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的最后一天,爸爸帶我去登帽兒山。因為這座山從遠(yuǎn)處看像一頂帽子,所以取名叫“帽兒山”。
一大早,我們就出發(fā)來到了山腳下,也就是“帽檐”處。“帽檐”比較平緩,所以很容易往山上走。我們是沿著一條石板路向山頂進(jìn)軍的。我一邊走一邊用腳踢著路邊的枯樹枝,枯樹葉上的露水給我的鞋先洗了個臉,讓我更加精神十足地向前進(jìn)。走著走著我們見到了一座簡易的橋——鐵鏈子拴著木板的橋。站在上面,整個橋都晃晃悠悠的,十分危險,我特別害怕。所以,我一只手緊拽著爸爸,另一只手緊緊地攥(zuàn)著鐵鏈子,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蹭。在爸爸的保護(hù)下,我安全地走到橋?qū)γ?,再一看手,濕濕的,分不清是因緊張而出的汗還是鐵鏈上的露珠。
我們繼續(xù)往前走,還碰到了幾個像我們一樣來進(jìn)行有氧登山運(yùn)動的家庭。在路邊的小木椅上休息片刻后,我們向山頂進(jìn)發(fā)。不久,我們又遇到了第二座橋,這座橋要比第一座橋結(jié)實多了、也不晃,所以我噔噔噔地跑到了橋?qū)γ?。可是過了這座橋,就要開始爬“帽子”了,沿著石板臺階可以盤旋著整座山到達(dá)“帽尖兒”。我一開始以為上臺階也像走平地一樣好走,就跑了起來,剛跑幾步,兩條腿的肌肉就緊繃起來,硬硬的,跟灌了鉛似的,我心里十分害怕,怕還沒到山頂就滾下來,后悔平時沒聽爸爸媽媽的話,應(yīng)該多參加體育鍛煉。哎呀,我忽然想起剛上山時邊走邊踢的那些枯樹枝,用它當(dāng)我的第三條腿一定能省很多力氣!于是我就到路旁還未開發(fā)的樹林子里找了兩根又粗又長的枯樹枝,一根給爸爸,一根留給自己用。還別說,這根樹枝還挺管用,拄著它,感覺不那么累了。我們向前爬了很長很高的一段路。再往上一看,馬上就要到“帽尖兒”了!頓時,我就跟充了電一樣,渾身都是勁兒。爬呀爬,我手腳并用,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終于走了一小段“四條腿”的路程后,我們到達(dá)了山頂。
我放眼望去,綠色的田野變成了一片金黃,紅紅的楓葉正在盡情地燃燒,那紅葉中夾著的少許綠葉,就像春天里的蝴蝶在飛舞。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粉刷匠,把秋天粉刷得如此美麗多彩!
作者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中英小學(xué)二年級學(xué)生
教師點評
綜觀全文,一個強(qiáng)烈的感受便是:小作者觀察真細(xì)致啊!他不僅在用眼睛去觀察,更是在用心去品味。文章以游覽的順序為線索,有張有弛,注重細(xì)節(jié)描寫,文筆清新,寫得十分有情趣,看得出小作者是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同時又善于欣賞美的孩子!
指導(dǎo)教師王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