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創(chuàng)作也是一種“inception”,是為人們創(chuàng)造夢境進而締造觀念的工程,并且以最迅捷的動作臆造出人們頭腦中原本沒有的觀念。作為廣大觀眾的我們去看電影就是找虐的,就是要用熒幕上的偉大和災難來印證自己的平庸和幸福的。
你說這《山楂樹之戀》吧,文筆平庸,情節(jié)狗血,人物蒼白,竟然也能成為影視劇爭相追捧的香餑餑。同樣是描寫知青愛情,張賢亮的《綠化樹》明顯要高出N個段位。章永璘和馬纓花那段跨越二十年的糾葛令人感嘆萬千唏噓不已,雖然不借白血病之類的狗血來煽情,但情愛的真摯與無奈卻在最后的結局中彰顯無遺。對于山楂樹這部“史上最清純的愛情電影”,張偉平在預告片里反復用白色泛光的字幕煽動大家,“在商品社會感受久違的質樸”之類種種。再看海報上的宣傳詞,“干凈的愛情,心靈的回歸”。電影《山楂樹之戀》似乎在告訴大家,它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是多么的特立獨行,是多么的圣潔無瑕,是多么的值得大家掏錢買票,帶著父母一起去電影院,感受那多么美妙純潔的愛啊。如果看劇本的主要結構,實在是很簡單,講的是年輕漂亮純真女孩子愛上一個英俊善良的男生,兩人膩歪了半天其中一個膩歪死了。張藝謀此番似乎也無心表現(xiàn)戲劇性,而是自顧自地沉浸在他們那一代回味了多少年的“純愛”中。電影與小說在精神層面的表述也南轅北轍,小說里對性的探索到了電影里卻演變成性與純潔的二元對立。
“清純”算是整個亞洲地區(qū)對女性的共同審美標準。也許和長期的文化、制度有關,亞洲從來都不大喜歡性感豐滿強勢的那一款女,而熱烈奔放的性格和情感總會認為是放蕩的悲劇原因。還是清純比較好掌控,一張白紙,從無人染指,從情感和性上都是懵懂的,一切都需要自己親自來調教。然而,男人如果只懂得欣賞清純,只說明他們的人生好荒蕪,基本趣味和審美還停留在封建農耕時代,用強調清純來保持倫理關系和財產權不至于錯亂。
一個飽經滄桑的傳奇女性,就算她老去,眼中依然有清純的光芒閃現(xiàn),比如奧黛麗赫本老年時期那張依然優(yōu)雅的照片中所呈現(xiàn)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里面的瑪蓮娜,在面對戰(zhàn)爭和小鎮(zhèn)上人心猜忌的苦痛里堅守自己,乃至最后不得不屈服在男性的強權社會里,她受盡侮辱,但她值得尊敬,而且我覺得,她并不在“清純”的對立面。世人往往看不到如是光芒,他們寧肯去下一部更新的AV,看看那個女優(yōu)是不是看起來更加清純并且一副未經人事狀。如果說硬要把一個女性的成長史中的“清純期”獨立出來不斷放大稱頌它,我只想說清純不代表低齡和無知。
這種思維定式同樣在大眾對真愛的定義上可見一斑。泰坦尼克號上六個小時的愛情就可以付出生命驚天地泣鬼神,這同時讓人們聚焦于一個悖論:一切沒來得及發(fā)生的故事都是美好絕倫的?!吨Z丁山》里的好萊塢大美女明星在和書店小帥哥老板床笫之歡后,也不禁小心試探對方眼中的自己是否依然美麗如見海報倩影。這種絕對的孤立和過分的擔心是否本身就是大眾在自我催眠?以為理想太美好,現(xiàn)實太殘酷,兩者不共戴天。高潮過后的一切努力經營終究是徒勞,純愛才是王道。
男女所謂真正的了解,恐怕不是光純愛就夠了。專欄作家莊雅婷說:“上床前雖然可見端倪,但是人最真實的一面,總是在床上和下床后才得以展現(xiàn)。我知道很多人是以虔誠的心態(tài)來對待愛情的,他們一般要經歷漫長的‘前戲’之后,才最終走到上床那一步……但是,在兩個人沒有發(fā)生親密關系之前,大家其實都在收斂著,只展現(xiàn)自己最好的那面,你怎么來判斷你是真的了解對方?總是有人抱怨自己的伴侶在婚后判若兩人,其實在此之前,床后原形畢露也并不在少數(shù)。再退一步說,就算對方什么都好,兩個人的感情也很深厚,但是唯獨在床上的表現(xiàn)一塌糊涂,面對漫長的人生,總是要想點辦法的吧?起碼,早上床,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啊。