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凡(1963年7月27日— ),東方衛(wèi)視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上海慈善基金會形象大使。
江蘇無錫人,生于上海。1991年畢業(yè)于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獲碩士學位。1987年相繼在上海電視臺及東方電視臺主持《我們大學生》、《詩與畫》、《快樂大轉盤》、《共度好時光》、《舞林大會》等欄目及各類文藝晚會。1995年正式調(diào)入東視擔任職業(yè)主持人,主持《共度好時光》、《飛越太平洋》、《綜藝晚會》等欄目以及多臺大型文藝晚會。
2004年底,曹可凡以厚積薄發(fā)的軟實力,制作并開播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高端文化名人訪談類欄目——《可凡傾聽》。它帶有濃重的人文氣息,目前已是東方衛(wèi)視的品牌欄目。主持人的個人氣質在其中體現(xiàn)尤為明顯。節(jié)目有與藝術大師對話、追蹤社會熱點人物、追蹤文化社會現(xiàn)象等題材。也是一檔走精英文化路線的訪談節(jié)目。
初創(chuàng)伊始,曹可凡走南闖北,著重訪問了一批文化大家。引領觀眾度過了一個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周末30分。而針對一些引發(fā)社會爭議的熱點,曹可凡對嘉賓的采訪不是回避矛盾繞道走,而是正面出擊,頻頻出招,步步緊逼,尖銳質疑,犀利PK,表現(xiàn)出一個知性主持人非常強勢的思辯力。
曹可凡為人的熱情與親和力,讓他在五光十色的娛樂圈里交到一票好友,同時也給《可凡傾聽》帶來了無價的回報,讓他每次都可以獨家訪問到處于“風口浪尖”的巨星與藝術家。很多上過他節(jié)目的明星后來成了他的朋友。秘訣是什么?“我們的出發(fā)點是善意的,我們尊重別人,別人也信賴我們?!辈芸煞舱J真地解釋,“做訪談,我們有自己的原則,寧愿訪談節(jié)目收視低,也不愿損傷別人。”在他看來,主持人的定位是文化人,而好的訪談主持人,“是一個心理分析師”。
曹可凡喜歡在晚上做訪談節(jié)目,“白天的喧囂散去,你甚至可以聽到對方的心跳。這個時候,人最輕松,也能談一點心里最真實的東西。”對于什么是好的問題、什么是好的訪談,曹可凡引用CNN一位主持人的話:“好的問題要能讓嘉賓有話說,好的訪談要讓嘉賓離開了還想回到你的節(jié)目,這也是我做節(jié)目的出發(fā)點?!薄白鲈L談節(jié)目,需要有一定資歷和閱歷,要有江湖地位?!彼坪踔暗闹鞒秩松亩荚跒樗裉熳觥犊煞矁A聽》做著準備?!?0年的主持人生涯,我其實沒有大紅大紫,現(xiàn)在的我是粉紅色,但只要有人喜歡我的節(jié)目,我就覺得值得了,做藝術最終還是要看品德?!?/p>
曹可凡認為:“我覺得首先就是你的態(tài)度是不是真誠,別人都是天天接受訪問的,你的態(tài)度真誠不真誠,你的準備充分不充分,就影響到他們的回答。如果發(fā)現(xiàn)你不真誠,來者不善,他立刻把心門就關閉了。我有一個八個字的方針,叫‘雅人俗做,俗人雅做’,比如說我跟謝霆鋒做訪問,我也看過友臺其他的節(jié)目做,那我就覺得他們就盯著張柏芝的那個‘艷照門’,這個話題我也會涉及,但不會涉及得那么多。比如我跟劉嘉玲也是很好的朋友,那我跟她做訪談,那個《東周刊》的事情一定要涉及到,但是我絕對不會出現(xiàn)《東周刊》這三個字,也不會出現(xiàn)‘裸照’這些字眼。后來我就說‘那件事’,她就知道我說的是哪件事。用這種最含蓄的方法,希望做得雅致一些,而不是做得那么八卦。盡管我們會損失一些收視率,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格調(diào)吧。我一直說這個叫有料有趣,要有故事,確實要有故事,要有趣,但是要有格調(diào),然后讓人看了之后,有一些回味?!?/p>
曹可凡做人物訪談,除了好人緣外,還有另外一個“便利”:他不僅僅是一位文藝愛好者,他還出書、唱京劇、演越劇。在一個媒體和一群重要藝術家之間,他是一個特殊的訪談者:他不需要成為主角,他好奇但不八卦,他對被訪者有著充分的理解和體恤,他與他們之間是平等的——不是態(tài)度與禮儀上的平等,而是思想與文化上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