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德國的華人社團每年都以較大幅度的速度增長,據不完全統(tǒng)計已經超過150家。而全德國華人也就15萬人。在德國法律部門工作的一名德國官員說,在德外國人中,中國人建協(xié)會的興致最高。他認為,這是強大中國做后盾的反映。此外,德國華人社團越來越多,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部分社團內部矛盾較大,一些華人另設爐灶。
2008年2月,幾名上海籍德國老華人僑領就在德國《華商報》上刊出廣告,鄭重聲明“2007年旅德上海華人華僑總會的選舉無效”。究其原因,他們認為,一是此次大會出席人數(shù)不夠,二是推遲選舉會,卻沒有通知會員等。該聲明還爆料稱,該會會長堅持要坐滿10年,不讓位。對于出頭露面的事情,從不放棄。他還利用職務之便,幫助做后勤收費等等。此“家丑外揚”廣告登出后,令在德華人震驚,也使德國華人社團內部矛盾公開化。據記者了解,近兩三年,在一些德國華人社團的選舉中也常傳出多種矛盾。這樣的結果是,協(xié)會越來越多,單個協(xié)會的會員越來越少。漢堡老華僑陳先生對記者說,德國華人社團在100年前就建立,如漢堡華人海員協(xié)會。那時大家齊心協(xié)力,為華人立足德國作了貢獻?,F(xiàn)在祖國富了,矛盾卻多了。
雖然華人社團很多,但華人在德國的政治影響力卻微小,全德國只有一名華裔市鎮(zhèn)級議員。德國華文媒體“歐覽在線”近日發(fā)表評論,指出近年來德國的華人團體中,協(xié)會官方色彩多了一分,其海外民間的身份也就少了一點。一般的華人活動側重華人內部交流,其內容和組織都并不注重和主流社會的溝通,會議語言是中文,與會者幾乎清一色的是華人,會場上也往往有具中方官員身份的人士正襟危坐。中國駐外官方機構應鼓勵留學生及華僑融入主流社會。此前,中國駐德國大使吳紅波也向中國留學生社團提出,希望留學生能夠擔任民間大使,以學生身份多和身邊的德國老師、同學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華人社團已經采取公開招賢的方法。如全德華人社團聯(lián)合會前不久就公布招賢榜,盼廣大旅德華人加入,擴大華人對德國主流社會的影響力。同時,德國也涌現(xiàn)出各種“服務型社團”,引起了德國主流媒體的關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