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相信,親密時最好鴉雀無聲,越寂靜越好,是件“說不得”的事情。有一位作家尖刻地說:中國的男女上了床就沒了“愛語”,仿佛只會在黑燈瞎火中默默行動,語言的調(diào)情功能已經(jīng)被省略了。
事實上,做愛時也要有“愛語”,難道就不能說點什么嗎?或者說,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時候又不該說呢?再有,是不是男人在床上所有形式的“愛語”,女人都會喜歡聽呢?
丈夫的抱怨
我丈夫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平時無話不談。一次他倆相聚,幾杯酒下肚,他便滔滔不絕地說起自己的心事來。原來,丈夫的這位朋友結(jié)婚快一年了,但每次和妻子過性生活時,妻子就像一具木偶似的,不言不語,無聲無息,沒有什么反應(yīng),使他感到性生活索然無味。因此他懷疑妻子是性冷淡。現(xiàn)在兩人的關(guān)系也有點冷淡了。依我對他妻子的了解,她不會是什么所謂的性冷淡,只是受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在性生活中忽略了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性事愛語”。
另外,我弟弟也有類似的沮喪:一直以來,我弟弟都在懷疑自己的性能力,懷疑每次他和妻子做愛時,她是否得到了足夠的歡愉。可惜弟媳總是在性生活中沉默不語。弟弟說:“記得在新婚蜜月中,有一次情到深處時,我伏在她耳邊問道:‘你快樂嗎?’她只是緊皺著眉頭,顯出壓抑強忍疼痛的樣子,我也不知她是怎么了,只好停止了動作。事后才知道,我的動作太猛,弄痛了她。但是妻子為了照顧我的感受,不掃我的興致,忍耐著不說。明白這些后我很感激她,但是還是有些遺憾,我想妻子如果坦誠地說出她的感受,我就會注意一下自己的技巧,我們肯定會更和諧一些?!?/p>
許多女人選擇不說的原因可能有:覺得說出性感受是一件特別不好意思的事情;或是雖然他讓我不舒服,忍一忍就會過去的;抑或只想默默地體驗,覺得語言特別多余。但是不說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呢?丈夫?qū)π缘淖孕判氖墙⒃谄拮拥脑u價上的,如果妻子不說,丈夫則無法更深地了解妻子的感受,而溝通是增進夫妻性生活融洽度的重要條件。
妻子的委屈
聶華苓在小說《一半是亞當,一半是夏娃》中描述過這樣一個情節(jié):一位為生活所迫的中國留美女性,和一位紳士式的美國律師同居了。律師即便是在做愛時,也像他在法庭時答辯一樣,彬彬有禮,邏輯分明,不疾不徐,絲絲入扣,十足的紳士氣派。聶華苓沒有細致地描述女主人公聽到律師這樣紳士式語言后的感受,倒是我有一位女友的丈夫在床上的表現(xiàn)和這位紳士律師沒有什么兩樣,做愛時話是說了不少,但都是溫吞吞的,絲毫感受不出激情。
女友這樣抱怨說:“每一次都根本見不到我所渴望的暴風驟雨,他總是像個專家一樣,遵循著某種程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按他的指令進行。說實在的,可能剛開始我還有些激情,但后來,只要他那些不疾不徐的語言一來,我的激情立刻消失了一大半。我真恨不得他什么都不說,只是酣暢淋漓地表達他的激情。”
看來,“性事愛語”的運用真如大師繪畫那樣:添一分則多,去一分則少。有時,在性生活中,說是一種技巧,不說是一種默契。每對夫妻在具體情境下有具體感受,說是為了增進氣氛,不說是為了不破壞氣氛,關(guān)鍵是,你們要把握好火候。
到底要不要“愛語”?
盧梭曾在《懺悔錄》中講述了他的第一個戀人華倫夫人的語音魅力。她的聲音柔和,語調(diào)親切,充滿了母愛,使盧梭感到寧靜平和,也使得年僅16歲的盧梭從此陷入單相思的情網(wǎng)。直到晚年,盧梭每每回憶起來,還恍如昨日。
做愛時到底要不要“愛語”?其實,該不該說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婚姻生活中,要想保持夫妻性愛熱情之花常開不敗,只有讓我們的情愛意識經(jīng)常處于被刺激的氛圍之中。從生理學的角度上來講,男子粗獷渾厚、鏗鏘雄勁的嗓門與女子清亮嬌脆、柔和圓潤的聲音,對于異性分別蘊涵著微妙又無窮的親和力。保持夫妻之間“性事愛語”的語言魅力,讓聽覺時時刻刻“耳聰目明”,我們的性愛意識就會經(jīng)常保持敏感、熱烈、旺盛的生機,恰如其分的聲音刺激,一定能喚起性愛覺醒,情侶、夫妻何謂不幸福甜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