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風(fēng)和日麗的午后,太陽暖洋洋地照在人們的身上。從一座綠樹成蔭、百花爭艷、蝴蝶翩飛的花園里,不時傳出銀鈴般的笑聲,原來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姐在蕩秋千。隨著秋千的起伏,彩裙飄揚,她身上的各種佩飾叮叮當(dāng)當(dāng),歡呼聲、笑聲不斷地向遠處傳播……此情此景,羨煞了高墻外面的平民百姓。
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秋千起源于幾十萬年前的上古時代。那時,我們的祖先為了謀生,不得不上樹采摘野果或獵取野獸。在攀援和奔跑中,為了節(jié)省時間、增加速度,他們往往依靠粗藤條的擺動來跨越河溝,這或許就是秋千的雛形。而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繩索懸掛在木架上,下面拴個木板的簡易秋千,在春秋時期我國北方就有了。
記得小時候,為了哄我開心,奶奶就會在家門口的兩棵樹上,用繩子給我綁個秋千,然后抱我坐上去,并再三叮嚀兩手抓牢。她就在旁邊要么慢慢地搖擺著繩子,要么在后面輕輕地推我,口里還不停地說:“手抓好,身子坐端!”現(xiàn)在奶奶去世好幾年了,為了硬化村道,老屋門口的兩棵樹也已經(jīng)被伐掉了,換成了月季、冬青等植物。每當(dāng)望著老屋門口的柏油路,心里還是懷念以前的家家門口都栽著樹,只要有一個家門口綁起了秋千,不大一會兒,幾乎每家門口都有秋千的情景。
早期,蕩秋千主要是宮中、閨中女子的游戲或傳統(tǒng)節(jié)日廣場狂歡內(nèi)容。史料記載:漢武帝時宮中盛行蕩秋千;唐人高無際《漢武帝后庭秋千賦》云:“秋千者,千秋也。漢武祈千秋之壽,故后宮多秋千之樂?!笔幥锴г诋?dāng)時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唐代宮廷把蕩秋千稱為“半仙戲”,五代王仁裕在其筆記《開元天寶遺事》中說:“天寶宮中,至寒食節(jié),競豎秋千,令宮嬪輩嬉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市民因而呼之?!?/p>
唐宋之后,蕩秋千習(xí)俗普及全國,盛況空前。當(dāng)然,花秋千這種氣勢磅礴、搭建考究的秋千,受人力、物力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注定它只能誕生在皇宮中。相傳在每年春暖花開之際,皇宮里的宮女、太監(jiān)都要張燈結(jié)彩,為妃嬪們搭建秋千,并在秋千兩邊掛上龍、扎上花,以顯示皇室的氣派和尊貴的地位,喻示著一年的吉祥如意,主子們的身體健康。屆時,皇上、妃子等都會前來游玩,以解冬日的乏悶。漸漸的,這種秋千就流傳到大臣和富貴人家。
記者有幸在蒲城縣罕井鎮(zhèn)西南村見到了在古代只屬于達官貴族家的花秋千。花秋千的個頭比一般的秋千高出許多。據(jù)一位知情朋友介紹:這個秋千總高21米,除去上面做裝飾用的門楣和花燈外,秋千架高6.5米,是西南村40多名村民,花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搭建完成的。秋千最上面兩端各裝飾著三階花燈,最下面的一個花燈四周分別書寫著“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8個大紅字,在兩端花燈中間的橫梁上坐著一個暗紅色猴子,猴子右手放在頭頂,左手放在膝蓋上,站在下面望去,栩栩如生,似乎如一個天兵般,坐在上邊欣賞著蕩秋千的人們。
猴子下面的門楣上掛著“接祖?zhèn)魉嚒睅讉€大字。相傳,西南村的花秋千開始搭建于明代中期。當(dāng)時西南村一次考中兩名進士,一名叫王理,一名叫王義。他倆做官后,為緬懷祖先,報答鄉(xiāng)鄰,在清明時節(jié)回家,自己出錢請大戲,搭建了在富貴人家才能見到的花秋千。從此以后,西南村每隔20年左右,就搭建一次花秋千,在該村流傳著“游一游百病除”的順口溜。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許多步履蹣跚的老人,都爭先上去蕩秋千。
秋千架主體兩邊的木頭上,都用類似麥稈的東西,扎成龍的形狀纏繞在上面,緊挨者的橫梁兩端扎著一盆花,下面掛著一串長長的紅燈籠,橫梁中間掛著一個鈴鐺,隨著秋千的起伏,不時發(fā)出悅耳的聲音,而且蕩得越高,聲音越亮……
剛開始,記者還想去蕩一蕩,但聽完身邊友人對秋千結(jié)構(gòu)的講解后,記者再也沒有勇氣了。原來秋千的立桿與底座相接處基本上是懸空的,而支撐它的是如雞蛋大小一般的鐵球?!斑@就是我們村花秋千的特色。”旁邊的村民自豪地介紹說,這種花秋千一般是兩根立桿、一根橫梁,先要在準備立桿的地方放石頭墩子,在石頭墩子上放置一個矮一點的柱子頭,柱子頭中間則擱置圓鐵球,在圓鐵球上再立桿。
根基看起來并不怎么牢靠,這樣蕩竟然還沒事?原來,它的秘密就在于四周6根朝著不同方向的粗繩起到了牢牢固定秋千的作用,而圓鐵球,是在人們將秋千蕩起來之后,起緩沖作用的。
蕩秋千的人群在不斷擴大著。別看都是秋千,普通的秋千人們很容易就蕩了起來,但是蕩花秋千是一定要講究技術(shù)的。一般是兩人面對面一起蕩,兩人站時,腳要分開,膝蓋要相互頂著,而且兩人要輪流發(fā)力。為了給大家示范花秋千的不同之處,該村的兩位40歲左右的秋千把式,多次被邀請給眾人表演。
秋千越蕩越高,喝彩聲一浪高過一浪。人們?yōu)樽约浩砀#瑸槊篮玫拿魈炱砀?。?jù)該村史記載,西南村在辛亥革命勝利后,曾搭建秋千兩次;抗戰(zhàn)勝利后,搭建秋千一次;1986年,時值改革開放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又搭建過秋千一次;2008年,奧運會在我國舉辦,他們又一次搭建起了花秋千。
(編輯: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