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組照片在網(wǎng)上受到關注:一個年輕女孩,蹬著三輪車,頂著烈日,在鄭州街頭收購舊書,作為自己所辦的鄉(xiāng)村小學孩子們的課外讀物。她的舉動感動了無數(shù)網(wǎng)友,網(wǎng)友們說她是“最美鄉(xiāng)村女校長”。
為了夢想,創(chuàng)辦希望小學
李靈,如她名字一樣可愛、水靈。兒時,父親經常問她:“靈兒,長大后想干什么呀?”李靈眨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回答:“我想跟您一樣當老師!”父親滿意地笑了。
李靈的父親李丙興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許灣鄉(xiāng)程寺中學任教,他為人師表,在當?shù)赜锌诮员R苍S是這個緣故,李靈自幼便懷揣教師夢想。
2002年7月,20歲的李靈從淮陽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在程寺小學當實習教師。李靈所在的程寺小學有300多名學生,由于村子比較大,學生們住得很分散,很多學生上學需要步行幾公里。一天早上,一位女同學遲到很久。李靈生氣地問:“你干什么去了?這么晚了才來上課,還不如不來呢!”那位女同學趴在課桌上哭了。李靈趕忙追問,才知她是因為照顧生病的奶奶才遲到,還在路上摔了好幾跤,腿破了幾道口子。
李靈心疼地撫摸著女同學的傷口,女同學委屈地說:“老師,學校要是離家近點該多好啊!”話音未落,教室里一片回應:“是啊,老師,學校離家太遠了……”
學生們的話深深地觸痛了李靈的心:這些孩子太艱苦、太可憐了,程寺要是再多一所小學,讓那些路遠的學生就近入學該多好啊!可每個村只能設一所公立小學。既然不能增設公立小學,那我就辦一所希望小學吧。
李靈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母,父母大吃一驚:“你這孩子沒發(fā)燒吧?講臺還沒站穩(wěn)呢,咋就想起了辦學?辦學是那么容易的事嗎?”
李靈把學校的情況和心中所想和盤托出,父親還是頗為擔心,李靈反勸父親說:“爸爸,您也是教書幾十年的老教師了,想必對村里的情況非常了解,孩子們確實不容易啊。我辦學,既是為他們做實事,也是創(chuàng)造自己的事業(yè)啊?!备赣H思前想后,終于同意了女兒的想法。
說干就干,李靈立即向淮陽縣教育局提出申請?;搓柨h教育局經過實地考查,批準了李靈的辦學申請。李靈向親友借了1萬元錢,在村里租了兩間民房,將其改建成教室,又從淮陽師范學校招聘了兩位老師。
2003年3月,李靈的希望小學開學。她自任校長,并負責一年級學生全部課程。盡管有很多學生連100元的學雜費也沒交清,但李靈心里充滿了成就感。
風雨飄搖中倒下又站起
因為李靈的希望小學解決了學生們的長途跋涉之憂,很多學生轉到希望小學。一時間,李靈的學校被擠爆了。
這本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可李靈卻犯愁了:學生越來越多,教室越來越擠,很多學生連桌椅都沒有,該怎么上課?她想擴建教室,可收來的學雜費連兩位老師每月五六百元的工資都發(fā)不起。
李靈到處找親戚借錢,終于籌到了3萬元。她用這筆錢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塊空地,建了幾間瓦房。新學期開學后,學校一共來了200多位學生,李靈又從淮陽師范學校聘來了4位老師。
老師增多了,為節(jié)省開支,李靈特地把母親動員到學校義務當廚師。可支付6位教師的工資依然是頭等難事,李靈急得滿嘴起泡。
父親見女兒焦急萬分,便說:“靈兒,拿我的工資給老師們開支吧。”李靈搖著頭說:“那怎么行,拿了您的工資,您和媽媽怎么生活呀?”父親深嘆一口氣:“先不管那么多了,辦學要緊?!崩铎`只得接過錢,先給老師發(fā)工資。
在李靈的努力下,學校的生源不斷擴大,總數(shù)達300多人,收來的學雜費基本上可以維持日常開銷了。2006年初,就在形勢越來越好的時候,國家實施的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免雜費、免課本費,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政策,讓李靈的學校頓時陷入絕境!
原來,李靈創(chuàng)辦的希望小學屬于民辦性質,未列入國家“兩免一補”政策范圍。沒有這一政策優(yōu)勢,學生們紛紛轉到公立學校。短短幾個月,學生就從300人銳減到50人。幾位老師含淚向李靈提出辭職,李靈心涼透頂,只得向全校師生宣布:“學校辦不下去了,停課!”
