥羔羊生產,屠宰率和凈肉率均得到了顯著提高,生產的羔羊羊皮經濟價值也非常高,雜交優(yōu)勢明顯。通過雜交組合,改進了胴體一級肉率,增加了后腿肉重,提高凈肉率、骨肉比。此外,利用本地肉羊雜交有提高羔羊胴體眼肌面積的作用。
3.1 做到羔羊早期斷奶。羔羊早期斷奶與當年育肥出欄是搞好舍飼養(yǎng)羊的兩項重要措施。羔羊2月齡后,其消化道和生理功能發(fā)育成熟,若加強飼養(yǎng)管理,實行早期斷奶是可行的。羔羊要做到提早補飼,出生后1-2天要吃足初乳,增強體質,10-15天后要訓練其采食。把可用嫩青干草捆成把吊在空中,讓小羊自由采食。20天左右可用豆餅、麥麩、玉米粉等配制的精料或用商品乳豬全價料訓練吃料。羔羊1-2月齡以喂草為主,添補精料為輔,每只羔羊日喂50-100克精料,做到少喂勤添,并按要求添加食鹽和骨粉。當羔羊滿2月齡或體重達13公斤時,即可將母、羔分開,一次性斷奶,將母羊從圈中趕走,羔羊留在原圈舍內飼喂,以減輕應激。
3.2 合理搭配飼料育肥羔羊。根據羔羊的生理結構特點和營養(yǎng)需要,合理搭配日糧,配合成適合育肥羔羊的全價飼料,育肥粗飼料以青貯玉米秸、麥糠、面、類、烘干玉米皮、果渣、酒糟為主;育肥精飼料以玉米、麩皮、豆餅、棉籽餅、小蘇打、預混料為主原料組成。0-70日齡為哺乳期,以粗飼料為主;70-150日齡為育肥期,精粗結合,品種要多樣化,保證可消化蛋白質18%以上。開始階段,用優(yōu)質干草、新鮮牧草和配合飼料飼喂,逐漸搭配青貯、氨化或生化飼料、精料每只羊日喂100-150克,保證充足飲水。
3.3 加強日常管理。嚴格按日操作規(guī)程飼喂,每日上槽兩次,上午7:00開始,干喂,先上青貯,而后上各種糟渣,最后上精料;下午2:00開始,濕喂,上料順序同上午,自由飲水,并及時調整喂量。同時,在運動場內放置鹽磚,讓羊自由舔食,保證羊吃飽和保持旺盛的食鹽。
3.4 及時去勢。去勢羊性情溫和,便于育肥和管理。育肥羔羊在1-3周內去勢,有利于提高肉的品質,使肉質細嫩,少膻味。
此外,還要做好夏天防暑降溫和育肥前準備工作。在育肥開始前,應對羊剪毛、驅蟲、防疫,對患有疥癬的羊進行藥浴,育肥飼料配制及要求與羔羊育肥基本相同,精料飼喂量可根據增重情況控制在150-200克。
搞好粗飼料的調制、保證飼草的多樣性、提供全價營養(yǎng)日糧是舍飼養(yǎng)羊成功的核心所在。圈養(yǎng)條件改變了羊游走覓食的生活習性,尤其是在缺乏青綠飼料的冬、春季節(jié),往往會造成羊嚴重的營養(yǎng)代謝障礙。因此,舍飼養(yǎng)羊必須做到粗、精、青飼料的合理搭配。
4.1 搞好粗飼料調制。玉米秸桿青貯、作物秧藤、玉米皮、氨化麥秸、啤酒糟、醬油渣、果渣和綠豆渣等都是羊的優(yōu)質飼草,粗料要確保多樣性。作物秸桿、秧滕等含木質素多,適口性差,要進行合理處理。首先要保持其干凈、無霉變,要切成長度1-2cm進行喂養(yǎng)為宜,防止粉碎過細,保證羊采食后能正常反芻。其次是正確使用青貯氨化、生化技術等對作物秸桿進行處理。
4.2 種植優(yōu)質牧草。舍飼養(yǎng)羊要配套牧草種植,有條件的農戶,最好每只羊平均半畝苜蓿。重點要種植紫花苜蓿、黑麥草等牧草,冬春利用黑麥草,夏秋利用紫花苜蓿,保證常年有青飼料的供應。
4.3 合理調配精料。根據當地飼料資源和羊只不同品種、不同生長階段合理調配精料,飼料內氮硫比要達到7-8:1,鈣磷比要達到 1-2:1,若飼喂尿素飼料時,必須補充元素硫,否則會造成瘤胃內氮磷比例不當,達不到育肥目的,圈舍養(yǎng)羊精料配比參考配方:玉米 53%、麥麩 10%、豆粕 21%、苜蓿粉10%、貝殼粉3%、磷酸二氫鈣1%、食鹽1%,預混料1%。
