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許多另類現(xiàn)象,大都可以理解為“凌節(jié)而施”的教學現(xiàn)象,這是違背了語文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其對中學語文的教學危害也非常大。要徹底改變這種現(xiàn)象,首先還是在語文教師自身,只有語文教師的觀念和教育行為發(fā)生變化了,科學的教育方式才會應運而生;其次要求教育管理者的觀念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要強調科學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陵節(jié)而施 循序漸進 科學評價
《學記》中“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即孟子講的學習如流水,“盈科而后進”,要按照次序地進行教育,這也是我們理解的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
但在現(xiàn)實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卻常常會出現(xiàn)許多另類現(xiàn)象。
現(xiàn)象一:中學語文教學有時刻意強調模仿教學,強調方法千篇一律。片面地理解了教與學,僅僅抓住了教這一方面,對待不同情況的學生強調相同的教學方法,普遍推行某些認為優(yōu)秀的模式教學。統(tǒng)一了教案和學案,根本不考慮教育對象的不同。只顧追求貌似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妄想以相同的手段求得相同的教育效果。
現(xiàn)象二:從中學練習題的差異上看,各年級難度不明顯。不同年級的學生,同一年級不同情況的學生都反復著相同的練習。學生累,老師累,關鍵是沒有效果,教育的精細化無從談起。高中三年教學的階段目標對語文教師教學來說很不明顯。很多時候,高考成了很多高中學生和老師的日常目標,這種把終極目標拉近的做法在學習上有著“飛蛾撲火”的味道。
現(xiàn)象三:語文考試的評價功能不健全,導致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得不到恰當?shù)捏w現(xiàn)。語文教學中產(chǎn)生了嚴重的“盆景效應”:學生和老師不重視平常的積累,沒有給盆景“施肥”的概念,而是一味地強調修枝和美化,教育的應試觀念非常突出,從起始年級就是為了考試而教學,到了高三,學生的語文就如同沒有了生長后勁的盆景,半死不活,缺乏生機與活力。
從本質上看,筆者認為這些情況大都可以形象性地理解為《學記》中“凌節(jié)而施”的教學現(xiàn)象,這是違背了語文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其對中學語文的教學危害也非常大。
其一:在這種情況下,應試教育成了中學語文教育的主題,語文教學的本來目的喪失殆盡?!缎抡n標》語文教學要求在實際操作中形同虛設,教學任務的多樣性成了唯一性,無論是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還是教學過程的科學性,都是紙上談兵。教學完全成了教育人、生產(chǎn)人的流水線,在單一的流水線上,沒有了學生的個性化體現(xiàn),有的是根據(jù)共性化特點制訂的單一教學方式,學生的思維前景可能完全被局限化。
其二: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幾乎喪失。“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教師在教學時深受考試和學校影響,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基礎階段,各宗考試,僅是學生學習承載力的檢測。中學語文主要是構建學生其他各科學習的平臺,形象地看待,高考也就如中學教育到高等教育岔路口的分流機器,把學生分向高校和社會而已,以一個分流的工具來作為中學語文教育的動力,來推動我們的學生和教師學習語文的興致,來衡量語文教育,又怎么不偏頗呢?
其三:把高考作為中學語文的終極教育,把高三的知識作為高一高二學生的學習內容,沒有了階段,沒有了難易,沒有了差別,有的是數(shù)字的游戲、分數(shù)的高低。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在時間的消耗中停滯不前,業(yè)務能力都消耗于題海之中。不僅不能培養(yǎng)適應時代和社會新的形勢的發(fā)展的人才,而且學生學習的先進性、方法的科學性都無法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隨之消失。中學語文的教育在有些時候變得如此的單一:學生有著單一的目標追求,單一的知識理解,單一的方法運用,單一的模式表現(xiàn)。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生成了體現(xiàn)教育成績的工具。
要徹底改變這種現(xiàn)象,筆者認為,首先還是在語文教師自身,教師是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的組織者,只有語文教師的觀念和教育行為發(fā)生變化了,科學的教育方式才會應運而生。
今天也有人認為考試改變了素質教育,考試改變了語文教學,考試改變了學生快樂的學習生活和學習方式,其實那是我們目前存在的最大錯誤認識之一,是那種典型的“發(fā)燒就是溫度計的錯”式的 毛病。我們作為一線的中學語文老師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的認識觀念,社會以高考等競賽類考試結果來評價和衡量學校沒有錯,學校以考試結果來評價和考核老師也不錯,老師以考試結果來評價學生就是失之偏頗了。語文老師是教育者,不是單純的評判者,考試只是幫助我們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手段而已,作為中學一線的語文老師,自己如果也為這樣的非常態(tài)考試評價體系推波助瀾,那就是非不能也,而不認知也。
漢代鄭康成說:“不陵節(jié),謂不教長者才者以小,教幼者鈍者以大也?!笨追f達解釋“不陵節(jié)”為:“謂年才所堪,不越其節(jié),分而教之,所謂孫順也?!币勒账麄兊恼f法,要從學生的年齡和才能出發(fā),量力而行,反對“揠苗助長”,亦即不能越級。
語文教學有著自身的特點:強調科學性、工具性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人文性的培養(yǎng)。個性化教學,教師的個性化方法要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要提倡“快樂教學”,方法論很重要,語文教師的教法要以教會學生自身的學法為前提。葉圣陶先生說過:“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后做到不指點,不講說?!闭Z文教學在于教育的過程關注,在相同效果下,我們要探索怎樣從教了很多到教得很少到最后的不用教,學生也能領會和自主學習。
語文教學只是中學教學的一部分,中學教學只是教育管理的一部分,要改變這種“凌節(jié)而施”的局面,其次就要求教育管理者的觀念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要強調科學的評價體系。
教育公平的體現(xiàn)不是形式的公平,而是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后達到了相同的教學效果,取得了相等的教育成績,那才是本質意義上的教育公平。對待語文教育,要勇于承認教育的差異性和特殊性。特別是在語文人文性的目標上,情感體驗是各不相同的。
我們的新課程評價,就是依據(jù)一定的評價標準,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對課程作出判斷,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在科學的評價內容上,既有體現(xiàn)對學生評價的內容,又有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新課程理念中,語文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引導者和激勵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語文評價,不僅評價學生運用知識的過程和程度,而且評價學生的情感、意志、思維;不僅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而且評價運用知識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不僅評價學生語文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且評價學生的個性情感、審美觀、價值觀。
語文教學的任務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強調學生的個性,學生身心要健康發(fā)展,學生身體、智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社會適應性要全面提高與和諧發(fā)展。
新課標提出的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的學習程度,更是為了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我們在學習新課標時,發(fā)現(xiàn)新課標的主課程評價時,尤其對學生的評價要突出這幾個方面的內容:以學生為本,挖掘潛能,人文熏陶,突出實踐。這對于我們廣大的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才是最重要的。
教改無處不在,反思每日必行。只有科學教育、全面教育落到實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中學語文的教育現(xiàn)狀才會走健康發(fā)展之路,素質教育才不是掛在嘴上的一句空話。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