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2.D 3.A 4.C 5.B 6.B 7.C 8.A 9.(1)女兒太不成材了,我不忍心殺了她,但也不分給她一個錢。(2)買了一間酒店做賣酒生意,并且讓文君坐在壚前賣酒。[譯文]略 10.本詩展現(xiàn)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fēng)而發(fā)的形象?!昂弊贮c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xiàn)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xiàn)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zhì)。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11.(1)青玉案 元夕(2)這個女子孤高、淡泊、自甘寂寞。使用了反襯手法,元宵夜燈火越熱鬧,越顯示出“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而穿戴華麗,坐著“寶馬雕車”的婦女們,又進一步反襯、突出了那人的性格。(3)這個女子象征自己不同流合污,與眾不同的高潔人格。12.表達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和厭世態(tài)度以及一種絕望情緒。13.(1)提醒:從旁指點,促使注意。說秋天和白露是生命的提醒,賦予秋天和白露以人的感情色彩,讀起來很親切溫暖。(2)倜儻:風(fēng)流瀟灑。寫出了蘇軾在文明衰敗年代的灑脫、豪邁。14.一方面,白露會給胡楊、楓葉和蒹葭留下鮮明的季節(jié)特征;另一方面,作者又用這些景物特征烘托出白露自身的時分特點,突出白露和秋天的密切關(guān)系。15.作者從三個方面展開。首先,正面闡述,八個字表達了一種美好的妙不可言的境界;其次,用陳子昂詩歌的高遠境界作襯托;再次,和日本作品《枕草子》對比,突出這八個字的美麗境界。16.作者認為,蘇軾面對個人的不幸境遇,面對宋朝的文明衰退,樂觀豁達,瀟灑風(fēng)流,盡情享用無邊秋色。所以說蘇軾不負清秋。
村上春樹:塞林格最狂熱的閱讀者
毛丹青
美國《麥田里的守望者》作者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去世,享年91歲。他告訴了世界誰是垮掉的一代,誰是叛逆的英雄。在日本,因為村上春樹是他最狂熱的閱讀者,不僅在2003年重新翻譯了這部原著小說,而且還跟人合著《塞林格戰(zhàn)記》,把字里行間的原始感受說得非常透徹,成為解讀塞林格作品的一大經(jīng)典。
其實,村上春樹解讀塞林格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也是因為2003年的一段曲折經(jīng)歷。當年,村上春樹花了整整三個月重譯《麥田里的守望者》,而這本世界名著的日本版權(quán)落戶于白水社,其他出版社誰也不敢問津。事后,村上春樹承認自己想翻譯《麥田里的守望者》的愿望由來已久,不過,在他還未成名的時候,出版社十分冷淡,幾乎都忽略了作為英文小說翻譯家的村上春樹的存在,這個經(jīng)歷讓他很不爽。后來,他的愿望一直持續(xù)到了2003年,這一期間得空兒就閱讀塞林格的原著,尤其對《麥田里的守望者》愛不釋手。最終,圓了他翻譯塞林格這場夢的起始還是來自于白水社的一個電話。
后來,當村上譯文版《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封面已經(jīng)確定,即將誕生的時候,有一個意外令村上春樹郁悶。因為,塞林格的美國代理商通知白水社,這回只認可村上春樹的新譯本,但不認可他為此譯本寫的長篇解說。這個郁悶一直到《塞林格戰(zhàn)記》重新把不見天日的長篇解說拿出來才讓村上春樹出了這口氣!眼下,東京各大書店正在熱銷村上譯文版《麥田里的守望者》,同時《塞林格戰(zhàn)記》也一再增印,腰封上標明“收錄了譯者消失過的長文解說”。
村上春樹贊美《麥田里的守望者》,認為塞林格用簡單的語言表述了深刻的真實。接下來,他的評價是:“這部小說最大的魅力莫過于主人公從未長大這一點,一個類型的錯誤老是犯來犯去,從來就沒個結(jié)論。換句話說,不明白的就是不明白,這其實才是最有風(fēng)格的小說。”
實際上,一個把寫作當成老??谒粯映掷m(xù)不斷地往外流的作家與一錘定音的作家能有如此觸電的契機,看上去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前者是村上春樹,因要揭開少年時代為何隨大流必讀《麥田里的守望者》,后者是塞林格,把自己的人生鎖定到了主人公霍爾頓的身上。另外,村上春樹是一位寫小說的工匠,生活起居近似康德,他不僅懂得異域文化中什么是實力,而且善于把握時機,這跟他寫出小說必火是有直接關(guān)系的。
村上春樹之所以看好塞林格,并不是單單從世界文學(xué)的大文本中解讀,而是從他常年客居美國的經(jīng)驗中體會而成,他說:“塞林格讓我感到溫暖,《麥田里的守望者》不再讓自己覺得孤獨?!?/p>
村上春樹版《麥田里的守望者》的書名完全拒絕了意譯,而采用了原著的書名《Catcher in the R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