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養(yǎng)生基礎法則
新春佳節(jié)是我國人民的最大節(jié)日,家家戶戶都要歡慶一番。要使春節(jié)真正成為喜慶祥和的日子,必須注意養(yǎng)生保健,防止疾病的發(fā)生。春節(jié)期間,人們都喜歡穿上一套新衣服,而且穿得比較單薄,以顯得瀟灑和利索。但是春節(jié)天氣還比較冷,早晚和中午的溫差較大,冷空氣還不時侵入,切不可為了一時的美觀大減衣服,以免引起感冒和凍傷等疾病。
當餐桌上美酒飄香時,也不要飲酒過量,喝得酩酊大醉。因為酒精對神經系統的刺激性較大,也損害肝臟。有神經衰弱、慢性肝炎、慢性胃腸炎、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最好不要飲酒。
親朋好友見面,都要互相“敬煙”,殊不知香煙中的尼古丁等毒物,常使人在“噴云吐霧”中受到毒害,能戒除最好。春節(jié)期間,探親、回家的較多,住得比較擁擠,這時要注意居室衛(wèi)生,勤打掃,勤開窗,勤曬被子。
除夕之夜,電視十分精彩,還有些人有“守歲”的習慣,除夕晚上常常熬夜,可是大年初一早晨又要早早起來拜年,這樣破壞了人體生物鐘的節(jié)律,往往出現困倦、頭痛、眩暈、四肢無力等不適,影響身體健康。所以,除夕晚上年老體弱者和少年兒童最好不要熬夜。春節(jié)期間,外出探親訪友和旅游的人較多,開車、騎車或坐車要注意交通安全。老年人外出,最好有人伴隨或攙扶;兒童外出,要加強照顧,防止發(fā)生車禍與丟失。放鞭炮要注意安全,防止發(fā)生火災或崩傷手眼。打麻將、打撲克也要玩得適度,不可晝夜“連軸轉”,以免過度勞累,引起各種疾病。
大多數的人往往經過春節(jié)長假后,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反而感到比平時更加的勞累和虛弱,節(jié)后是胃腸疾病的高發(fā)期。由于節(jié)日忙碌,嚴重透支身體健康,更有甚者,引起春季疾病的暴發(fā)。所以在長假期間要科學養(yǎng)生,盡量避免暴飲暴食,肥甘酒肉過度。親朋好友團聚,玩樂多、睡眠少,打亂了正常的作息時間,使生物鐘紊亂,從而使身體極度疲勞,這時病邪容易乘虛而入,暴發(fā)各種疾病。
第一,要很好地安排時間,要進行好好的休整,平時比較累了多休息。另外把自己的心靈也進行一下休整,新的一年做點什么,在春節(jié)里可以時間寬裕地進行考慮。春節(jié)里邊大家會比較高興,可能會熬夜到很晚,但還是勸大家,除了除夕那天我們守歲過0點,平時最好還是在23點之前休息。中醫(yī)是講究子午覺的,23點—1點就是子夜,過了這個點再去睡覺不符合身體的正常運行情況,這樣一個禮拜才不至于玩得筋疲力盡,到上班的時候身體不至于不舒服。
第二,還要注意飲食。假如是小朋友,不要吃過多涼的東西,小孩子腸胃比較單薄。中年人很高興朋友在一起痛飲,要盡量不喝高度的酒,過頭了肯定是傷身體,使我們的血脂增高。對老年人,不要吃太多油膩的東西,偶爾吃可以。假如有膽囊炎一定要少吃。有高血壓、胃腸炎的更要注意自己的飲食。
第三,春節(jié)中一定避免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放焰火一定要注意安全,家里有小孩尤其要注意。再有,避免到人太多的場合去,尤其是老年人。因為老年人抵抗力比較弱,很容易在春節(jié)得呼吸道疾病。走親訪友也要避開有慢性傳染病的家庭。
春天來到,注意防止舊病復發(fā),防止呼吸道疾病,要早睡早起,要適度運動,要節(jié)制房事,要踏青問柳,要調試心態(tài)。
春天天氣是乍暖還寒,一些有基礎疾病的人們,比如高血壓、中風、動脈硬化、哮喘的病人要很注意。中醫(yī)認為春天是萬物生長的時候,疾病也要蠢蠢欲動。比如有一些哮喘的病人會發(fā)病,有一些慢性肝炎的病人也會發(fā)病,有一些肝硬化的病人也會發(fā)病。因為春天是肝木當令,脾氣不好的人還會胃疼,所以春天千萬不要急躁,急躁很容易生病,一定要自我進行調整。
有許多人由于風俗習慣,春節(jié)期間往往打破生活規(guī)律,自亂生物鐘,以致影響了身體健康。就說休息吧,平時,人們大都定點睡,按時起,生活很有規(guī)律。但春節(jié)因為全家團圓,或守歲、或看電視、或等待“新年鐘聲”,遲睡、甚至通宵不睡的現象很普通。有人認為,偶然“一兩次”,無礙大局。豈不知,這偶爾的“一兩次”,卻打亂了生物鐘的正常運轉,引起了人體內翻江倒海般的大變化,導致了大腦節(jié)律的紊亂、腸胃功能的失調、內分泌的改變,因而出現頭暈、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嬌脆的生物鐘是經不起這樣折騰的,雖然當時感覺不到什么,卻已埋下了病根和隱患。