回到家,身心俱疲的李靈一下子病倒了。幾天后,李靈的30位學生來到她的病床前,遞上15元錢和一箱方便面,這是他們自發(fā)捐贈的。同學們齊刷刷地說:“校長,我們還想回到學校,希望您早日康復!”
李靈感動得淚流滿面,她抓住孩子們的手:“孩子們,就是再困難,我也要讓學校重新開課……”
李靈從病床上爬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淮陽縣教育局領導,請求將自己的學校也納入“兩免一補”范圍。因為有明確的政策規(guī)定,教育局領導誰也不敢拍板。李靈緊追著領導坦陳孩子們的苦處:“孩子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同樣在學校讀書,為什么不能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呢?那可是300多個孩子啊……”
李靈的執(zhí)著終于打動了領導,淮陽縣教育局破例將李靈的希望小學納入國家“兩免一補”范圍,她的希望小學終于起死回生!
新學期開學后,原來那些轉出的學生紛紛回校,辭職的老師也回來了。
為了孩子們的心愿,
騎著三輪收舊書
學校重新開學了,但經費依然緊張,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十分貧乏。孩子們想讀課本以外的書,了解課本以外的世界,可學校唯一的一本“課外書”,就是那本新華字典。
2008年9月的一天,李靈在給三年級學生上思想品德課時,講了《格林童話》里的一則精彩故事。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下課后圍住她問:“老師,《格林童話》哪里有啊?我們好想看看?!?/p>
李靈心里異常難過:同學們太可憐了,竟然連名揚世界的《格林童話》都聞所未聞。她暗下決心:不但要給孩子們買本《格林童話》,還要購置更多的課外書。
那個周末,李靈揣了二十多塊錢來到縣城圖書館,可一看定價才知道,身上的這點錢連一本《格林童話》都買不起?;貋淼穆飞?,李靈想,新書貴買不起,舊書應該很廉價,她決定給孩子們收購舊書。
放了寒假,李靈就頂風冒雪到縣城和周口市收購舊書。幾天下來,她只收到了幾十本書。當李靈把這些書放到教室時,很快就被孩子們爭搶一空。
孩子們的求知欲太強烈了,李靈決定到更大的城市去收購舊書。2009年6月,李靈懷揣1000元來到鄭州。她從舊貨市場買了一輛三輪車和幾只麻袋,開始到鬧市收書。害羞的李靈不敢吆喝,就在車頭掛了一個“高價收購小學生讀物、雜志、教輔”的牌子。沒想到一位中年男子走過來說:“瞧你長得這么漂亮,卻騎著三輪車收破爛,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我估計你是收去高價賣給學生吧?!崩铎`沒想到有人會如此曲解自己,委屈得哭了。
可孩子們那渴望讀書的眼神,立刻在李靈腦海里浮現(xiàn)。她反問自己:受了點委屈就放棄,怎能對得住孩子們?想到這里,李靈鼓起勇氣,大聲吆喝起來:“高價收書啦……”
李靈的吆喝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位老人得知她是在給學生收書時,執(zhí)意把書送給她。李靈再三推辭,老人卻說:“我家也有讀書的孩子,這些書我們用不著了,捐給需要它的孩子們很有意義……”
李靈被老人的舉動感動得熱淚盈眶。在那位老人的感召下,很多人把書捐給李靈。很快,李靈的三輪車裝滿了書。
十幾天下來,李靈一共收了2000多冊圖書。6月16日,一網(wǎng)友得知李靈收舊書的事后,拍攝了一組照片發(fā)到網(wǎng)上。瞬間,這組照片被全國數(shù)十家門戶網(wǎng)站轉載。特別是那一組李靈在烈日下奔忙的照片,感動了無數(shù)網(wǎng)友,大家紛紛留言贊美她是“最美鄉(xiāng)村女校長”。
李靈成為新聞人物之后,產生了強烈的社會效應。河南省一些圖書館、高校和新聞單位專設捐書地點;淮陽縣教育局派專車將她收購的書拉回希望小學;淮陽縣政府為她捐贈了十幾個書架;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為學校捐款,幫她渡過難關、擴建學校。
2009年9月1日,李靈的希望小學新學期開學。孩子們在一個雖然簡陋但內容豐富的圖書閱覽室,看到琳瑯滿目的圖書,就像過年一樣高興,而李靈也久久地沉醉在收獲的幸福之中。
(摘自《民主與法制》2009年第11期上圖: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