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看病并不是簡單地把問題交給醫(yī)生而已,那種拿了藥就走的方式絕不適用于關注健康的人。“問”,不只是醫(yī)生的任務,患者也有必要問各種問題,以便通盤權衡,作出正確的決定。關鍵就在于,你能不能問到“點”上,在最短的時間內切中要害,從醫(yī)生那里獲得你要的專業(yè)信息參考。
我怎么會得這種疾病?也許有人覺得問這個問題沒有必要,但它可以幫助你了解疾病的起因。對于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在以后杜絕;由于特殊工作、生活環(huán)境造成的,就要考慮改善環(huán)境;如果是遺傳導致的疾病,就要想到下一代的問題。有位患者患白癜風,后怎么吃藥都不見效,直到從醫(yī)生處了解到不能接觸有些化學氣體,改換別的工作后,病情才逐漸得到控制。
有沒有診斷錯誤的可能?不要害怕這個問題會讓醫(yī)生不舒服,特別是當診斷結果為嚴重疾病的時候,這個問題一定得問。為了自己的健康,必要時可以換別的醫(yī)生再診斷一次,甚至申請專家會診也未嘗不可。
這種疾病會傳染嗎?傳染途徑是什么?問這個問題是為了家人、朋友及身邊人的健康、安全。不要以為只有流感、肝炎、霍亂才會傳染,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疾病,其實都在傳染病的行列,例如上班族常見的胃病。經過科學證實,幽門螺桿菌可致潰瘍病和胃炎,胃病患者胃黏膜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高達59%~77%。人與人之間的接吻、胃鏡消毒得不徹底等都有傳播此種病菌的可能。
這種病會引起并發(fā)癥嗎?對可能引起的并發(fā)癥要有充分的了解。例如糖尿病可能引起腳部壞疽,病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要盡可能保持雙腳干凈,避免出現(xiàn)并發(fā)癥。
如果病情惡化,有哪些癥狀呢?應該如何處置?醫(yī)生、護士不可能對你進行24小時的監(jiān)護。如果病情不幸惡化,在第一時間予以最適當的處理是十分重要的。
有沒有更精確、適當的檢查?也許還有更精確的檢查,不過價格也更高。醫(yī)生從費用和疾病嚴重程度方面考慮,有時不會向你推薦。當然,也有可能是該醫(yī)院不具備相關檢測設備。不過,你問了,他也會告訴你。和前面一樣,這時候,你就可以自己拿主意了。
得到檢查結果需要多長時間?這個問題很重要。了解檢查所要花費的時間和拿到結果的時間,你就可以決定是否要改期,以免浪費時間在等待上。
我可以選擇哪些治療方法?治療方法常常是多樣的。很多醫(yī)生都會讓患者自己選擇,但也不排除少數醫(yī)生喜歡自己做主。主動問一問,才能把握主動權。例如在乳腺癌初期,患者可以咨詢放射治療與手術切除的治療效果之后再進行選擇。
治療需要多長時間?可以繼續(xù)工作嗎?當然是治到痊愈為止。不過,大概的時間心里還是應該了解。如果時間不太長,或者可以趁此機會休一個年假,好好養(yǎng)病,讓忙碌的身體休息一下。
我正在服用的藥物是否會和您開的藥物相互影響?醫(yī)生在給你開藥的時候一般都會詢問你是否在服用一些其他藥物。你要主動了解這些藥物之間是否有相互作用,以免發(fā)生意外。
如果漏服了一次藥,我該怎么辦?用藥和吃飯完全是兩回事,不是漏了補上就可以的。尤其是抗生素類藥物,必須達到和保持一定的血藥濃度,若兩次用藥時間相隔太近,會造成血藥濃度過高。
這種治療方法多長時間能夠起效?我怎樣才能知道它發(fā)揮了作用?有了醫(yī)生的答案,我們才不會每天都心慌。
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嗎?不論西醫(yī)、中醫(yī)都講究忌口,問清楚了之后才能在日常飲食中有所注意。
手術會有哪些危險,發(fā)生的幾率大嗎?醫(yī)生一般會將手術可能發(fā)生的危險和發(fā)生的幾率告訴你的親屬,而不是你。但這個問題還是自己知道答案比較好,這樣可以在上手術臺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看中醫(yī)除了要注意上面提到的問題以外,更不能忘記詢問中藥的煎煮和服用方法。不論是水量、浸泡時間、火候、煎煮時間長短,還是服用次數和時間,都和療效息息相關。在藥房取藥的時候,藥劑師一般會告訴你這些注意事項,如果他忘了,千萬要記得詢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