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種來源
晶甜5號由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以403325-4×326B452-2配組,于2006年育成,屬中熟半緊湊型超甜玉米。2007~2008年參加江蘇省甜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鮮穗745.6千克,比對照晶甜3號增產(chǎn)10.6%,2007年增產(chǎn)顯著,2008年增產(chǎn)極顯著。2009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鮮穗722.0千克,比對照晶甜3號增產(chǎn)9.5%。2009年通過品種初審,2010年通過審定,審定編號為“蘇審玉201007”,適宜在江蘇各地及周邊地區(qū)種植。
2. 品種特性
播種后出苗快而齊,苗勢強。株型半緊湊?;ㄋ?、穎片均為綠色,花絲淡綠色。果穗筒形,鮮粒黃色、半馬齒形,穗軸白色。江蘇省區(qū)試平均結果:株高181厘米,穗位84厘米,成株葉片19~20片,穗長15.9厘米,穗粗4.6厘米,每穗14~16行,每行30粒,全生育期春播89天,倒伏率為0。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2009年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及莖腐病,抗小斑病,感紋枯病,高感粗縮病。江蘇省鮮食玉米品種區(qū)域試驗組織專家品嘗鑒定,外觀品質(zhì)和蒸煮品質(zhì)達到部頒鮮食甜玉米二級標準。揚州大學農(nóng)學院檢測:水溶性糖含量14.3%,還原糖含量6.9%。
3. 栽培技術要點
①播種。根據(jù)上市時間及栽培方式,合理安排播期。大中棚栽培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穴盤播種育苗,露地地膜覆蓋栽培一般于4月上旬播種。每畝用種量0.5~1千克。
②密植。適宜密度為每畝3500~4500株。大小行種植,大行距90~110厘米,小行距一般30厘米。
③肥水管理。每畝折合施純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4~5千克、氧化鉀7.5~10千克。春播氮肥比例:基苗肥40%,穗肥60%;夏播氮肥比例:基苗肥40%~50%,穗肥50%~60%。田間開好1套溝,做到“三溝”配套,注意防澇防旱。
④病蟲害防治。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及時防治病蟲害:孕穗期用5%二嗪磷顆粒劑防治玉米螟,每畝用1~1.2千克拌5倍細土混勻撒入喇叭口內(nèi);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施莖葉防治紋枯病;選擇安全播種期,每100千克種子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0.15千克拌種,通過防治灰飛虱等來防治粗縮病等。
⑤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0~24天采收青穗。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江蘇省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郵編:2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