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與女兒談商業(yè)模式的對話。是一堂“生活中的經濟學”。
1 蓋茨的商業(yè)模式
不久前的一天,早晨7:30,跟平日一樣,我開車送14歲的女兒陳笛上學途中,她問起“蓋茨為什么這么富?他怎么會有近600億美元的財富?”她這一問,便開始了我們許多天里關于商業(yè)模式的對話。
我說:“蓋茨是一個天才。1977年他21歲的時候,創(chuàng)辦了微軟公司。1986年3月微軟股票上市,那時他30歲,就成了億萬富翁!”
陳笛:“可是,他為什么一個人能賺這么多錢?”
“其實,蓋茨能擁有億萬財富,并不是說他已經實現了這么多的盈利收入,而是在他公司上市后,股票市場對微軟未來的收入非??春茫敢饨o微軟的股票很高的價格。也就是說,蓋茨今天的財富更多是反映微軟未來能賺多少錢,是股市幫助蓋莰把未來的收入提前變現,他今天的財富不是靠過去已賺的收入累計起來,而是未來收入的提前累計?!?/p>
陳笛:“那么,為什么微軟會這么值錢?它跟別的公司有什么差別?”
“原因當然很多。第一個原因可能是軟件商業(yè)模式的特點,因為一旦微軟花成本開發(fā)出一種軟件,比如像你們喜歡用的Windows,那么,每多賣一份Windows系統軟件,收入是260美元,可是其成本接近零。也就是說,這260美元是純利潤,凈賺。今天全世界有6億多的電腦用戶,哪怕中間只有1億人購買,這也是260億美元的收入!你說,這么大的市場,同時每賣一份軟件的邊際成本又幾乎為零,這種商業(yè)模式怎么會不賺錢呀!”
陳笛:“爸爸,你說的邊際成本是什么意思?”
“那是說,一旦你已經投入開發(fā)成本、廣告成本,為了再多賣一份產品,你還要付出多少成本。比如,我正在開著的凌志牌汽車,每一輛要賣4萬美元,你們可能覺得,豐田公司造這種車會賺很多錢。但是,你要知道,每輛車的制造成本會很高,而且每輛的成本基本一樣。也就是說,為了生產一輛車,豐田必須購買發(fā)動機、車身、輪胎、方向盤等等,這些部件一樣也不能少,總成本不會低,況且他們要付很多的工人工資、退休金以及其他福利,所以,每輛凌志的邊際成本很高,豐田汽車公司的利潤空間永遠無法跟微軟相比。這就是為什么大家喜歡微軟的股票,喜歡蓋茨創(chuàng)辦的公司,而不會太熱愛汽車公司股票?!?/p>
陳笛:“那你說餐館呢?我原來想,開餐館也好像很賺錢,可據你這么一說。餐館不是也要花錢買菜買肉,還要付工錢。它的邊際成本不是也很高嗎?”
“是呀,這也是為什么人們開餐館開了幾千年,沒有人開出個億萬富翁來。實際上,農業(yè)的利潤空間更小。比如,在我老家湖南,你奶奶的家鄉(xiāng)。如果種一畝地賺10元,那么,為了賺1000元就要種1 00畝地,因為每畝地需要的資源投入和勞動投入都是一樣的,每畝地的種植成本一樣多,稻谷的邊際成本是常數,無法產生規(guī)模效應。可是,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誰能種得了100畝地呢?用數學的語言說,農業(yè)的產出跟投入是線性的關系,為了多賺幾塊錢,會把你累死,而微軟的銷售產出跟它的投入幾乎沒關系。
“所以,農業(yè),不要說跟微軟的商業(yè)模式比差很多,就是跟汽車公司比也差很多。原因是通過機械化生產,豐田公司能利用規(guī)模生產降低每輛車的制造成本。所以,農業(yè)遠不如工業(yè),而工業(yè)又不如微軟這樣的行業(yè)。這就是為什么西方國家通過工業(yè)革命在過去250年領先于中國,而今天美國又通過像微軟這樣的行業(yè)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包括超過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地——英國。”
2 星巴克為什么會成功
下午放學回家,陳笛問:“爸爸,如果微軟產品的邊際成本幾乎是零,而餐館、制造公司等等的運營成本、材料成本很高,那為什么還有人去開餐館、建制造公司呢?這些公司還存在,并且也有人繼續(xù)在開新的,這本身不就說明還能賺錢嗎?”
我說“的確是這樣,各個行業(yè)都可以有賺錢的機會,關鍵還得看有沒有辦法降低成本,或者巧妙地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比如說,星巴克咖啡店創(chuàng)始者——霍華德·舒爾茨通過開咖啡館成為億萬富翁,更確切地說,他的財富是13億美元!他于1985年成立星巴克公司的前身,到今天星巴克的市值是254億美元,短短二十多年就創(chuàng)造出這種奇跡,而且是在有300多年的老行業(yè)里創(chuàng)造出的,不是很令人吃驚嗎?”
陳笛:“這我就不明白了,我以為必須得像微軟、谷歌那樣的高科技行業(yè)才能創(chuàng)造億萬財富,像星巴克這樣既沒有新科技,又是一個老掉牙的行業(yè),怎么還有機會呢?”
“首先在于規(guī)模,星巴克今天有差不多13000家分店,遍及全球,這是星巴克跟微軟、谷歌類似的地方,都有廣大的消費群體。過去沒有咖啡館做出這種規(guī)模,這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陳笛“為什么星巴克的品牌這么好,世界各地的人都愿意去,而且愿意為星巴克咖啡付這么高的價格?他們是不是靠花很多錢做廣告?”
