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碩鳴
一次震撼心靈的沖擊
——讀《袁偉民與體壇風云》有感
叢碩鳴
編者按:有學者曾撰文指出:“從歷史淵源看,現(xiàn)代中國體育缺乏主體的文化觀念,我們現(xiàn)有的體育理念既不是東方文明,也不完全是西方文明的傳承,不辨東西?!边@使我們很難全面認清體育,更難以構(gòu)筑體育理論體系。究其原因,是學者在研究中容易陷入急功近利的“各個擊破”,而難有靜心、系統(tǒng)讀書的習慣。為此,《體育學刊》雜志社將在“體育資訊”欄目中刊登介紹中外體育名著和讀書心得的文章。希望廣大體育工作者踴躍投稿,為更全面、清晰認識體育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梁宏達老師曾在“體育評書”節(jié)目里介紹過他對自傳的一些看法,我深有同感。原來,世界上真正值得人們讀的自傳有兩鐘類型:一,這個人必須是一個偉大的傳奇式人物,他一生所做出的貢獻、創(chuàng)造的財富,對后輩們有著非凡的意義;二,這個人也許只是一個凡人,但他經(jīng)歷了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或階段,并掌握著這個重要的時段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的確,我相信讀這兩種自傳,定能從中受益匪淺,感悟真諦。對于袁偉民的這本引起社會軒然大波的自傳《袁偉民與體壇風云》,梁老師是推薦大家看的,因此我也買了一本。總體來看,對于這本自傳的定位,十分有趣,應該在二者之間。袁偉民雖談不上偉大的傳奇式人物,但在他從事體育事業(yè)的47年里,美譽度還是十分高的,他也對中國體育的成長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當然,他所經(jīng)歷的20年間5次率團出征夏季奧運會、2次率團出征冬奧會、5次率團出征亞運會、9次參加全運會的各項工作、2次參與北京申奧活動的歷史,的確見證了中國體育逐步成長逐漸強大的過程,并且以他多年的經(jīng)歷對這一時期的回顧可謂是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因此,我認為這本自傳結(jié)合了兩種類型的特點,但更偏重于后一個類型。其實,袁偉民也一直把自己當成一個凡人。從書中得知,在卸任后,他堅定自己“不問、不說、不要”的“三不”原則,就是延續(xù)了自己多年的作風,把自己當作一個平凡的人,默默為中國體育貢獻不平凡的力量!
通讀這本書,我的感觸十分大,可以說是一次震撼心靈的沖擊。首先這并不是一本完全紀實性的作品,從作者是“遠山”而不是袁偉民本人就可以發(fā)現(xiàn)。由第三人稱的口吻來寫袁偉民這 47年所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就絕不僅僅是回憶與純紀實性的東西了。它肯定夾著更多的感想、更多的對事件的評論。雖然這些肯定都代表袁偉民的觀點,但顯然這樣的表達會讓人覺得更客觀更讓人信服,特別是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這樣的寫法顯然容易將讀者立場拉到袁偉民這一邊來!或許,這真的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然,為官多年的袁偉民難道還沒有能力自己寫一本書嗎?我想不會,他具備這樣的文字功底,也有時間,也不是怕得罪人不敢說真話,肯定更多的是想讓人信服自己所說的一切,站在自己一邊。
通讀這本書,讓我進行了無限的思考……這本書是絕對的“跳出體育看體育”的代表作。它具有3個層面的意義:第一是“超體育”,以“合縱連橫問題”為代表;第二是“體育”,以“興奮劑問題”為代表;第三是“競技體育”,以“足球故事”為代表。通過思考,的確能讓我這個體育專業(yè)的學生更了解“什么是體育”這一深奧問題。用一件件具體的事件來詮釋體育的本質(zhì)與含義,印象會更深,效果會更好。書中不僅僅有對體育的論述,還有做人與為官的思考,影響是全方位的。也許,我并不能完全贊同書中所有的觀點。畢竟,一切所謂的“真相”都是以袁偉民個人的角度進行陳述的,并不能完全得到證實,但這并沒有關(guān)系。我覺得,這已經(jīng)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xiàn)了。有不同聲音、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真相被披露,都是社會進步了才能做到的。通過這本書,只要引發(fā)了我的思考,其實就已經(jīng)起到作用了。
這本書之所以能激起社會軒然大波,引爆點肯定集中在書中的XXX身上,我們斷定XXX就是何振梁先生。書中提及他的兩個章節(jié),言語犀利,足夠震撼!我想,何振梁老人對中國體育的貢獻當然大,但是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他被塑造成一個神話了,所以袁偉民才會拍案而起,否定這個神話。畢竟,申奧的成功是一個團隊努力的結(jié)果,更應該突出團隊的力量。至于一個個“真相”的披露,讓人不可思議之余,是否就是事實還有待考證。但是由于作者語言表達具有很強的思辨性,加之直接引用于再清、李志堅、屠銘德等當事人先后在各平面媒體發(fā)表的文章,均能表達同樣的觀點,這些加在一起,說服力顯然就很強了!因此包括我在內(nèi),當剛看完這兩章后,都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tài),完全相信書中的一切。但靜心思考后,由于這里包含了利益共同體等多方面的復雜問題,我認為書中寫的還是不能完全相信。本來,處理這樣的大事就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內(nèi)部有矛盾太正常了!我認為,我們現(xiàn)在有機會了解這一次次成功經(jīng)歷中一些背后的故事,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我們應該保持緩和、不激進的心態(tài)看這種事,靜觀其變,不要人云亦云,見風使舵!
