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遲(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著名作家、詩人、翻譯家。
浙江南潯人。原名商壽,生于一個教師家庭。曾就讀于蘇州東吳大學文學院。1931年開始寫詩,1934年開始發(fā)表詩作《寄》、《沉重的BUS》、《詩拔萃》等,后結集為《二十歲人》。1936年起陸續(xù)發(fā)表散文《歌劇院及其它》、《貝多芬之戀》、《理想樹》等,后收入《美文集》、《狂歡之夜》。徐遲早期創(chuàng)作受歐美現(xiàn)代派影響。特別是他的詩作,追求意象的蘊蓄,節(jié)奏的跳躍,有些作品較為難懂。散文創(chuàng)作則因受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影響,稍趨明朗,敘寫細膩,富于詩情。正如作者所說:“已經(jīng)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寫入散文中的詩味比我的詩中的更加濃郁?!?/p>
新中國成立后,徐遲創(chuàng)作勤奮。50年代的前七年,他兩次到朝鮮戰(zhàn)場,4次去鞍鋼,6次到長江大橋工地。詩集《美麗·神奇·豐富》、《戰(zhàn)爭·和平·進步》和《共和國的歌》,特寫集《我們這時代的人》、《慶功宴》,論文集《詩與生活》等,是他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收獲;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間,他擔任《詩刊》副主編。1960年定居武漢后,以主要精力從事報告文學的創(chuàng)作,寫成《火中的鳳凰》、《祁連山下》、《牡丹》等作品。記述兩個愛國知識分子常書鴻﹑孫健初的《祁連山下》,發(fā)表后受到廣泛好評。1996年底,徐遲因患抑郁癥而在武漢同濟醫(yī)院跳樓自殺,震動全國。
徐遲的報告文學被譽為“別具特色的科學詩篇”。徐遲在1977年第10期《人民文學》上發(fā)表了為知識分子立傳的《地質之光》?!啊兜刭|之光》是一篇光彩照人的好作品,引起文壇普遍重視,這是在‘文化大革命’后率先闖入科學與知識分子禁區(qū)的較為成功的報告文學作品?!鼘懗隽说刭|學家李四光如何用他的學識、智慧為我國描繪出石油、煤炭、金屬、非金屬、稀有元素等礦產(chǎn)資源的壯麗遠景。作品并沒有對主人公的個人經(jīng)歷作直觀的平面化的敘述,而是把中心聚集在李四光如何創(chuàng)建地質力學理論這一中心上。徐遲很精妙地擷取了極其典型的片段,精心刻劃,從而烘托和反映出李四光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此外,《地質之光》還把這些典型事件與人物置于一個強烈的大時代背景下,以昂揚而催人心魄的詩人般的激情游弋其中,再加上氣勢奔放的語言節(jié)奏感和獨有的昂揚向上不斷推進的旋律,從而給人以深深的震撼力?!?/p>
不過,真正為徐遲帶來巨大聲譽并對轉型期文壇形成強烈震撼力的,還是他的《哥德巴赫猜想》。該作由《人民文學》1978年第1期和《人民日報》1978年2月17日重力推出,隨之產(chǎn)生廣泛、深遠而持久的轟動效應。《哥德巴赫猜想》被譽為新時期報告文學繁榮的報春花。它敘述了數(shù)學家陳景潤的傳奇經(jīng)歷,多方面展示了他的個人遭遇,揭示了知識分子的不幸與民族命運的關系。在新時期文學中它率先展現(xiàn)了“文革”給知識分子帶來的時代烙印和心靈傷痕,呼喚對人的價值、科學、知識的尊重。徐遲按自己的創(chuàng)作個性,在刻畫主人公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的同時,還寫出了他善良、堅韌、孤僻、內向的性格特征。作者這種不把作品寫成先進事跡介紹,而突出人物鮮明個性的寫法,在當時頗為叛經(jīng)離道。作者詩人的氣質在這篇作品中更多地體現(xiàn)在語言上,該文辭采華麗典雅,恣肆放達,并常常能將抽象的科學研究具體形象化,文中描述陳景潤數(shù)學研究成果的一段文字早已膾炙人口。
“新時期報告文學,以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為開端,從此,確立了不可動搖的獨立地位,徹底改變了作為‘二等文學’和長期徘徊不前的尷尬境地,昂首闊步步入了文學圣殿?!庇捎谛爝t在報告文學領域取得的成就,2002年,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專門設立了“徐遲報告文學獎”,成為目前這一領域最權威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