“這點問得很好。的確,幾乎所有公司品牌都要花大錢做廣告,以此在消費者群體中建立信任和形象,像衣服、食物品牌都是這樣??尚前涂藳]有花過一分錢做廣告,但它的品牌卻是全球咖啡行業(yè)里最響的,這是星巴克最大的成功秘訣?!?/p>
陳笛:“為什么星巴克不用花錢做廣告就能建立項尖品牌呢?”
“最重要因素就是全球化和全球范圍內的人口流動,為星巴克這樣的品牌連鎖店帶來空前的機會。像爸爸經常在世界各地跑,不管到倫敦、米蘭、新加坡,還是到巴西、北京,我都沒有時間、可能也沒興趣去了解當地的咖啡館,更不可能特意去問哪家咖啡館的咖啡更好、更合我的口味。因此,如果看到那里有星巴克,很自然,我肯定會去那里,因為我熟悉他們的咖啡單、他們的咖啡口味,一進去就知道要什么。換句話說,一旦一家星巴克把我變成了顧客,我就成了世界各地星巴克的顧客,倫敦、米蘭、新加坡、香港的星巴克就不必對我做廣告,我已經是他們的顧客了。
但有一點很關鍵,就是人們在各地、各國間的流動要具規(guī)模、要頻繁,也就是空運、高速公路等交通網絡必須很發(fā)達,跨國旅行很方便。否則,這種跨地區(qū)、跨國問的品牌協同效果就很差,這就是為什么在全球化于20世紀80年代重新啟動之前,即使有人想像舒爾茨先生這樣去創(chuàng)辦全球連鎖咖啡館,也難以成功的原因。是全球化帶來的跨國人口流動造就了星巴克,為星巴克節(jié)省了許多廣告開支,使它每賣一杯咖啡的邊際成本很低?!?/p>
陳笛:“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像希爾頓、君悅、喜來登這樣的連鎖酒店也在世界各地都有呢,原來它們也是受益于全球化。它們將來的收入會進一步上升,因為在各地旅行的人自然更喜歡已經熟悉的酒店。”
戴爾的成功秘訣
1962年后,沃爾瑪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零售業(yè),也改變了美國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就像美國所有的行業(yè)一樣,有競爭就有不斷的創(chuàng)新。1984年,又一種新商業(yè)模式出現,這次的創(chuàng)新者是當年才19歲的邁克爾·戴爾,他是如此成功,連續(xù)多年在《福布斯》財富榜上排在前十位,2006年的財富為155億美元,排名第九。
陳笛:“在學校,老師說起過戴爾的故事,有一點我不明白。戴爾在1985年,也就是在大二時,退學不讀書了。好像蓋茨以及他的搭檔——保羅·艾倫也沒念完大學,就退學辦公司了,香港首富李嘉誠也沒上幾天學。媽媽不是說讀書很重要,否則不會有出息嗎?但,他們?yōu)槭裁茨敲闯晒Γ际莾|萬富翁呢?”
“從表面看,好像是這樣。但是,對多數人來說,不一定從小就知道自己對什么最感興趣、自己要立志一輩子做什么,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最適合做什么工作。所以,多數人需要接受小學、中學、大學這一系列規(guī)范化的教育,通過這些教育,一方面學會做人,知道社會的過去、今天和明天;另一方面,也給每個人時間和機會,去了解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并學會一些謀生的技能等等。當然,并不是每個大學畢業(yè)生必然比沒上過大學的人更成功,同樣的,也不是每個沒上過大學的人必然不會成功。上大學,接受好的教育,只不過是增加讓自己成功、讓自己過好生活的幾率,并不能保證任何東西。
“像戴爾、蓋茨、艾倫,他們從小就對電腦著迷,中學時,就把電腦技術的方方面面了解很透,他們去當地大學旁聽電腦課、去計算機房實習,在進入大學前已經把大學相關內容學透了。自學有時能達到‘一日勝讀十年書’的效果。所以,課堂只是學習的一種方式,自學看書,或以其他方式學習,也是可行的。不過,對多數人,大學這種有組織的系統學習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就像制造業(yè)工廠一樣,大學能達到規(guī)模效果,是系統產出,是批量生產?!?/p>
對中國家長來說,我們習慣于認為“惟有讀書高”,所以,對后代,不管三七二十一,總要他們學位一個接一個地拿,最好是拿到博士學位或更高。為什么大家只顧追求學位,不太管自己小孩到底喜歡做什么、適合做什么呢?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制,“學而優(yōu)則仕”,只有讀好書才能做官。到如今,同樣需要通過學位這種硬指標,來證明每個人的能力,離開學位就無法客觀判斷了。于是,大家只好盲目追求學位,不管這些學位有沒有用、適不適合自己的小孩——片面追求學位當然過于機械,但面對現實又不得不為之。
可是,在美國這種社會里,公司和財產都是私人的,只要你能創(chuàng)業(yè),辦自己的公司,能創(chuàng)造價值,你就不需要通過學位證書向任何人證明你的能力,你就是自己的老板。有沒有上過正規(guī)大學,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真實能力。所以,在美國,就有戴爾、蓋茨、艾倫這些沒上完大學但極端出色的個人故事,父母也沒必要逼著小孩沒完沒了地追求學位,浪費掉許多青春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