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學名叫足癬,又因為香港是世界公認的腳氣發(fā)病率最高的地區(qū),因此又美其名曰“香港腳”。在氣溫回升的初夏,真菌潛滋暗長,腳氣日漸泛濫,給腳氣患者帶來難以言盡的傷害和煩惱。
腳氣進入高發(fā)期
鄭先生走路一瘸一拐,這是他第三次到醫(yī)院看腳氣了。鄭先生顯得很無奈,前不久腳趾又癢又腫,他以為是皮膚過敏,就自行到藥店買抗過敏消炎藥吃。殊不知半個月后,癥狀反而加劇,腳趾間長出一個個小水泡,并開始糜爛流膿,大腿根部也開始紅腫起來?;琶χ?,鄭先生趕緊上醫(yī)院檢查,醫(yī)生告訴他,他患上了腳癬,系腳氣經(jīng)久不愈感染所致。腳氣患者中既有五六歲的兒童,也有六七十歲的老人,并不乏一家?guī)兹送瑫r患上腳癬的現(xiàn)象,每年夏季是腳氣的高發(fā)時期。
腳不透氣,易染腳氣
“香港腳”是民間對腳氣的俗稱,但腳氣絕不是身體的“出氣筒”。有皮膚病理專家指出,腳氣由真菌引起,并非不治之癥。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是真菌繁殖的溫床;而長時間穿不透氣的皮鞋或長筒靴,不經(jīng)常洗腳換襪子是引起腳癬的重要誘因;與他人共用洗腳盆、拖鞋、浴盆、毛巾等則易引起交叉感染。同時,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場所也是傳播腳癬的場所。
腳氣在臨床上大致分為3種類型:第一類是水泡型,即腳趾生出大量劇癢的水泡;第二類是角化型,其表現(xiàn)為皮膚干燥、角化、脫屑,發(fā)生皸裂,疼痛難忍;第三類是糜爛型,患者皮膚發(fā)白,表皮脫落,露出潮紅的糜爛面,有少量滲液,常有臭味。臨床上3種癥狀有可能同時出現(xiàn),民間也有人稱為“爛腳丫”。
腳氣不是“腳氣病”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將腳氣和腳氣病混為一談,從而延誤了診治時機。其實腳氣和腳氣病風馬牛不相及,腳氣是一種由淺部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病,在全世界廣為流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更為普遍;而腳氣病是由于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一種以消化、循環(huán)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為主要表現(xiàn)的全身性疾病。兩者的癥狀表現(xiàn)也大相徑庭,腳氣病主要表現(xiàn)為便秘、心臟肥大、心動過速、記憶力減退甚至失眠、精神錯亂、昏迷等。但由于名稱上的一字之差,人們常將二者混為一談,這也是一些人自行服用維生素B1后,腳氣不見好轉的根本原因。
謹防腳氣躥上身
患了腳氣要及時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容易牽一“腳”而動全身,引起股癬、體癬、甲癬等并發(fā)癥,嚴重的還會激發(fā)感染小腿“丹毒”,表現(xiàn)為小腿紅腫,伴有高燒等癥狀。據(jù)統(tǒng)計資料顯示,由于不重視腳氣的治療,引起身體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占了三至四成。
預防腳氣,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如回家后要及時脫下襪子,讓腳透氣;勤換襪子,單獨使用毛巾、浴巾、拖鞋等;患了腳癬后,要在醫(yī)生指導下對癥下藥,關鍵是要對襪子、鞋子、床單、被罩等進行徹底消毒,避免腳癬再度感染。
夏季里預防腳氣有方法
穿透氣的鞋和棉質的襪子。因為皮革類涼鞋透氣性不好,盡管不完全密封,但皮革與皮膚接觸部位會因為出汗、潮濕而滋生真菌。一些化纖類絲襪,因為悶氣不通風,給真菌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而一旦真菌感染,就會在腳趾間反復出現(xiàn)針頭大小的丘疹及皰疹,瘙癢劇烈,抓撓嚴重還會出現(xiàn)水泡、脫屑甚至糜爛。
用質量好的指甲油。門診上經(jīng)常碰到因為涂抹劣質指甲油,被真菌侵入而引起甲癬的女性朋友。由于劣質指甲油會損傷甲板,如果已經(jīng)被真菌感染腳氣就可能讓足癬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組織,從而引起甲癬,也就是灰指甲。
保持干燥清潔。悶熱潮濕的夏季,雨水較多,許多女性因為穿涼鞋,在雨水中浸泡后沒有及時清洗和擦干雙腳,而導致癬菌滋生,染上腳氣。
開水煮襪子。許多旅游回來的女性朋友腳氣的發(fā)病率較高,原因主要是公共物品的交叉?zhèn)魅荆由贤獬鰟诶?,抵抗力下降容易誘發(fā)腳氣。外出時要攜帶專用毛巾和拖鞋,平時注意在陽光下晾曬和清潔消毒。為減少家庭交叉感染,有腳氣的患者要對襪子、毛巾、床單和被罩等日常生活物品進行徹底消毒。洗滌時要與其他人分開,且使用消毒水,洗完要用開水煮沸10分鐘后再進行晾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