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中實驗室制備氯氣實驗是沿用瑞典科學家舍勒制取氯氣的方法,即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共熱。此方法,反應慢、需加熱、裝置較復雜,如何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該實驗室制法是本文想要探討的問題,尤其是能方便、環(huán)保進行氯氣實驗室制備的學生實驗。
關鍵詞:氯氣制法:實驗探究
文章編號:1005-6629(2010)04-0016-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C
1、問題的提出
教材中實驗室制備氯氣實驗是沿用瑞典科學家舍勒制取氯氣的方法,即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共熱(MnO2+4HcI(濃)→MnCl2+C12↑+2H2O)。此方法反應慢、需加熱、裝置復雜,如何采用更加方便、快捷、環(huán)保的方法完成該實驗室制法是本文想要探討的問題。
2、問題的分析
要在常溫下制取氯氣必然要選取強的氧化還原劑。如考慮含有氯元素以減少其他雜質產生的因素,還原劑仍以鹽酸(-1價的氯)為宜,重點在鹽酸濃度的討論。氧化劑則考慮比二氧化錳氧化性更強的試劑,如高錳酸鉀(+7價的錳)、氯酸鉀(+5價的氯)和漂粉精(+1價的氯),比較其反應速率、反應條件、裝置與性價比等綜合因素,
3、問題的實驗論證
3.1 不同氧化劑+同濃度鹽酸
室溫20℃,取三只針筒分別加入高錳酸鉀、氯酸鉀、漂粉精各1克,分別加入等量(4mL)不同濃度鹽酸,對比觀察。為防止污染,裝置考慮選取10mL針筒作為反應容器,先將固體試劑加入針筒,再通過針頭吸取酸液,馬上用橡皮塞塞住針孔,觀察現象并計時(記錄下收滿一針筒氣體所需的時間,見表1)。
結論一:KCIO3與稀鹽酸幾乎不反應或反應很慢,與濃鹽酸反應也不理想;KMnO4反應太快太劇烈,用本裝置時難于控制,除其氧化性強外,熱效應也強,較強的放熱使反應迅速加快,反應越發(fā)劇烈。在較小容器中難于控制。且試劑有顏色,清洗麻煩;Ca(ClO)2反應快慢適中,較為勻速,不需加熱,且價格便宜,易于得到。所以Ca(ClO)2是比較理想的氧化劑。
3.2 漂粉精+不同濃度的鹽酸
取漂粉精片(每片0.5克,含有效氯0.2克)各一片,分別加入50mL針筒,分別吸入等量(4mL)不同濃度的鹽酸,觀察并計時(見表2)。
結論二:濃度較低的鹽酸也能與漂粉精發(fā)生反應,且速度較適中,易于觀察,揮發(fā)的HCI雜質也少,對于課堂演示或學生實驗是比較理想的。較低的濃度鹽酸溶液還可使升溫變緩。
4、結論歸納
原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的實驗室制取氯氣方法反應裝置較復雜,污染大,雜質多,故而沒有學生實驗,也很少現制現配。以漂粉精和稀鹽酸不加熱的條件下反應制得氯氣更為快速,易于掌控,也不需加熱。而如果在針筒中進行,則可減少污染,也可以作為學生實驗。
具體操作是:
①大量制取氯氣可用漂粉精和較濃的酸為原料,在圓底燒瓶中進行反應。
②少量制取或學生實驗則可進行針筒實驗。如選用20mL注射器制取氯氣時,應取1粒漂粉精片(0.5克一粒,每粒含有效氯0.2克),再抽取約2mL、2 moI·L-1稀鹽酸注入針筒內,室溫大約20℃,1分30秒左右后,即可制得約5mL氯氣。
5、實驗評價
①操作簡單安全,適合學生實驗,便于觀察。
②不排放毒氣,環(huán)保無污染。尾氣處理簡單,直接用針筒吸取堿液即可。
③便于量的控制,藥品消耗量少。可根據實驗需求,通過藥品的量(半片、一片、兩片等)或儀器選擇(10mL、20mL、50mL針筒等)較為準確地控制氯氣的量。
④便于后續(xù)性質實驗操作。直接將制得氯氣由針筒注入需反應試液,即將氯氣通入某溶液。
⑤裝置簡單易得,無需組裝。針筒橡皮塞是每個實驗室都可購得的簡單裝置,漂粉精片也易于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