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香 原紅艷
回顧分析在我科住院治療的82例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1.1 資料 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我科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2例(119只耳),其中男性55例,女性27例;年齡3~74歲。單側45例,雙側37例。均經(jīng)詳細詢問病史,行常規(guī)及專科檢查,同時行純音測聽、聲導抗及鼻內(nèi)鏡檢查,依患者病情行鼻咽部活組織檢查5例,鼻-鼻竇、鼻咽部、顳骨CT掃描檢查31例,3例同時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檢查。伴慢性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3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變應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15例,萎縮性鼻炎1例,鼻腔鼻竇內(nèi)翻性乳頭狀瘤1例,鼻咽癌5例,鼻咽癌放療后2例,鼻咽部惡性淋巴瘤1例,鼻竇低分化鱗癌合并腦轉移1例,右咽旁間隙纖維瘤1例,左咽旁間隙、翼腭窩內(nèi)皮型腦膜瘤1例,顱腦外傷顳骨骨折1例,無伴發(fā)其他疾病21例。純音測聽檢查表現(xiàn)為傳導性聾78只耳,混合性聾18只耳,23只耳聽力正常;純音測聽:12~76 dB。聲導抗檢查:鼓室壓圖為B型96只耳,C型23只耳。
1.2 方法 均采用藥物治療。給予抗生素全身用藥,口服糖皮質(zhì)激素、標準桃金娘油、抗組胺藥等。對鼓室壓圖為B型的96耳行鼓膜置管術。對經(jīng)顳骨CT和MRI檢查考慮鼓室、鼓竇、乳突氣房內(nèi)為炎性肉芽組織的10例行鼓膜置管術的同時加乳突切除術。對伴慢性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者行扁桃體切除術、鼻內(nèi)鏡下腺樣體切除術,對慢性肥厚性鼻炎行雙下鼻甲等離子刀減融術,鼻中隔偏曲、鼻竇炎、鼻息肉、鼻腔鼻竇內(nèi)翻性乳頭狀瘤行鼻內(nèi)鏡手術,鼻咽癌及鼻咽部惡性淋巴瘤、鼻竇低分化鱗癌并腦轉移患者行放療及化療,右咽旁間隙纖維瘤及左咽旁間隙、翼腭窩內(nèi)皮型腦膜瘤行手術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1]治愈:耳悶脹感消失,去除引流管1個月鼓膜形態(tài)恢復正常,聲導抗檢查為A型曲線,患耳同側引出鐙骨肌反射,聽力恢復正?;蛘Z頻區(qū)平均純音測聽提高大于20 dB;好轉:耳悶脹感減輕,去除引流管1個月內(nèi)鼓膜稍混濁,活動尚可,聲導抗為AS型或C型鼓室圖,語頻區(qū)氣導聽力提高10~15 dB;無效:鼓膜置管自行脫落后鼓膜愈合,臨床癥狀無好轉,1個月后各項檢查無改善。
82例患者中治愈53例,3個月至1年脫管或拔管,咽鼓管功能改善;好轉19例;無效8例,因咽鼓管功能不改善,長期帶管;2例死于原發(fā)病,其中鼻竇低分化鱗癌并腦轉移1例,左咽旁隙、翼腭窩內(nèi)皮型腦膜瘤1例,總有效率為89%。
目前多認為咽鼓管功能障礙、中耳局部感染和變態(tài)反應等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礙包括機械性阻塞和功能障礙兩種。機械性阻塞因素主要包括:鼻咽部各種良性或惡性占位病變(如腺樣體肥大[2]、鼻咽癌、鼻咽纖維血管瘤),鼻腔和鼻竇疾病(如慢性鼻-鼻竇炎、變應性鼻炎、巨大鼻息肉、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竇腫瘤等)[3-4]。本文報道的病例均為經(jīng)保守治療無效或伴發(fā)疾病者,另外還包括右咽旁間隙纖維瘤及左咽旁間隙、翼腭窩內(nèi)皮型腦膜瘤各1例,曾在外院多次行鼓室穿刺不緩解,鼻內(nèi)鏡檢查見咽鼓管口外下方膨隆,經(jīng)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側顱底纖維瘤及腦膜瘤。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首選非手術治療,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手術治療包括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開置管,對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長期反復不愈,經(jīng)CT掃描和MRI檢查懷疑中耳乳突腔有肉芽組織等不可逆病變形成,應盡早行乳突切除術和上鼓室開放術,以清理病灶,術后放置鼓室通氣管。對鼻咽、鼻腔疾病及扁桃體肥大等予積極手術治療。我科對96只耳行鼓膜置管術,10例患者行乳突切除術加鼓膜置管術,對伴發(fā)疾病均進行了相應治療(手術和放化療),總有效率達89%。
兒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一定的自愈率,臨床醫(yī)師應嚴密觀察尚無危險的患兒,從診斷之日起3個月,每隔2~4周隨診一次。觀察期間確定有無引起不良后果的危險因素,評估患兒的聽力和言語能力,如果存在感音神經(jīng)性聾、顱面部發(fā)育異常、神經(jīng)和認識障礙、精神運動發(fā)育遲緩和腭裂等危險因素,應考慮及時干預[5]。我科收入院治療的兒童患者均伴慢性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變應性鼻炎、鼻竇炎,均獲得很好效果。
[1]張艷芳,張榮強.顯微鏡下鼓膜置管術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08,8(6):364-365.
[2]汪文斌,王云杰,潘春輝.成人腺樣體肥大與分泌性中耳炎30例[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0,10(2):105.
[3]王金山,蔡波,盛健峰,等.滲出性中耳炎臨床分析[J].華西醫(yī)學,2006,21(1): 135.
[4]冷輝,孫海波,馬仲平.以分泌性中耳炎為主要表現(xiàn)的鼻咽惡性黑色素瘤一例[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8,16(2):167.
[5]張亞梅.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43(12):962-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