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痹谟曛校顦銓嵉膭趧幽^于插秧,而最富詩意的當(dāng)是采茶了。碧山,碧水,碧天,碧雨,碧色的茶,構(gòu)建了一個世外茶園。采茶女專注地勞動著,忘記了雨水,忘記了汗水,驀然抬頭舒一口氣,明眸皓齒,美若三月初開的岸邊梨花。這茶園,這雨簾,仿佛神仙居處,世人想進,但又如何進得去?
再邈遠迷離的傳說也解釋不了茶的出生,它不屬于任何一個個體發(fā)明家,因為它的背后是整個勤勞樸實的中華民族。王褒的《僮約》也好,陸羽的《茶經(jīng)》也罷,眾說紛紜之下是茶悠長的生命,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緊緊連在一起。
小時候最愛喝茶,也許因為父母都是傳統(tǒng)的中國人吧,種花不可少,喝茶更是日日例行。泡茶時狠狠地放一大把茶葉,用剛開的水一泡,頓時茶香四溢,陳茶的褐色濃濃地散開,散成不盡的回憶。
秋風(fēng)秋雨,更是看書喝茶的好時節(jié)。黃燈照青卷,細雨打粗茶,津津有味,如醉如癡,卻又不知這醉意是來自于茶,還是書。
年齡增長,漸少喝茶了,也許是學(xué)習(xí)繁忙,也許是生活繁忙,總之需細細品味的茶適應(yīng)不了越來越快的節(jié)奏,漸漸淡出了生活??煽诳蓸罚┍?,還有那些說不清名目的飲料,酸甜著日漸麻木的味覺,帶來一時想要的快感,就像世界的腳步,來不及等待,來不及思考,只有不顧一切地往前沖殺,而靜下來時,卻又悵然若失,難以尋得一個真實的意義。
但這樣必然是不行的。
偷得一刻清閑時,泡杯最普通的茶,靜靜看著茶葉起落不停,最終歸于沉寂,就好像人生。掙扎著,想要蹦個最高,然而蹦來蹦去,管你是不是冠軍,誰都要歸于杯底,不留名字,不留痕跡。只有留下的茶色深深淺淺,輝煌了一杯清水。
曾經(jīng)喝過一種特別的茶,不為價格,不為名氣,倒是為了味道和名字。這種茶叫做“竹葉青”,乍一聽來駭人一跳,莫不是那滑溜溜、青碧碧的蛇?其實這茶形似竹葉薄薄一片,味含竹香清冽淡雅,所以取名“竹葉青”。還有一種茶,大約叫“石茶”之類的,長在石頭上,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味道也有了石頭的生澀淳樸,雖然古怪,卻少了龍井的纖巧尊貴,性情粗放,大快人意。
歷史沒有淹沒茶,反而鑄就了茶;中國人沒有忘記茶,而是以茶為榮。年輕人不喝茶并不值得驚呼“文化流失”,因為他們向前看,向前跑,但當(dāng)他們老去成為中年人、老年人,終于有機會去喝茶,去懂得茶,茶的生命,也就這樣緩慢地被衍生。
茶也許是中國人最樸實的一面,中庸、恬淡、苦澀之下飽含厚重,像中國的近代歷史,像中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像飽經(jīng)滄桑的風(fēng)塵崛起。緩慢,凝重,卻不遲鈍,永不放慢腳步。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大千世界。
(指導(dǎo)教師:陳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