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評價郭子儀是“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這三句評語,古往今來多少文臣武將欲求其一而不可得,郭子儀卻囊括了。
沒有“安史之亂”楊貴妃不會死得那么慘,但沒有“安史之亂”也就沒有郭子儀名垂青史的機(jī)會了。作為一個地方官,當(dāng)時任靈武郡太守、朔方節(jié)度使的郭子儀都59歲了,本來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當(dāng)個離退休干部,但國家出大亂子了,退休不成,只好領(lǐng)頭去打仗,誰知一打就成名將了。公元757年6月,楊貴妃被馬前勒死,7月郭子儀就當(dāng)了兵馬副元帥,很快就平定了“安史之亂”。保住了李唐江山,居功至偉。后來的吐蕃入侵,藩鎮(zhèn)作亂,都全仗老郭東征西討,肅宗、代宗、德宗三代皇帝都靠他撐門面。
官大得沒法再大了,威望高得無以復(fù)加,這是人臣之大忌,郭子儀居然安安穩(wěn)穩(wěn)美滋滋活到85歲,這在中國歷史上少有。都說郭子儀是軍事家、政治家,不如稱他為心理學(xué)家,他對人的心理研究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
有人告郭子儀謀反,皇帝心里也最怕這事兒,就下詔要他從前線回中央?yún)R報工作。郭子儀不管身在哪里,一接到通知立馬動身,“朝聞命,夕引道”,不帶兵卒不洗澡不刮胡子地跑到皇帝跟前,皇上一看,這哪像謀反的樣子啊?幾次下來,以后誰告郭子儀謀反他也不信了。
郭子儀的宅院采取開放式管理,無論貴賤乃至“里巷負(fù)販之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子女們不理解,老郭就說了:國家給了我一千兵五百馬匹,我們整天高墻閉戶的,人家不知道我們里面干啥,那不就會有人造謠生事?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欲興,無所加也”。別人沒了好奇心,也就沒了謠言。
郭子儀都七老八十了,身邊卻還倚紅偎翠,說白了這是他的政治道具,是為了向皇上和外人表明自己沒有政治野心。平常誰來都可以見到郭子儀身邊的嬌姬美妾。有一次有個官員來拜訪他,他卻立即叫姬妾們躲起來,家人不解,他說:這家伙長得很丑怪又心地險惡,你們見了忍不住會笑,這樣他會懷恨在心,將來他得勢了,你們就全完了。真是居安思危心細(xì)如發(fā),小人們想害他連一點(diǎn)機(jī)會都沒有。
郭子儀對不同人的心理把握得非常準(zhǔn)確,朋友服,群眾服,連敵人也服。所以他能位極人臣,富甲天下,子孫滿堂;八子七婿,皆為朝廷高官,一重外孫為帝(穆宗),享年85高壽,福祿壽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