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jīng)濟學家艾爾伯特·赫希曼就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現(xiàn)象提出了著名的“木桶原理”:沿口高低不齊的一只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取決于最短板條的長度。
“木桶原理”確有其合理性,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筆者曾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漁夫從海里撈到一顆大珍珠,晶瑩圓潤,可美中不足的是有一個小小的黑點。漁夫想,如能將這個小黑點去掉,珍珠就將毫無瑕疵,變成無價之寶。于是他開始想辦法為珍珠去除小黑點??墒莿兊粢粚?,黑點仍在,剝掉第二層,黑點還在。漁夫就這樣不停地剝下去,等到黑點沒有了,珍珠也不復存在了,一顆價值不菲的珍珠就這樣化為了一堆齏粉。究其原因,就是這位漁夫的眼睛只盯在大珍珠身上“最短的那塊木板”——小黑點上,而忽略了它具有的其他珍珠所不具備的“長板”——碩大、晶瑩、圓潤。為了一塊“短板”而毀掉一顆美麗的珍珠,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呀!要知道,那一個小黑點并不妨礙這顆大珍珠成為珍品!
“經(jīng)常盯著學生的短處,把學生當作魔鬼,那你就天天在地獄里煎熬;多看學生的長處,把學生當作天使,那你就天天生活在天堂?!?魏書生《賞識你的學生》)每個學生都存在差異,筆者并不反對在適可的范圍內(nèi)幫助學生彌補“短板”,但是在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千方百計去補“短”,而是要研究他的長處,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從而使他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錢鐘書先生在考清華大學時數(shù)學成績不夠理想,但學校沒有苛求,他也沒有刻意去補這塊“短板”,而是將自己的強項發(fā)揮到了極致,終成一代國學大師;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手工制作是全班最差的,但他從小就對科學充滿了興趣,并努力將自己的“長板”加長,終因在理論物理和量子理論方面的卓越貢獻而被授予諾貝爾獎……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年之前的大詩人李白的情懷多豪邁,多有膽識!古人尚且能意識到這點,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就更應有古人的氣魄與膽略。我們不能只局限于做一個“箍桶匠”,接長木板,視學生為被動劃一的容器,為了滿足老師、家長的意愿而不停地修正他們,改變他們,而更要做一個“架橋者”,關注學生身上的每一塊“木板”,根據(jù)每一塊“木板”的特點,把它們的功用發(fā)揮到極致,讓“長板”“短板”在社會這座大橋上發(fā)揮不同的作用,或成為平整厚實的橋面,連接兩岸;或成為粗壯結(jié)實的橋墩,承載巨大的重量;或成為精美細膩的花紋,裝飾橋體……
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人群組成了一個大千世界,一個蕓蕓眾生。教育者的任務就是為豐富多彩的社會培養(yǎng)人才,輸送人才,他們有責任與義務把不同的學生培養(yǎng)成各具特長、各有作用的社會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正是因為有了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自由,才成就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讓我們所有老師在教育教學中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實實在在地做好“架橋工作”,意氣風發(fā)地引領學生從現(xiàn)實的此岸向理想的彼岸不斷邁進!
#8239;(作者單位:常熟市琴湖小學江蘇蘇州215500)
責任編輯徐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