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氣成藏模式”是一組類似控制油氣藏形成的基礎條件、動力介質、形成機制、演化歷程等要素單一模型或者多要素復合模型的概括。
“油氣成藏模式”是近年來國內石油天然氣地質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這個概念見諸文字至今已經(jīng)有35年的歷史了,但由于沒有明確的定義和說明,多年來人們依據(jù)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從不同的側面、不同角度去理解它并應用它,一方面作為對已知油氣藏的形成機理和時空分布進行分析和綜合的樣板,另一方面作為進行未知油氣藏預測的類比參考。
油氣成藏模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海相成油說”和“陸相成油說”可看成這個時期產生的概略性認識。隨后出現(xiàn)的背斜圈閉油氣差異聚集模式,涉及了油氣運移聚集機制問題。
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xiàn)了油氣運聚機制研究的高潮。這個時期的研究大多是分別針對油氣排放、運移和聚集機制的,盡管也同時考慮了各種控制因素,提出了一些簡單的運聚模式,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油氣成藏模式概念。例如油氣初次運移方面的連續(xù)油相運移模式、水溶相運移模式、孔隙中心網(wǎng)絡運移模式等。在油氣二次運移方面,人們提出了靜水條件下的運移模式、動水條件下的運移模式等。在油氣聚集方面,科學家還提出滲濾作用聚集模式、排替作用聚集模式、壓力封存箱聚集模式等。
統(tǒng)計結果表明,“成藏模式”概念經(jīng)過了30多年的發(fā)展,至21世紀初開始在中國逐漸形成研究高潮,目前仍處于方興未艾的狀態(tài)。從2000年開始,公開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由每年幾篇、10多篇猛增到90多篇、100多篇,并且成為博士生和碩士生學位論文以及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重要選題。
成藏模式概念之所以在我國受到廣泛的關注,可能與我國含油氣盆地具多原型疊加多世代演化特點、油氣成藏及保存條件極為復雜等因素有關。目前,油氣成藏模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逐步完善,與以前的“油氣運聚機制”或“成藏規(guī)律”的概念有了顯著的差別,對成藏模式的概括也已經(jīng)成為各油田開展日??碧侥繕祟A測和勘探成果分析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當然,由于人們對油氣“成藏模式”概念的理解不同,分類方案和分類結果也不同,其中包含許多僅根據(jù)對個別油氣藏、區(qū)帶或凹陷分析得出的認識,難以達成共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吳沖龍在公開發(fā)表的論文上指出,油氣成藏模式應當是指一組同類油氣藏的共性抽象和描述,而非單個油氣藏的個性抽象和描述。一般來說,單個實體的個性抽象和描述只能稱為模型。目前,所建立的成藏模式已經(jīng)涵蓋了我國各時代的盆地和油氣藏。
吳沖龍教授認為,一些研究者所使用的建模依據(jù)以及所提出的模式體系前后不協(xié)調,導致在一個成藏模式中夾雜兩個以上的分類體系,甚至對同一個油藏先后或同時提出兩個不同的成藏模式。對于變換角度看問題而言,這樣做是必要的,但應當揭示其中的聯(lián)系;而對于目標預測和資源評價而言,這種結果顯然不易為別人所接受和利用。
因此,建立規(guī)范而合理的要素體系,是順利進行成藏模式構建并達成共識的基礎。上述一些成功的實例表明,以基礎條件、動力介質、形成機制、演化歷程及其組合作為要素體系是可行的。
石油地質學家在建立各類成藏模式時,考慮了建造方法和適用范圍與研究對象(油區(qū)、盆地、坳陷或凹陷)的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大致對應。
在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較低的地方,由于源巖、介質、動力和成藏機理都不清楚,人們在建模時主要側重于宏觀的基礎條件,其用途是指導進行有利區(qū)塊預測。
在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較高的地方,由于各種源巖、介質、動力和成藏機理基本查清,人們在建模時主要側重于微觀的動力介質和形成機制等要素,其用途是指導進行有利區(qū)帶預測。
在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都很高的地方,由于各種基礎條件、動力介質、形成機制和演化歷程已經(jīng)基本查清,人們在建模時可以對上述4種要素的復合控制作用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建立嚴格意義上的完整的油氣成藏模式,用于揭示油氣成藏規(guī)律并指導有利區(qū)帶和有利圈閉預測。
顯然,成藏模式的建立應當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要與相應的勘探、研究程度相匹配,不要勉強地建立超越勘探程度的成藏模式,否則,即便建立了也是臆測多于實證,可信度低且難以指導勘探和研究實踐。
在條件成熟的勘探區(qū),則應當盡可能地建立多要素復合控制的成藏模式。近年來,“中國西部典型疊合盆地油氣成藏機制與分布規(guī)律”課題便是這樣的嘗試。該項目是由中國石油大學牽頭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項目。
油氣成藏模式的研究和應用除了為油氣藏的定位和定量預測提供新的知識基礎,適用于不同級別和不同精度的油氣資源預測、評價外,還豐富和完善了油氣成藏動力學和石油天然氣地質學。
在油氣成藏模式概念在我國得到廣泛響應的同時,國外則更多地關注油氣系統(tǒng)。雖然油氣系統(tǒng)的概念在我國也曾引起過廣泛的重視,但始終沒有取代對成藏模式的研究。我國是一個具有系統(tǒng)論研究傳統(tǒng)的國度,含油氣盆地的油氣成藏及保存條件極端復雜,存在嚴重的結構信息不全、關系信息不全、參數(shù)信息不全、演化信息不全等狀況,而目前的研究程度和認識水平還難以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進行概括和總結。
有關專家預計,油氣成藏模式研究的未來發(fā)展,將會與油氣系統(tǒng)研究密切結合起來,構成完善的“實與形”關系,而采用定量模擬方式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