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伯是《鴻門宴》中關鍵人物之一。鴻門宴上項羽未殺劉邦,項伯起了很大作用,是他以叔父的身份使項羽信守諾言,是他在劉邦危急之時,以叔父身份親自保護,個中緣由,雖說不甚清晰,但絕非人道主義那么簡單。因為項羽坑殺活人無數,從未見項伯有勸諫表示。他自己也曾殺盡反叛的英布的妻子兒女?!而欓T宴》中項伯心理微妙,一方面是由于他具有俠義精神,另一方面也許是他政治主張的一次表露,做了一筆政治上的投機生意。
【關鍵詞】《鴻門宴》項伯俠義精神政治投機
項伯者,項羽季父也。擔任左令尹,隨項羽一起南征北戰(zhàn)。一直以來,在人們眼中,他屬于平庸之輩,其實,他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梢赃@么說,沒有項伯就沒有鴻門宴,也許楚漢戰(zhàn)爭會早早收場。他是一位講情義,有主見,有謀略,政治上敏銳的大臣?!而欓T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采用了一個相當高明的手法,那就是通過對比、映襯、烘托來表現人物性格。比如主帥、謀士、大將之間的對比,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對比,那就是項伯和曹無傷之間的對比。為什么同是告密者,一個被殺,一個被封侯,命運迥然不同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應從兩人的目的、身份地位、主子的性格、謀劃的方式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曹無傷是告密的主動者,懷有卑鄙的個人目的?!妒酚洝じ咦姹炯o》這樣記載:“欲以求封?!睘榱藗€人的高官厚祿,不惜出賣上司,他被殺可說是罪有應得!而項伯卻不同,他不是主動告密。他“私見張良”乃是報恩之舉,義字當先。劉邦看出了他“知恩必報”,對他百般籠絡,并請他向項羽傳達“臣之不敢倍德也”的虛情假意。項伯果然回營安排鴻門宴,他既要保張良,還要保張良的主子劉邦安然無恙,這樣才算是“救人救到底”。項伯的行動既暴露了項羽集團的弱點,也為后文矛盾的轉化埋下伏筆,為項伯竭力掩護劉邦的情節(jié)作了鋪墊。
二、曹無傷是左司馬,地位較低。而項伯是項羽的叔父,擔任楚國的左尹,是僅次于令尹的國家行政長官。項羽在軍營中至高無上,但講家族宗法的等級觀念,項羽只能認定自己的位置。請看鴻門宴上的座次:“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則為賓東向,主西向,而鴻門宴中項王、項伯坐最上位,范增坐第二位。從座位安排上看,謀士范增在項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項伯,君臣隔閡、事不可謀已初露端倪。
三、曹無傷冒險選擇的主子項羽在劉邦的贊美中徹底解除了思想武裝,毫無心計供出了告密者,可謂寡謀輕信。而劉邦得知親善大使項伯送上門來時,立刻明白了化解危機的關鍵?!胺钬淳茷閴?,約為婚姻”,剛認識就約為兒女親家,在極端重視姻親血緣關系的封建時代,這是套交情最有效的方法,于是項伯成了“自己人”?!柏M敢反”、“不敢倍德”兩句話承認了君臣地位,使項伯自然而然地站到了劉邦一邊。自稱由“君”到“臣”,對項伯稱“伯”,對項羽稱“將軍”,態(tài)度何其恭順。
四、曹無傷告密缺少謀略,只是簡單“使人言項羽”,而項伯為調停劉項雙方矛盾苦心經營。他深知項羽的性格,所以先轉達劉邦謙恭的話,滿足了項羽的自尊心。“不義也”三個字又打中了項羽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名為勸說,實為正告,是不可不聽的,否則大逆不道。席間,項伯眼看項莊舞劍意在擊殺劉邦時,即以身蔽護,項羽對此亦無可奈何。
《鴻門宴》中內奸對比,預示了楚漢相爭的最后結局——項羽必敗,劉邦必勝。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鴻門宴上項羽未殺劉邦,項伯起了很大作用,是他以叔父的身份使項羽信守諾言,是他在劉邦危急之時,以叔父身份親自保護,個中緣由,雖說不甚清晰,但絕非人道主義那么簡單。因為項羽坑殺活人無數,從未見項伯有勸諫表示。他自己也曾殺盡反叛的英布的妻子兒女。《鴻門宴》中項伯心理微妙,一方面是由于他具有俠義精神,另一方面也許是他政治主場的一次表露,做了一筆政治上的投機生意。
★作者單位:湖北省咸寧市青龍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