由于羊從自由采食到人工補飼,往往會帶來羊的嚴重營養(yǎng)障礙,長期圈養(yǎng)還會引發(fā)腐蹄病、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可見疫病防控是困擾集約化舍飼養(yǎng)羊的又一大難題。為此,要做好以下幾點。
5.1 定期消毒。在大門口設置消毒室,羊舍內每15-30天做一次噴霧消毒,羊舍外環(huán)境用生石灰、火堿等消毒,水槽、食槽每天清洗消毒。
5.2 搞好防疫免疫。結合當地情況,要認真做好羊痘、傳染性胸膜肺炎、魏氏梭菌病、口蹄疫等重點疫病的免疫注射。一般每年3月和9月,采用三聯苗或三聯四防苗,對羊快疫、羊猝疽、羊腸毒血癥和羔羊痢疾四種病進行預防注射;羊痘苗每年春季一次。口蹄疫疫苗每四個月免一次。此外,每年于4-5月份接種家畜乙腦疫苗。要加強抗體效價檢測工作,做到科學免疫、科學防控,同時,還要做好羊場布病和結核病的凈化工作。
5.3 定期驅蟲。羊群一般每季度驅蟲一次,每兩月進行一次藥浴,在轉群時也要及時驅蟲,可使用左旋咪唑與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聯合驅蟲,以依力特效果較好。對肝片吸蟲、焦蟲、腦頭蚴等特殊寄生蟲要專門驅除。
5.4 做好常見病的診治。圈養(yǎng)羊常見病主要有傳染性結膜炎、肺炎。傳染性結膜角膜炎,俗稱“紅眼病”,該病為條件性致病菌,多發(fā)生在天氣炎熱、濕度大的季節(jié),由于育肥舍飼密度過大引起,有一定傳染性,對癥治療可以痊愈;肺炎是由條件性致病菌引起,多發(fā)生在初冬季節(jié),體況差、寒冷、羊圈潮濕等因素為主要誘因,以羔羊易感,臨床使用“肺炎速治”效果理想。
羊肉屬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營養(yǎng)食品,其性甘溫,補益脾虛,強壯筋骨,益氣補中,具有獨特的保健作用,經常食用可以增強體質,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壽。特別是羔羊肉具有瘦肉多、肌肉纖維細嫩、脂肪少、膻味輕、味美多汁、容易消化和富有保健作用等特點,頗受消費者歡迎。根據現代研究測試資料,羔羊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較成年羊肉分別低23.7%和18.2%;而嫩度、鎂、鋅含量卻分別高 73.8%、19.5%和 32.0%,羔羊肉的組氨酸、纈氨酸、蘇氨酸三種氨基酸達到了理想蛋白比例。在國外羊肉生產中羔羊肉占有很大的比重,美國92%以上,英國94%,法國75%,新西蘭90%以上,澳大利亞為70%,而中國平均只有4%-6%,其中新疆為15%,內蒙古為12%。提高羊肉屠宰技術水平,對羊肉肉色、理紋、酸堿度(PH)、羊肉失水率、羊肉系水率的測定,以及熟肉率、羊肉的嫩度、膻味、風味、羊肉中重金屬和農藥殘留分析等羊肉品質的評定和羊胴體質量等級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加強以上六方面的工作,相信集約化舍飼養(yǎng)羊不論從技術水平,還是經濟效益方面將會取得大的提高,使集約化舍飼養(yǎng)羊轉型發(fā)展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