其實一個人的生物鐘是很關鍵的,人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在生物鐘的支配下進行的,就如同植物到季節(jié)就開花,動物到了周期就要產卵一樣。生物鐘運轉正常,身體就健康、抗衰、延壽,相反,亂了生物鐘,運轉不正常,就容易得病、早衰、折壽。因此,精心呵護和保護生物鐘,使其不受干擾和磨損,就成為我們生活中至關重要的內容,也是自我保健的核心。
春節(jié)養(yǎng)生飲酒法則
過年了,不喝酒就不像過年,這是中國人多少年的習慣和傳統了。但是關于喝酒一直有很多的誤區(qū),諸如:感情深一口悶;喝酒紅臉的人不易醉;喝多了摳嗓子眼兒可以吐出來,達到解酒作用……這些耳熟能詳的言論不知在多少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但專家指出,很多其實都是謬論和誤區(qū),一定不要盲從別人的觀點。這里說一些關于喝酒的常識。
謊言1 酒兌飲料很時尚
時下,喝酒兌飲料成了一種飲酒時尚。紅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紅茶,啤酒加可樂……各種“混搭”組合數不勝數。由于兌了飲料的酒濃度較低,感覺像在喝飲料,所以很多人對它情有獨鐘。
但專家提醒,通常用來兌酒的碳酸飲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會迫使酒精很快進入小腸,而小腸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從而加大傷害。另外,兌著飲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釋了酒,結果卻容易讓人越喝越多。因為喝的人一開始覺得像在喝飲料,就使勁喝,一旦察覺到有酒精作用時,就已經喝多了。
謊言2 白酒傷身 紅酒養(yǎng)人
很多人認為喝白酒傷身,喝葡萄酒對健康有益,多喝點也沒關系。事實上,不管是紅酒還是白酒,關鍵還在于控制飲用量。專家指出,每周酒精的進食量男性為140克以下,女性為70克以下,超過這個數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險。140克酒精就相當于50度白酒的3-4兩,也就是說,成年男性每周飲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過3-4兩,而紅酒則要控制在每天一二兩。
謊言3 喝酒紅臉不易醉
“喝酒臉紅的人不容易醉”,這句話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勸酒的理由。但事實上,醉酒和臉色并無多大關系。
一些人認為喝了酒面紅如關公是好事,認為這代表血液循環(huán)好,能迅速將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專家指出,酒量和臉色沒有太大關系,因人而異。事實上,導致很多人認為喝酒臉紅的人不容易醉的原因其實是,紅臉的人大家一般少勸酒,因此喝得少,加上酒后發(fā)困,睡上15-30分鐘就又精神抖擻了,而白臉的則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線,在高度興奮中飲酒過量。
謊言4 臘肉香腸做下酒菜
聚餐時千萬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點東西墊肚子,最好也是邊吃菜邊喝酒。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魚、香腸、臘肉下酒,因為此類熏臘食品含有大量色素與亞硝胺,與酒精發(fā)生反應,不僅傷肝,而且損害口腔與食道黏膜,甚至誘發(fā)癌癥。
為了盡量減少酒精對胃和肝臟的傷害,減少脂肪肝的發(fā)生,喝酒前最好先吃點東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點雞蛋和肉,因為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結合,發(fā)生反應,減少對酒精的吸收。
謊言5 感情深一口悶
有些人喜歡喝快酒,動不動就勸大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走一個”。其實,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飲酒快則血中乙醇濃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會出現醉酒狀態(tài),若慢慢喝,體內有充分的時間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產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謊言6 煙酒不分家
