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萊財富銀行(Barclays Wealth)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對經濟環(huán)境感覺不安全和缺少社會責任感,以及家庭觀念、宗教信仰是影響富人慈善捐贈的主要原因。
此項調查的樣本是美國和英國的500名高資產凈值人士(HNWIs)——不包括自用房產,個人擁有的股票、債券、共同基金、銀行賬戶以及其他流動資產的總價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人。調查的目的是試圖尋求到阻礙富人捐贈的原因。
巴克萊財富的首席慈善顧問艾瑪·特納(Emma Turner)針對這次調查評論說:“盡管這些高資產凈值人士財富的來源是多元化的,比如來自信息技術或者家族遺產,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的思維和觀念,都受著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和傳統思維影響,比如家庭或者宗教,去理解是什么妨礙了他們去捐贈與重視用什么方式去激勵他們捐贈一樣關鍵?!?/p>
好的消息是在所調查的樣本當中,有97%的人參與過慈善活動或者為慈善機構捐贈過善款。但報告顯示,盡管慈善參與度比較高, 卻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士捐贈的金額每年在1萬美元左右——不到他們凈資產的百分之一。
理解捐贈障礙的起點是理解人們?yōu)楹尉栀洝蟾嬉昧巳椄哔Y產凈值人士最普遍的捐贈動機:有能力承擔、想要回饋社區(qū)以及個人愿望的滿足。
該項調查同時顯示,宗教信仰、分享財富的責任等,也是促進大額捐贈的內在因素,而這些因素都有著明顯的“責任意識”。
調查顯示,一旦高資產凈值人士決定開始慈善活動,那么,效率以及管理人員的薪金水平,便是他們選擇慈善機構的兩個重要因素。
經濟環(huán)境的好壞,可以看作是阻礙捐贈或者促進捐贈的重要因素之一。調查顯示,23%的高資產凈值人士在2009年降低了他們的捐贈數額,20%的人參與了更多的慈善活動來代替捐贈善款,49%計劃捐贈的額度與去年持平,36%的人計劃今年將增加他們的捐贈數額。
著名慈善顧問、《為什么富人會捐贈》一書的作者特里薩·勞埃德(Theresa Lloyd)對此項研究評論說:“這項調查證實了我書中的一些觀點,無論你的財富水平有多高,只要個人對經濟環(huán)境感覺不安全,捐贈的動機就會減弱,所有的調查者也都同意這種觀點?!?/p>
“巴克萊財富的研究再次證實了家庭價值觀、宗教信仰以及傳統文化的重要影響,這也正是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如何培育更具有慈善觀念的家庭價值觀,將宗教信仰中更為慈善的信條加以強化,以及宣揚傳統文化中的慈善理念,是政府和慈善機構努力的方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們的傳統慈善觀念得以轉變,而不是遇到災難時的偶發(fā)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