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監(jiān)護,近親優(yōu)先
問:劉某與宋某都是臺州市某局的公務員,結婚后生有一子,名小龍。劉某和宋某工作繁忙,小龍滿周歲后一直跟姑姑生活。小龍8歲時,劉某和宋某在旅游中不幸遇車禍死亡。在處理兩人的后事時,小龍的姑姑和外祖父母在小龍的監(jiān)護權問題上發(fā)生了爭議。小龍的姑姑認為,小龍是劉家的后代,多年來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小龍應當由自己撫養(yǎng)和監(jiān)護。小龍的外祖父母認為,小龍是自己的外孫,外祖父母撫養(yǎng)外孫合情合理。請問,小龍的監(jiān)護權應由誰享有?
婁迪(浙江臺州)
律師意見:《民法通則》第16條第2款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jiān)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jiān)護能力的人擔任監(jiān)護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jiān)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根據此規(guī)定,小龍的父母死亡后,他的外祖父母和姑姑都可以成為他的監(jiān)護人。但是,姑姑作為監(jiān)護人時,除她本人有監(jiān)護能力并愿意承擔監(jiān)護責任外,還須征得小龍父母所在單位的同意。因此,本案的處理必須考慮兩種情況:第一,如果小龍父母所在單位不同意姑姑成為小龍的監(jiān)護人,那么小龍的外祖父母就是小龍唯一的法定監(jiān)護人;第二,如果小龍父母所在單位同意姑姑作為小龍的監(jiān)護人,那么小龍的外祖父母和姑姑都享有小龍的法定監(jiān)護權,但順序上,外祖父母優(yōu)先。
如果雙方不能達成和解,只能用指定代理來確定小龍監(jiān)護權的歸屬,即由小龍父母所在單位在小龍的近親屬中指定監(jiān)護人。由于姑姑不屬于近親屬,小龍父母所在單位應指定小龍的外祖父母為小龍的監(jiān)護人。
■線索確實,應為立功
問:范某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案發(fā)后投案自首,并主動提供同案嫌犯井某的藏身之處。公安民警按照范某提供的線索前往抓捕。井某聞聲逃走,民警趕到現場后扣押了井某的轎車。后公安機關通過其他途徑抓獲了井某。井某供述了當日因聽見警笛鳴叫而棄車逃走的事實。請問,范某向公安機關提供了抓捕同案嫌犯的線索,但因其他原因沒能抓獲同案犯,可否認定范某有立功情節(jié)?
邵斌(云南昆明)
律師意見:認定立功時,主要考察的是被告人有無協(xié)助行為,而不是考察司法機關有無抓獲同案嫌犯的結果。本案中,范某向公安機關供出同案嫌犯的藏身之處,而且從井某被扣押的車輛以及井某本人的供述可見,范某提供的線索屬實,之所以沒有抓獲井某,不是范某所提供的線索的緣故,而是公安機關實施抓捕行動中措施不當。應該說,范某為抓捕井某已經做出了積極的協(xié)助,應對范某的行為給予積極的評價,不能讓他承擔沒有抓獲井某的不利后果。這才符合《刑法》規(guī)定立功的真正意圖,也有利于促使公安機關采取更加積極穩(wěn)妥的抓捕措施,保證司法效率。
因此,范某提供了不為司法機關所掌握的關于同案嫌犯的線索,不管該同案犯實際上被及時抓獲還是因其他原因沒能被抓獲,只要該線索確實,就應認定范某有立功情節(jié)。
■接受贈與,幼兒權利
問:羅某自幼深得祖母的疼愛。在他9歲那年,祖母對他說:你好好學習,我給你5萬元錢,將來上大學用。后來,祖母以羅某的名義在銀行存了5萬元,并告知羅某。羅某十分高興,將這件事告訴了母親。幾年后,祖母去世。在分割遺產時,羅某母親提出,祖母以羅某名義存款5萬元不能作為遺產。而羅某的伯伯和叔叔都反對,他們認為羅某在接受存款時,不滿10周歲,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因而祖母的贈與行為無效。請問,這5萬元錢應歸誰所有?
王明元(內蒙古集寧)
律師意見:要確定本案中的5萬元錢的歸屬,關鍵要認定羅某能否接受其祖母的贈與。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未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進行民事活動,必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行為是無效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參與的所有民事活動都是無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币虼耍景钢校婺概c羅某之間的贈與行為是有效的,羅某有權接受祖母的贈與,得到5萬元錢。由于祖母在世時已經將5萬元錢以羅某的名義存入銀行,該存款已經實際轉移給羅某,歸羅某所有,祖母去世后,不能再將該款項作為遺產進行分割。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