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大賽你不是保齡球!
看完10萬觀眾目睹下的達拉斯球場慘不忍睹的扣籃大賽,覺得我的美國同行的評價真是妙到毫巔:扣籃大賽不是保齡球?。ū}g球的英語bowling和乏味的英文boring讀音相近)。從1984年到現在,舉辦了25年的扣籃大賽,似乎已經行將就木,飄逸、創(chuàng)造、娛樂和經典,這四個關鍵詞聽起來就像是對達拉斯扣籃大賽的諷刺一樣,因為我們看到的是沉重、乏味、木訥和重復??刍@大賽,你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
在拿到扣籃大賽的名單時,心中就已經有一絲不詳的感覺了。香儂·布朗、杰拉德·華萊士、德馬爾·德羅贊和內特·羅賓遜,這份名單里面,沒有一個大牌,沒有一個讓人一提到名字就和扣籃聯系到一起——唯一的例外是內特,可別忘了,這廝已經是第N次參加扣籃大賽了??刍@大賽不是《康熙來了》,上的次數越多通告費就越多,新鮮人配新鮮動作才能吸引眼球。就好比司馬相如娶了卓文君之后,依舊忍不住看見別人家的大姑娘眼饞,不是文君不漂亮,實在是老子就喜歡新鮮的東西!
現在想來,“預賽”失敗的埃里克·戈登實在是沒什么好遺憾的,起碼他避免了經歷坐滿了10萬人的達拉斯體育館內只有150人鼓掌的尷尬時刻。
連續(xù)N年出現在扣籃大賽的場地上,內特應該給自己一個新綽號,叫“雪碧扣籃大賽職業(yè)導游”算了。與青澀的對手相比,內特顯然更知道要干什么,他知道什么樣的扣籃更招人喜歡,加上他獨有的身高“優(yōu)勢”,從第一輪開始,冠軍的天平就向羅賓遜傾斜了。決賽中,內特·羅賓遜打板后的拉桿背扣并沒有多大新意而言,甚至賽后羅賓遜也抱怨自己是被騙到達拉斯的,他根本就沒有準備好。其實,這個動作如果放在1988、2000或者2008年這樣的年份,或許能得到45分就不錯了。不是扣得不漂亮,而是相比于內特以往的扣籃,這個扣籃實在沒什么突破和創(chuàng)新,展示的還是內特的彈跳和BT的腰腹力量而已。扣籃大賽也能靠經驗奪冠,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而頒獎儀式上內特略有羞慚的面容和疏疏落落的掌聲相映成趣,相信他再也不想回到這片賽場上了。但是他無意間創(chuàng)造的歷史我們還是要記住,這是第一次有人獲得3次扣籃大賽冠軍,考慮到羅賓遜賽后的抱怨,我們也可說,這是一次“被”創(chuàng)造歷史。
羅賓遜依然跳得很高,尤其是考慮到他1.75米的身材,更是讓人覺得難能可貴,也讓人油然而生一股敬意。但問題的關鍵是,觀看扣籃大賽不是拜祭烈士陵園,我們要的是尖叫,不是敬意;要的是腎上腺素上升,而不是進入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我們可以接受看到霍華德搞笑的表演笑出眼淚,但絕對不能是看完比賽之后想想上千美元的票價心疼地掉下眼淚??刍@大賽,難道又讓斯特恩停辦你一次,等到卡特二世救場才能再度煥發(fā)青春?
比賽開始前,香儂·布朗被認為是奪冠的熱門之一。一是他在全明星賽前狀態(tài)火熱,而且放出狂言要扣人所未扣,再加上老大哥科比一直給小兄弟打氣,并表示要為他站臺助威——事實證明,布朗確實辜負了老大哥的一片美意。
應該說,布朗的第一次扣籃嘗試還是充滿創(chuàng)意的,他試圖來個罰球線轉身扣籃,這個動作如果做成,無論視覺效果還是難度都有,想來會給扣籃大賽開個好頭。但沒想到的是,僅僅嘗試了一遍布朗就打了退堂鼓,他用一個最簡單不過的罰球線內1米起跳結束了戰(zhàn)斗——啊,不要冤枉他,他好歹還在空中將球從右手交到了左手,問題是兩只手的距離不超過15厘米,如果現場解說由臺灣主持人吳大維來擔任(多次主持NBA球星來華活動),那他一定會說:“天吶,這個動作我媽都能做!”
香儂的膽怯在第二次扣籃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在首次扣籃得到4人里面最低的37分之后,香儂請出了老大哥科比,而觀眾也認為布朗該將壓箱底的本事都拿出來了——最可惡的是此時他還和科比商量了半天,觀眾們以為他會做出一個類似金剛在帝國大廈頂上打飛機這樣的高難動作,可此君不緊不慢地讓科比將球扔到一個是NBA球員就夠得到的高度,之后一個簡單的扣籃——沒有轉體、沒有換手、甚至連展腹的動作都不明顯——就將球扣了進去,這球的精彩程度甚至遠遠趕不上全明星賽前對陣馬刺的比賽中,他接阿泰斯特傳球之后的那記單手空中接力精彩。連一旁的科比都看傻眼了:哥們,早知道這么簡單我就在家養(yǎng)傷了,何苦千里迢迢跑到達拉斯丟人現眼,這可是10萬人的場館??!
另一個被期待的是新鮮人德馬爾,作為2009屆新秀中身體素質最好的球員,他在選秀時被稱為“勒布朗·詹姆斯二世”,雖然他現在的小身板遠遠沒辦法跟皇帝如鐵塔般壯實的身軀相比,但是訓練營狂人的稱號也不是白叫的,德馬爾身體素質讓人們對他的扣籃同樣充滿了期待。
但這位新秀顯然是緊張得過了頭,他似乎將扣籃大賽當成了俄羅斯輪盤——而且還是前面已經開過5槍的那種。2米的身高,瘦削的身材,他的扣籃應該向伊格達拉一樣追求飄逸和滯空,但過度的緊張讓這個還不到21歲的年輕人顯得手足無措,他飛在空中讓我想起了香港電影中的僵尸片,似乎每個關節(jié)都是硬的。而在飛躍隊友威姆斯的扣籃過程中,他甚至要靠一個撐桿跳才能完成,實際上,以他的身高和彈跳,他應該飛過威姆斯頭頂20公分都沒有任何問題。當然,作為全場唯一滿分獲得者,他側翼接隊友拋球后的灌籃還是可圈可點的——可惜的是沒有當年杰拉德·格林做出來那么飄逸。
與德馬爾正相反,杰拉德可算是扣籃大賽上的老熟人了,早在2001年,他就是扣籃大賽的亞軍了。這位本賽季隨著山貓一起崛起的老將收到了進入聯盟9年來最重要的禮物——入選全明星。扣籃大賽只不過是這份禮物的添頭而已,或許是全明星賽前的受傷讓杰拉德顯得沉重無比,當然,更可能的是9年的NBA生涯拖累了飛人的腿腳,總之,華萊士的扣籃顯得異常沉重,無論正面扣籃還是背身扣籃,華萊士的雙腳都像綁上了鉛塊。無論他上半身如何努力,下半身都像死魚一樣拖拉著,這樣的扣籃如何會贏得評委的心?首輪78分出局是個合理的結果,你還是好好地跟著拉里·布朗玩那套防守體系比較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