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考大閱讀題中,怎么樣避免失誤、準確作答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具體而言,根據鑒賞文中詞語、理解文中句子、鑒賞文中運用的藝術手法、分析文句或文段的作用四種題型可能產生的答題失誤,可以采取不同的答題對策,分別是:審清題目,是問含義還是效果,遵照“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緊密結合修辭手法理解表達;解答需聯系前后文,分析要由表及里;適當結合修辭及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去理解,且要注意句子要點的健全;熟練掌握常見藝術手法,運用積累準確理解文章運用的藝術手法,并按模式答題;結合文句在文中的位置思考其作用,注意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考慮作用。
【關鍵詞】現代文閱讀解題方法答題模式
高考大閱讀題中,文章精美,題型各異,能綜合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一道拉分題,是讓考生又愛又恨的題目。但經過摸索探究,一些題型的失誤還是可以避免的,一些題型的解答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下面筆者針對一些答題失誤,探討一些思考方法、答題模式。
一、鑒賞文中詞語類型題
失誤:忽略語境、修辭。
例:結合文意,簡析下列文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表達效果。
文段:冬日的陽光,剪出青石街沿一角溫暖的空間,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被一群小家伙環(huán)圍著,他旁邊的一張木制大圓盤,被線條均分為一個個方格,每個方格里均畫有栩栩如生的雞、鴨、兔、狗、鳥等小動物……每個孩子只要輕輕地撥動小棒,都會驚喜地獲得老人用黃糖做成的小動物……不,是在表演甚至有些夸飾炫耀地展示著他代代相傳的精湛糖藝。(毛國聰《古鎮(zhèn)魅力》)
考生誤答:“剪”字寫出了冬日陽光照射在青石街的角落。
分析:此文段著力描繪古鎮(zhèn)文化的代表——糖藝,通過冬日陽光下的情景展現糖藝的精湛??忌涣⒆阌谖木涞囊馑?,未按要求并結合文段內容、手法特點寫出表達效果。
思考對策:審清題目,是問含義還是效果;遵照“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緊密結合修辭手法理解表達(要求鑒賞的詞、句經常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法)。
參考答案:“剪”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陽光寫得富有動感,營造了老人展示糖藝的溫暖氛圍。
答題模式:1.先點明運用的修辭;2.結合修辭寫出表達效果;3.結合語境寫出該詞在表情達意上的效果。
二、理解文中句子類型題
失誤:未能結合語境由表及里思考。
例:解釋畫線句子在文中的含義。(2008年全國卷Ⅱ)
文段: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孤零零一個人住在一個很深的大院子里。從外面走進去,越走越靜,自己的腳步聲越聽越清楚,仿佛從鬧市走向深山,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等我住進去的時候,富貴氣象早已成為陳跡,但是陰森凄苦的氣氛卻是原封不動……(季羨林《馬纓花》)
考生誤答:這句話表明我回到住所時的冷清、孤獨。
分析:文章題為《馬纓花》,但文章前三段都是寫住所的環(huán)境及自己的心情,尤其第一段簡短的細節(jié)描寫,應與下文緊密結合理解,考生的作答只停留于第一段狹窄的范圍,未能由表及里深入理解這句話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幽深及心情的孤獨鋪墊。
思考對策:解答需聯系前后文,分析要由表及里;并適當結合修辭及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去理解,且要注意句子要點的健全。
參考答案:1.孤獨的腳步聲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2.暗示環(huán)境的幽深和內心的孤獨。
答題模式:1.分析句子表層含義;2.結合修辭和前后文寫出深層含義。
三、鑒賞文中運用的藝術手法類型題
失誤:答題未能具體化。
例:文章在第四段寫“梧桐的另一種的光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作簡要賞析。
文段:一個月以來我又眼看見梧桐的另一種光景。樣子真凄慘呢!最初綠色黑暗起來,變成墨綠;后來又由墨綠轉成焦黃;北風一起,它們大驚小怪地鬧將起來,大大的黃葉子便開始辭枝——起初突然地脫落一兩張來,后來成群地飛下一大批來,好像誰從高樓上丟下來的東西,枝頭漸漸地虛空了,露出樹后面的房屋來,終于只剩下幾根枝頭,回復了春初的面目……(豐子愷《梧桐樹》)
考生誤答:用了擬人、比喻的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有文采。
分析:準確指出修辭手法后,考生未用具體例子印證,分析時只停留于公式化的表達,不夠透徹。
思考對策:熟練掌握常見藝術手法,運用積累準確理解文章運用的藝術手法,并按模式答題。
參考答案:1.運用了擬人、比喻修辭;2.“它們大驚小怪地鬧將起來,大大的黃葉子便開始辭枝”把樹葉擬作人“鬧將起來”;“后來成群地飛下一大批來,好像誰從高樓上丟下來的東西”把落葉比作“從高樓上丟下的東西”;3.擬人寫出樹葉不忍落下而又不得不脫落的情態(tài)。比喻形象寫出落葉大批脫落時的利索、迅速。
答題模式:1.指出手法;2.舉出例子;3.結合句意具體分析手法的作用。
四、分析文句或文段的作用類型題
失誤:思考不全面。
例: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這樣寫有什么作用?(2008年全國卷Ⅰ)
文段:……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烽火連天,黃沙穿甲,滿是凄涼悲惋。然而,今天陽關附近,則已出現柳綠花紅、林茂糧豐的景象。游人漫步這里,既可憑吊古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昂伪亍畡窬M一杯酒’,這樣的苦酒何須進,且把它還給古詩人!什么‘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的詩句不必吟,且把它埋進荒沙百尺深!”這是郭小川的詩句吧!(寅公《陽關古道蒼涼美》)
考生誤答:引用詩句表達作者面對今日陽關時內心的詩情。
分析:考生只著眼于文句與上一段的聯系,未能注意文句處于文末位置,其作用往往涉及全文及開頭。
思考對策:結合文句在文中的位置思考其作用,注意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考慮作用。
參考答案:回應了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后照應,并強化了作者的觀點,表達對今天美麗富饒的陽關的贊美。
答題模式:1.從形式方面明確其作用,形式可以包括結構、藝術手法、語言幾個方面;2.從內容感情方面明確其作用;3.答題須具體化,例如,“照應開頭”,須明確照應開頭什么內容,“強化觀點”,亦須明確觀點的內涵。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玉林市容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