我的一個記者朋友跟我說,從現(xiàn)在起,所有的媒體都不能再對《袁偉民與體壇風云》這本書進行過分的評論及報道了。書中“審計風波”一章的敘述,披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無論它們是否屬實,但其中牽涉到的利害關(guān)系,有些想必是觸碰到了一些潛規(guī)則的禁區(qū),會給社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書中章節(jié)多處說明事情真相及內(nèi)幕的時候,總是點到為止又欲言又止,的確讓人產(chǎn)生不少聯(lián)想。像此章中的敘述,不難看出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審計署(主要是新上任的領(lǐng)導)之間矛盾的愈演愈烈,從而引發(fā)的這次“子虛烏有的審計風波”。
書中頻揭真相,可謂讓人大呼過癮,但我覺得也有不妥之處。中國女排“假球事件”以后,在袁偉民局長領(lǐng)導下的一切處罰與指責都是得當?shù)?。但已?jīng)決定在《中國體育報》上登公開道歉信后,書中仍把袁偉民在開總結(jié)大會上訓斥時任排管中心主任徐利的話,一字不差登了出來。從語句上,的確讓任何人聽了都不好受。其實,袁局長批評徐利,肯定是對的,讓他作為代表向全國人民道歉,也是對的。但那些訓斥的話,是否也有登出來的必要呢?我相信徐利作為下屬,表面上肯定不敢說什么,但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你想,原來只有與會的百余人聽到了,現(xiàn)在可好,全國人民都知道了。畢竟,他還是在這個位置上要繼續(xù)開展排球工作的領(lǐng)導,沒有人會一點也不顧及自己的面子的。因此我認為,既然有了公開道歉信,這類的話就不應再出現(xiàn)了。
袁偉民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人。2009年的“興奮劑問題”,其意義不僅在于否定“金牌至上”的體育觀,而具有“破解神話”的意義和勇氣。在新中國體育60年的歷史上,產(chǎn)生了很多神話并且被制造了很多神話,但其中有些神話在今天看來不但不算神話,而且還隱含著浮夸、虛假甚至丑陋!就如昔日被稱為“馬家軍”的遼寧女子中長跑隊,確實拿到了世界冠軍,但是經(jīng)過袁偉民的一番揭秘,這個神話也被破解了。還有不少運動員,只要吃藥了,就絕不能代表中國去比賽。袁偉民說到做到,扭轉(zhuǎn)了當時中國被稱作“禁藥大國”的名聲。教育學家葉瀾有這樣一個觀點,教育同時可以擁有負價值,也就是說這個世界可以存在壞的教育。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我認為她沒有認清教育的本質(zhì),對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迷惑性。教育應該只有正價值,負價值的應該稱為教唆。從某種程度說,體育與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體育的本質(zhì)屬性受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及目的制約,因而從體育哲學的角度看,體育中的不良現(xiàn)象不能歸于體育本身,要了解教育本質(zhì),才能從根本上把握體育方向!所以,如果對教育、體育本質(zhì)把握不準,會得到可以用興奮劑的結(jié)論。而袁偉民也正是從理論到實踐上,都能清楚把握它們的規(guī)律,明確其方向,作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中國體育的發(fā)展樹立了好榜樣!
人無完人,一本好的自傳,除了應該肯定自己的成績以外,也應該對自己工作中的一些錯漏加以反思,才顯得完整。這一點本書還做得不夠。眾所周知,中國足球未能有實質(zhì)性突破,是袁偉民體育事業(yè)中最大的遺憾。因為他先后多次被派遣去統(tǒng)領(lǐng)中國足球這盤大棋。足球故事里,可以讀出“職業(yè)化”的神話:她顯然不是拯救中國足球的唯一靈丹妙藥,這就像徹底市場化并非拯救當代中國的唯一靈丹妙藥那樣。在職業(yè)化過程中,顯然出現(xiàn)了不干凈的苗頭假球黑哨。但當出現(xiàn)苗頭時,也是打擊這種丑惡現(xiàn)象,維護中國足球大環(huán)境的最好時機,一貫有魄力且無比痛恨假球的袁偉民,為何此時并不能果斷出擊,把握這個好時機,為中國足球造福呢?是因為他運動員出身的背景,能運用的關(guān)系不夠嗎?是因為他不敢觸碰惡勢力嗎?是因為他沒有能力也沒有想到要求司法介入嗎?包括2001年萬惡無比的“甲B五鼠”事件,都是在他任上發(fā)生的。可到最后,事情一件件還是不了了之了。因此,直到多年后的今天,中國足球才迎來了第一次真正的司法介入,但仍大多數(shù)人對“反賭風暴”行動不抱什么希望!悲哀??!中國足球的成長有您的功勞,那么由于“假”開始帶來的惡劣環(huán)境,您就一點責任都沒有嗎?您就不該反思嗎?我一直認為,中國足球聯(lián)賽壞就壞在一個“假”字身上!
這本書讀完了,真的令我感觸良多:袁偉民的體育生涯是在中國舉國體制下鋪開的,袁偉民的時代輝煌可以說是這個體制的產(chǎn)物,他所處的時代成全了他,他也成全了這個時代的任務。袁偉民的時代終結(jié)了,但中國體育發(fā)展的步伐從來也沒有停過。跨入新世紀的中國,正處于社會快速轉(zhuǎn)型期,在新舊體制、機制的變革中,多向思維模式、多頭利益沖突、多方碰碰撞撞,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感謝《袁偉民與體壇風云》一書讓大家更體會到這種情懷,我們也感謝袁偉民47年為中國體育作出的卓越貢獻!歷史會記住這一切的……
·民族傳統(tǒng)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