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靜 宋少娜 米麗艷 李 歆
兒童心外科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臨床研究
李麗靜 宋少娜 米麗艷 李 歆
心臟 外科手術 抗菌藥 抗生素預防 預后 兒童
圍手術期合理使用預防性抗菌藥物可避免手術后感染,提高醫(yī)療質(zhì)量。但目前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濫用現(xiàn)象較嚴重,聯(lián)合、大劑量及長時段應用抗菌藥物,會引起耐藥菌株比例升高,破壞體內(nèi)正常菌群,增加感染的風險[1]。本研究旨在探討對Ⅰ類切口手術實施規(guī)范化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效果。
1.1研究對象 選擇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心外科施行Ⅰ類切口手術的237例患兒,其中2007年1月—12月的患兒117例(對照組),男64例,女53例。2008年1月—12月的患兒120例(方案組),男54例,女66例。2組均排除術前有感染、術中有感染病灶及頭孢菌素過敏者。2組患兒性別(χ2=2.23)及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一般情況結果比較
1.2方法 方案組用藥方法按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1)手術麻醉誘導期或切口前0.5~2 h內(nèi)靜脈給藥。(2)若手術時間>4 h,手術中追加用藥1次。(3)術后預防用藥時間理論上應不超過48 h,若心臟手術存在感染高危因素,考慮適當延長,但不應超過3 d。對照組常規(guī)用藥:(1)手術前1 d開始預防用藥,不限定具體給藥時間。(2)術后使用抗菌藥物,時間1~2周或一直用至患兒出院。觀察2組的用藥時間、術后體溫情況、術后感染率及平均住院日等指標。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組間比較用成組t檢驗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患兒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方案組術后總用藥天數(shù)低于對照組[(3.6±2.1)d vs(8.0±1.9)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6.167,P<0.01)。2組術前及術后具體用藥時間情況,見表2。
表2 2組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例(%)
2.22組患兒手術效果比較 方案組術后感染部位的整體感染率、術后體溫升高率及平均住院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手術效果比較
手術后感染一直是困擾外科醫(yī)生的一大難題,目前心血管外科預防性使用藥物已成為公認的常規(guī)方法[2],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對預防術后感染,減少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和治療費用,減少因耐藥引起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3]。
本研究結果顯示方案組術后用藥天數(shù)少于對照組,但2組術后感染率及術后體溫升高率以及2組平均住院天數(shù)無明顯差別,表明方案組采用規(guī)范化短程用藥預防術后感染是安全有效的,其短程用藥減少了抗菌藥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時間,降低了長時間用藥易致患者正常菌群失調(diào)而引起醫(yī)院感染的概率,消除了臨床上對擇期手術預防性短程使用抗菌藥物療效的疑慮。
[1] 蔣雷.胸心外科手術預防性抗感染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7,14(2):135-138.
[2] Ragel BT,Browd SR,Schmidt RH.Surgical shunt infection:significant reduction when using intraventricular and systemic antibiotic agents[J].J Neurosurg,2006,105(2):242-247.
[3] 古東東,潘濤,徐武夷.重視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74-76.
300074 天津市兒童醫(yī)院病案科
(2010-03-10收稿 2010-06-10修回)(本文編輯 陸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