假如一開始就上了床,在性方面兩個人都滿足了之后還愿意繼續(xù)談情說愛,那是不是看起來更像真愛?”不過這事沒法如此評論,因為每一個人的動機和目的都不盡相同,尤其是最怕造化弄人。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不需要過分美化保持距離精神至上柏拉圖萬歲,甚至把它假想為高超的技藝。純潔而曖昧的階段固然隔靴搔癢,耐人尋味,但最終的成熟期遲早要來臨。你以為不睡就代表他重視你尊重你的態(tài)度,其實也許是他不行或你在遙遠的睡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人的真面目。同理可得,沒有歷經誘惑的“純情”只是一枚一觸即發(fā)的定時炸彈,時刻等待著滑向“縱情”的深淵。相比之下,閱人無數(shù)卻浪子回頭的典型很可能造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刻骨銘心。譬如說女子選擇伴侶,通常以為丑男比帥哥更加可靠,殊不知帥哥早早承受鶯歌燕舞的歷練,而丑男卻無半點防備之力更無半點防備之心,一旦有機會左右逢源,必無所不用其極,其安全閾值相當之低。那是隨時可以噴射的火山,繩索稍一松動,那枚孽緣的火箭就將直上九重霄。
記得看過這么一句話,現(xiàn)在想來很有味道:“你要做的最幸福的事情,是經歷各種類型的感情,激情也好,失戀也好,平淡也好,和同一個人?!弊羁膳碌木褪?,還沒有經歷過老去,就開始怕死,還沒有熱愛過,就開始唾棄。在事物自然發(fā)展進程中,各個階段有各個階段的特質,我們其實沒必要把某個階段刻意地理想化,然后用現(xiàn)實的殘酷性與之勢不兩立。崇拜這么一種未開化的果,把它舉得太高,倒像是把一個小王子孤立在一顆星球上,溺愛他,實則是一種虐戀。總是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露絲和杰克如果在那一場災難中雙雙獲救,他們后來會怎么樣呢?說實話,為了讓他們兩個都活下來,我設想了無數(shù)可能,甚至覺得如果他們沒有遇見,或許露絲就上了救生船,杰克也躺在木板上睡覺了。但是活下來以后怎么樣,我還真沒設想過。有更欠抽的人回答:像《革命之路》里的那樣,婚姻危機啊,瑣碎度日啊,埋沒激情啊,恬淡終老??;或者礙于階級立場根本就沒結合……哪里學來的看破紅塵哦。
兩個人一起死過,為什么不可以一起生?曾經那樣契合過,為什么還會分開?別跟我說什么守業(yè)容易創(chuàng)業(yè)難以及日光之下并無新事的廢話。我只知道,生活怎么樣延續(xù)過來的,就會一直延續(xù)下去。你曾經熱愛過么?曾經大哭大笑、不管不顧么?曾經離經叛道、背水一戰(zhàn)么?你沒有顛覆過生活,生活就來顛覆你。而他們曾經如此深愛過,如此貼近過,如此同生共死過。或許有時候生活就是赤裸裸的一場顛覆,夢想和激情都會老——可是,是老,不是死。激情會老,愛情不死;夢想會老,理想不死;人會老,心不死。生命中那些驚鴻一瞥的大美,哪怕終此以后,俱不得見,我仍然相信。說白了,我相信露絲和杰克會好在一塊兒,好幾年,幾十年,跨世紀。只因為年老的露絲回憶時的神情,這樣美麗。
你以為真的有那么多人愿意結婚嗎?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愛啊愛啊愛啊,愛到了這個境界,假如不結婚的話,同樣是一個缺失了情節(jié)無法繼續(xù)的故事。結婚不是宣布兩個人的愛情此生不渝,也不是終極幸福的開始,而是兩個人覺得彼此有共同分析問題的耐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問題制造問題的創(chuàng)造力,并且認為兩人能夠在生生不息的問題輪回中保持過下去的信心。愛情在婚姻里,是起營造氣氛作用的;而責任,才是維系的那一個?;橐?,一定要是一場建立在理智基礎上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