一些人認為“一支煙、一杯酒,快樂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興頭上,邊上遞過來一支煙,這時哪怕一些平時沒有吸煙習慣的人,也會邊說“難得今天高興”,邊接過來點上。
但事實上,邊喝酒邊抽煙,是傷肝又傷肺。因為香煙中的尼古丁會減弱酒精對人體的作用,相當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覺中就會大大增加了飲酒量。
謊言7 高度酒才夠勁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總覺得低度酒是酒精與純水勾兌而成的,喝著沒勁,而高度酒多為糧食釀造,喝醉不上頭,喝著更帶勁。
其實,度數越高的酒也意味著酒精含量越高。因為酒精進入體內90%以上是通過肝臟代謝的,大量的酒精加重了肝臟的解毒負擔,酒的度數越高,攝入量越大,對肝的損傷就越嚴重。另外,酒精經肝臟分解時需要多種酶與維生素的參與,酒的酒精度數越高,肌體所消耗的酶與維生素也就越多。
謊言8 突然戒酒易傷身
很多人因為健康問題被醫(yī)生建議戒酒,但很大一部分人始終未能成功戒酒,甚至會以“突然戒酒反而傷身體”為理由,繼續(xù)自己的美酒生涯。
專家指出,一些人認為“突然戒酒反倒傷身”其實指的是一種戒斷癥狀。對酒精已經產生了依賴的人,如果突然戒酒,可能會出現手抖、心慌、抽搐發(fā)作、嘔吐等戒斷癥狀。但此時更應戒酒,而不是認為應該喝一點酒來緩和癥狀。針對這種戒斷癥狀,臨床上有適當的藥物能有效控制戒斷癥狀。
謊言9 喝醉了摳喉嚨催吐
日常應酬中,不少人采用的“秘訣”就是喝多了之后到衛(wèi)生間“摳喉嚨”催吐,嘔吐之后感覺好受一些,甚至可以繼續(xù)喝酒。但專家指出,這屬于“危險動作”。
摳喉嚨催吐一定要在清醒時或醫(yī)護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因為醉酒者意識不清,很容易吸入嘔吐物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劇烈嘔吐會導致腹內壓增高,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還會使十二指腸內容物逆流,引發(fā)急性胰腺炎等急癥。
謊言10 濃茶咖啡可醒酒
有些人認為,酒后喝濃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
酒后飲濃茶,茶中咖啡堿等可迅速發(fā)揮利尿作用,促進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對腎有較大刺激作用的物質)過早地進入腎臟,使腎臟受損。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有刺激中樞神經和肌肉的作用,酒后喝咖啡會使大腦從極度抑制轉入極度興奮,并刺激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huán),增加心血管負擔,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會超過單純喝酒許多倍,甚至誘發(fā)高血壓。
春節(jié)養(yǎng)生飲食法則:
1.勿暴飲暴食
每餐只能吃八分飽,不可吃得太撐。在食物方面,五谷主食不可少。多吃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以促進胃腸蠕動,加快體內有害物質的排泄過程。
2.重質不重量
新鮮食物雖營養(yǎng),但每次最好只煮一餐份量,而且要注意衛(wèi)生安全。慎防病從口入。因此,剩菜應用保鮮膜包好,放置在冰箱內冷藏。此外,廚房最好準備兩套砧板和刀具,熟食、生食分開處理,以免交叉污染。
3.烹調有玄機
少油、少糖、少鹽分,永保身體健康。太多脂肪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產生。因此,烹調方法用蒸、煮、燙、燉、烤、鹵、涼拌等,減少油脂的吸收。此外,雞湯、高湯置于冰箱,可去除湯上凝結的浮油。烹調最好不加味精,以防麩酸鈉超量。同時,防止含糖食物使人體發(fā)胖,對血脂肪也有不利影響。太多鈉(在鹽、醬油、味精、腌制品中)則會使水分滯留在體內,引起水腫,血壓上升。
4.零食應節(jié)制
拒絕零食陷阱。麻佬、糖果、瓜子、花生等食物熱量不低,別邊看電視邊吃這些東西,不知不覺中吃了令人肥胖的熱量。
5.多喝茶及白開水
多喝白開水或茶。每日飲水(含湯)至少6碗(杯),每碗(杯)以250CC計算。喝飲料不要加糖,充足的水分可以促進和改善便秘,對高血壓的人特別重要。當然,水分也可促進體內廢物排泄,對腎臟和泌尿道結石的預防和治療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