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國 陜西作協(xié)會員,曾發(fā)表散文、詩歌多篇。
時光似箭,歲月如歌。
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人民軍隊》報也走過了60年的光輝歷程?;仡櫷?,我心存感恩,感恩我軍旅生活的良師益友——《人民軍隊》報培養(yǎng)、幫助我,使我度過30年的軍旅歲月。
30年前,出身農家的我,高中畢業(yè)不久就懷著向往踏進軍營,當初作為新時期的熱血青年總想在部隊干一番事業(yè)。新兵訓練完畢,我作為射擊標兵有幸被分在了步兵團訓練先行連,雖然為高強度的軍事訓練畏難苦惱過,但在緊張的訓練之余,我仍然抓緊學習努力筆耕。指導員看我愛好寫畫,便讓我當了文書。這樣一來,我們連隊的黑板報、墻報經我之手辦得圖文并茂,在全團呱呱叫。師里組織科長覺得板報上的文章不錯,讓我抄了兩篇投到《人民軍隊》報,時過半個來月,就讓我喜出望外,竟然有一篇被報社二版頭條刊登并加了編后語。當時我似乎一下成了營連的名人。
就這樣,我被調到團政治處當了報道員。五年間,我先后有百余篇稿件在《人民軍隊》報發(fā)表,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通訊員,兩次榮立三等功??蛇z憾的是,我竟然不知道報社門朝哪邊開,給自己編發(fā)稿子的編輯是何許人也。
那是1989年底,我從野戰(zhàn)軍調到后勤部隊。當得知咸陽干休所老紅軍蘇子秀戰(zhàn)爭年代身體多處負傷,離休27年如一日堅持義務清掃馬路的事跡后,深受感動。部隊領導也覺得這是一位值得重點宣揚的好典型??紤]到自己初來乍到,情況生疏,怕力量有限,我大膽向《人民軍隊》報社通聯(lián)處請求派人來增援。報社領導很重視,百忙之中特地選派了資深編輯許明善老師赴陜帶領我一起采寫。這也是我頭一次與報社編輯的密切合作。許編輯熱情謙和、勤奮敬業(yè)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三天時間,我們晝夜連軸轉,先后赴陜北綏德、咸陽、三原等地深入采訪,掌握了大量生動的素材。采寫過程中,他恪盡職守、言傳身教,使我受益匪淺。不久,經許編輯飽含激情改寫的稿件《人生最貴是精神》,被報社以整版篇幅發(fā)表。緊接著,《解放軍報》、《陜西日報》等新聞媒體也相繼刊登。當年蘇子秀被陜西省評為“三秦活雷鋒”,并被總政治部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后來,當我得知尊敬的許明善老師在新疆邊防采訪途中以身殉職的不幸消息,接連數天陷入悲痛之中不能自拔。
1991年春季,原工程兵205團寶雞辦事處有十來位年過六旬的老符號兵(志愿兵的前身),在激情燃燒的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們曾經是參加過首都十大建筑的有功之臣,后來又在長年的國防施工中立下汗馬功勞,可他們退而不休。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仍發(fā)揮著各自的技術專長,堅持義務巡回為部隊維修營房、營具及水電設施等,受到部隊官兵的一致好評。我覺得這些老革命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很值得大力宣揚。經領導認同后,我立即將報道素材向《人民軍隊》報社作了匯報,報社領導感到這的確是一個很有宣傳價值的英雄群體,便由黃勤信副社長親率倪永盛編輯奔赴陜西,進行專題采訪報道。僅采訪的計劃提綱就修改了多次。五天時間,他們不辭辛苦,馬不停蹄,先后到寶雞、咸陽、渭南、西安等地采訪了近百人,充分感知了這些“老黃?!眰冐S富美好的內心世界和人性的光芒。于是,以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趁熱打鐵一氣呵成,又精心修改,三易其稿,很快以頭版整版的篇幅刊發(fā)了長篇通訊。接著《這里有群“胡子兵”》,先后在《解放軍報》、《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解放軍生活》等主要媒體刊播,在全國全軍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他們在采訪和撰寫過程中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的扎實作風,感染啟發(fā)著我在新聞事業(yè)上又有了新的長進。
1992年,在“雙擁”發(fā)祥地延安,我們同《人民軍隊》報社重點報道宣揚34醫(yī)院女兵班的事跡,不久,蘭州軍區(qū)授予這一集體“愛民模范女兵班”的光榮稱號。
……
光陰荏苒,秋去春來。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人民軍隊》報迅速組織強有力的采訪報道組,深入一線、戰(zhàn)地采訪、現場發(fā)稿,及時有效反映軍區(qū)搶險救災部隊的感人事跡與精神風貌。當時,我作為蘭州軍區(qū)抗震救災醫(yī)療指揮部的一名戰(zhàn)地記者,想好好接待一下采訪組成員,結果都失之交臂。報社采訪組務實、快捷、高效的作風令人欽佩。
每個人都有自己情感的凝結,我與《人民軍隊》報30年的感情,就像一潭溫泉滋潤著自己的心靈。
責任編輯 劉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