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麥發(fā)生的病蟲害品種多,發(fā)生程度嚴重,對小麥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影響極大。常見的病蟲害有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紋枯病、黑穗病、蚜蟲、吸裝蟲、紅蜘蛛、黏蟲等。
一、防治小麥病害
1 銹病。
小麥銹病是真菌病原引起的病害,是小麥生產(chǎn)上的最大威脅:分條銹、葉銹和稈銹,其防治標準是:返青期條葉銹病葉率為5%、抽穗前后葉條銹病率為10%、揚花灌漿期稈銹病稈率為1%~5%。在達到防治標準時,在發(fā)病初期應立即進行防治。常用藥劑為667平方米12.5%特普唑WPl5~30克、或15%粉銹寧WP50~60克、或20%粉銹寧EC40~50毫升、或15%粉銹寧WP50~60克+50%殺螟松30毫升,混合施藥兼治吸漿蟲、蚜蟲、紅蜘蛛等蟲害。
2 白粉病。
小麥白粉病的病原菌是禾谷布氏白粉菌,為害小麥后,小麥光合作用降低,千粒重降低而減產(chǎn)。返青期病株率15%或病葉率15%即達到防治標準。常用藥劑有50%托布律WP或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25%多菌靈WP500倍,或667平方米15%粉銹寧wP50~60克、20%粉銹寧EC40~50毫克、或粉銹寧+殺螟松防治。
3 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危害小麥是在小麥開花時花藥開始形成穗腐,又稱紅頭穗,籽粒干秕減產(chǎn)嚴重。在田間發(fā)現(xiàn)病株率和病穗率迭1%~3%應立即防治,防治小麥赤霉病的第一次噴藥最佳期是從小麥初花期至成花期,即5%~50%小穗開花;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多菌靈和托布津效果較好。常用藥劑是667平方米80%多菌靈WP50克、或40%多菌靈WP100克、或25%多菌靈WP200克、或80%多菌靈25%克十15%粉銹寧25克、或70%甲基托布津WP和50%乙基托布津WP。兩種都是75~100。
4 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是一種世界性土傳病害,病原菌為采谷絲核菌和立枯絲核菌,危害莖蘗,穗粒減少,千粒重降低,造成減產(chǎn)。小麥在返青拔節(jié)期病株率達15%左右應立即防治,常用藥劑是667平方米5%升菌霉素EC100~150毫升、或20%粉銹寧EC40~50毫升、或20%稻腳青WP125克拌細土或10%稻寧WP125克拌細土、或50%撲海因300倍。
二、防治小麥蟲害
1 麥蚜
麥蚜可危害多種禾本科作物及雜草,在小麥整個生長期均能造成危害,刺吸小麥汁液造成小麥減產(chǎn),危害小麥的蚜蟲有麥長管蚜、麥二叉蚜、禾縊管蚜、麥無網(wǎng)長管蚜四種。當苗期有蚜株率迭5%、揚花渙漿初期百株蚜量達500頭就達到了防治指標,若小麥蚜蟲天敵和蚜蟲比例為1:150時不需防治,否則就需防治:麥蚜的天敵有瓢蟲、草蛉、蚜繭蜂、食蚜蠅及蚜霉菌等。常用藥劑為667平方米40%氧化樂果EC50毫升、25%氧樂氰EC30毫升、或90%萬靈粉10克、或2 5%敵殺死ECl5~30毫克、或50%辛硫磷EC50~75毫升等。
2 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又名麥蛆,是一種世界性、毀滅性害蟲。幼蟲在麥殼內(nèi)吸食小麥子房或灌漿麥粒中漿液,造成小麥粒皺縮瘦秕,千粒重減少,產(chǎn)量降低。雄蟲多在麥株下部活動,雌蟲常在高出麥株部位飛舞,交配產(chǎn)卵于麥穗上形成危害。若標準網(wǎng)網(wǎng)捕10復次有幼蟲5頭或成蟲10頭就達到了防治指標。常用藥劑為667平方米4%~4.5%敵馬DP2千克、50%辛硫磷EC、40%甲基異柳磷EC、80%敵敵畏EC等100~200毫升,加水2千克制成毒土撒施,或2.5%敵殺死EC或其他菊酯農(nóng)藥30~50毫升。
3 麥紅蜘蛛。
小麥紅蜘蛛俗稱火龍、紅旱、麥虱,是世界麥區(qū)的重要害蟲之一。我國麥區(qū)常見麥蜘蛛有:麥長腿蜘蛛和麥園蜘蛛,危害小麥后,造成植株矮小,穗小粒輕,嚴重減產(chǎn)。麥長腿蜘蛛干旱地發(fā)生嚴重,澆水可以防治,效果良好。667平方米用硫磺懸浮劑250克、或40%氧化樂果ECl000倍噴霧。
4 黏蟲。
黏蟲俗稱剃技蟲、蚜妨、五色蟲、夜盜蟲,是一種雜食性、遷徙性、暴發(fā)性害蟲。當麥田幼蟲達到15頭/平方米時為防治指標。防治方法,一是用糖醋液防治(糖1份、醋3份、水10份和0.1%敵百蟲晶體配成);二是用藥劑滅殺幼蟲,常用藥為50%辛硫磷EC1000~1500倍、50%敵敵畏1500倍噴霧滅殺,或667平方米用25%滅幼脲1號CS30~40克、或用150%粉銹寧50克+50%殺螟松30毫升。
三、防治小麥病蟲注意事項
1 防治小麥病蟲時一定要選擇最佳防治期,按指標防治,發(fā)病初期、害蟲三齡前及卵孵盛期為最佳防治期。
2 施藥時667平方米用水量為30~50千克,保證噴均勻不漏噴。
3 防治病蟲時要綜合防治,科學混用農(nóng)藥。
4施藥要加強防護,以免發(fā)生中毒,一旦中毒要立即到醫(yī)院診治。
450002河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