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活潑可愛的1歲小男孩康夫突然變得不愛吃飯,即使美惠子強行給他喂飯也會被他吐出來;夜里還經(jīng)常做惡夢、哭鬧;白天也是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常常玩著玩著突然躺到地上。美惠子一下子慌了神,趕忙帶兒子去診所看醫(yī)生。而醫(yī)生的檢查結果居然將矛頭直指愛子如命的美惠子。
原來,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美惠子每天都強迫康夫看英文DVD和單詞卡片。即使孩子哭鬧,她也強迫他坐在自己的膝蓋上看早教圖片。逐漸地,康夫開始不愿意和媽媽親近,常常突然無緣無故地發(fā)脾氣,但只要大人一瞪他,又會立刻變得很溫順。因此,康夫的異常并沒有引起家人的注意,這樣的情況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一段時間。
醫(yī)生最后建議美惠子,不要強迫孩子干他不想干的事情,要經(jīng)常擁抱孩子,和他一起玩耍。一周后,康夫的癥狀就基本消失,飲食睡眠都恢復了正常。
類似的病例還有很多。有25年經(jīng)驗的兒童精神科醫(yī)生、青山學院古莊純一教授介紹說:“近些年,我見過很多行為粗暴的1至3歲的孩子,他們用牙齒咬父母,拽他們的頭發(fā),向他們?nèi)訓|西。還有很多3至5歲的孩子不懂得和自己小家庭以外的人交往,無法融入同齡人的圈子?!边@些孩子的共同特點是:在診室是“好孩子”,很乖巧,善于察言觀色,父母一皺眉他們就會停止一切小動作;和那些始終不能安靜下來、粗暴的孩子不同,他們最大的特征是并不經(jīng)常行為粗暴;他們都是從很小的時候就接受早期教育。但是,他們卻被診斷為“發(fā)育障礙”。
離家出走的幼兒
和如火如荼的早教熱潮
幼兒保健診療所的臨床心理醫(yī)師井口由子說:“越來越多的家長帶著年幼的孩子——有的孩子甚至還在喝奶——來治療心理疾病,這在以前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事情。”還有一些孩子因父母沒有注意到自己所忍受的痛苦而離家出走,來兒童咨詢所尋求幫助的孩子每年都在增加,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還不到3歲!
井口醫(yī)師直言:“過度的早期教育就是虐待?!眱和稍兯锸樟舻暮⒆又徊贿^是一小部分,有相當數(shù)量不能逃跑的孩子仍留在父母身邊,他們活在恐懼、無法進食、不會笑的狀態(tài)下。事態(tài)非常嚴重。
但另一方面,早期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從教育研究開發(fā)中心進行的、以2980名東京及周邊區(qū)域6個月到6歲的學前嬰幼兒監(jiān)護人為對象的調(diào)查中,我們得知:正在做讀寫等各種訓練的幼兒比2000年增加了40%以上,而且年齡日益低齡化。最受歡迎的早教科目是英文和游泳,英語會話類DVD和書籍的購買量比前幾年增長了約3倍。從2005到2006年,《日本經(jīng)濟新聞》等許多報刊創(chuàng)立了面向家庭的教育雜志。
承受孤獨和不安的母親們
愛子有一個2歲8個月的男孩。她給兒子報了足球和音樂班,但孩子哭鬧著不想去,于是她又改成讓孩子在家看英文DVD和在附近的兒童館上幼兒學習班,家庭日常對話也必須全部用英文。但是,一段時間后,愛子注意到,她的孩子語言能力發(fā)展遲緩,還經(jīng)常動不動就粗暴地對待其他孩子。他曾數(shù)次搶奪比他小的孩子的玩具,還用盡全力沖撞別人。愛子很無奈,覺得自己并沒有做錯什么?!昂⒆用刻煸诩依锎芾速M時間。而且,每天帶他去公園讓我覺得很厭煩。如果他去上課我就可以歇口氣,騰出時間來交朋友。但是,我真的是害了他嗎?”
另一個1歲2個月孩子的母親也委屈地表示:早教可能存在的弊端是她以前根本不知道的。那些當了母親的朋友們都說,自己的孩子受了什么早教訓練,取得了哪些好的效果,她自然會放在心上。而親子班教室的公告板上寫的也都是早教如何如何好,怎么又突然變成早教致病了呢?
對此,兒童咨詢所的渡邊醫(yī)師說:“我們不應該指責母親。除非孩子出現(xiàn)了明顯的病癥,否則她們沒有征詢意見的對象。市面上充斥著泛濫的早教信息,大多數(shù)母親都在緊張又孤獨的環(huán)境中撫養(yǎng)孩子。母親們始終被一種必須讓孩子不落于人后的心情驅使著?!?/p>
早期教育缺乏科學依據(jù)
科學家和研究學者到底是怎么看待早期教育的呢?原北海道大學教授、現(xiàn)人類腦科學研究所所長澤口俊之說:“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配合孩子大腦的發(fā)展模式。我們研究所對1歲便開始早教的幼兒追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兩歲時他們尚且思維敏捷,但到了6歲之后就開始有嚴重的多動癥、注意力分散的趨勢?,F(xiàn)在,幼兒園和各種早教班做的IQ測試和教育多數(shù)是沒有科學根據(jù)的,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分化。嬰幼兒時期接受的教育會決定他們大腦發(fā)展的方向,因此‘趕緊讓他們學習’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p>
京都大學的名譽教授久保田競研究嬰兒大腦的發(fā)展已經(jīng)30年了。他說:“要想讓孩子聰明,前腦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最新的研究證實,嬰兒從一生下來就有能力察覺周圍人的情緒和意圖,換句話說,無需特別鍛煉前腦,嬰兒業(yè)已擁有與人交流的能力。父母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p>
幼兒行為發(fā)展學的權威、同志社大學幼兒學研究中心教授小西行郎說:“早期教育的安全性和效果我們現(xiàn)在都不是很明確。為了不落于人后而進行的早教有什么意義?像猴子一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重復訓練而獲得某種技能?!?/p>
那么,怎樣教育才最好呢?既是解剖學家又對腦科學頗有研究的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養(yǎng)老孟司說:“促進腦的發(fā)育,最好是到大自然中運動玩耍,例如捕捉昆蟲。季節(jié)變換、大自然環(huán)境改變,這一切都將通過五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傳遞到孩子腦中。”[譯自日本《朝日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