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干物燥,氣溫忽高忽低,人容易口干舌燥、皮膚粗糙、干咳,推薦幾款簡單的春季養(yǎng)生湯,讓冬眠了許久的身體適時滋補。
湯品制作:要使湯鮮味美也是有技巧的,就是三煲、四燉和五忌。三煲四燉指的是煲一般需要兩至三小時,燉需要四小時。火不要過大,開鍋后,小火慢燉即可。
燉的時間長是一個方面,還應該注意以下五忌:忌中途添加冷水;忌早放鹽,忌放入過多的蔥、姜、料酒等調料,忌過早過量地放入醬油,忌讓湯汁大滾大沸。掌握了以上技巧,你就可以在朋友和家人面前一顯身手了。
◎ 薏仁豬腳湯
湯料:薏仁30g,干凈豬腳一只約半斤,黃酒、鹽、蔥、姜、胡椒粉、醬油等酌量備用。
制法:薏仁碾碎,豬腳洗凈剁塊與薏仁一同放入砂鍋,加黃酒、姜及清水1500毫升,蓋好;先用猛火煮滾,除去湯面浮沫,再用文火煨約2小時;待豬蹄爛熟后,依次加入鹽、醬油、蔥、胡椒粉。
功效:健脾益胃,利濕、壯腰膝。
薏仁也可用黃豆代替,一樣的美味哦!用黃豆的話,做之前將黃豆在清水中泡一夜,更容易煮爛。
◎ 板栗土雞湯
材料:土雞1只、板栗200克、姜片10克、紅棗10克、鹽5克、味精2克、雞精2克。
做法:1. 將土雞宰殺后去凈毛和內臟,切件備用;板栗剝殼,去皮備用;
2.鍋上火,加入適量清水,燒沸,放入雞件、板栗,濾去血水,備用;
3.將雞、板栗轉入燉盎里,放入姜片、紅棗、調入調味料,置文火上燉熟即可。
功效:養(yǎng)胃健脾,溫中補氣。
栗子又名板栗,有“干果之王”的美稱,在國外被譽為“人參果”。栗子中不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它的滋補功能,可與人參、黃芪、當歸等媲美。中醫(y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主要功用是養(yǎng)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常用于治療反胃、泄瀉、腰腳軟弱、吐血、衄血、便血等癥。這款湯品制作簡單,有健脾養(yǎng)胃的功效。
◎ 木瓜排骨湯
原料:排骨500克、青木瓜半個、蔥姜適量、料酒適量、醋適量、鹽少許。
做法:1.鍋中放入蔥姜、料酒,水沸后放入排骨,水再開時撇去浮沫,撈出排骨,用熱水沖凈血污;
2.砂鍋中水將滾時,放入排骨、蔥、姜、料酒、醋,大火煮開,小火繼續(xù)煮兩個小時;
3.木瓜切塊放入砂鍋中,煮30至40分鐘,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木瓜性溫味酸,平肝和胃,舒筋絡,活筋骨,降血壓,能消除體內過氧化物等毒素,凈化血液,對肝功能障礙及高血脂、高血壓具有防治效果。木瓜里的酵素能幫助分解肉食,減低胃腸的工作量,幫助消化,防治便秘,并可預防消化系統(tǒng)癌變。此外,木瓜能均衡、強化青少年和孕婦妊娠期荷爾蒙的代謝平衡,潤膚養(yǎng)顏。
◎ 珍珠三鮮湯
材料:雞肉脯50克,豌豆50克,西紅柿1個,雞蛋清1個,牛奶25克,淀粉25克,料酒、食鹽、味精、高湯、麻油適量。
做法: 1.雞肉剔筋洗凈剁成細泥,用牛奶攪拌淀粉,雞蛋打開去黃留清,把這三樣放在一個碗內,攪成雞泥待用;
2.西紅柿洗凈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凈備用;
3.炒鍋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湯,放鹽、料酒燒開后,下豌豆、西紅柿丁,等再次燒開后改小火,把雞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撥成珍珠大圓形小丸子,下鍋,再開大火待湯煮沸;
4.入水淀粉,燒開后將味精、麻油入鍋即成。
功效:溫中益氣,補精填髓,清熱除煩。
◎ 玉米排骨湯
材料:玉米、豬肉排、蔥、姜。
做法:1.選擇豬肉排是因為既可以喝湯,又可以吃肉,而且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燉。將排骨剁成塊狀,長短隨意;
2.玉米切成小段,姜塊切出一兩片,蔥打結;
3.肉排入鍋,加水煮開,滾一滾,煮出血污浮沫,倒掉水。砂鍋內重新放清水,將排骨、姜、蔥一起放入鍋中,滴入少許白酒,點火,待水開后,轉小火煲約30分鐘,再放入玉米,煲約10-15分鐘;煲好后去掉姜片、蔥結,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玉米排骨湯富含硒、VA、鈣、VB1、胡蘿卜素、尼克酸等有益我們眼睛的營養(yǎng)素,是一道明眸的食療菜。
溫馨提示:將板栗用塑料袋裝好,放入冰箱冷凍室3天,取出解凍后,毛皮較易剝落。將板栗用開水泡一下,更易于剝殼。去殼后將板栗放入開水中浸泡,用筷子攪拌一下,栗膜就很容易脫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