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達到了卡夫卡沒有達到的深度
瓦當
盡管波蘭作家舒爾茨的名字對于很多人還很陌生,但他的崇拜者中卻是大牌云集;他短短一生只留下29個中短篇小說,卻被譽為“達到了卡夫卡和普魯斯特沒有達到過的深度”(艾薩克#8226;辛格)。
布魯諾#8226;舒爾茨生前是一名中學美術和手工課教師。他的學生、戰(zhàn)后成為指揮家的阿爾弗雷德#8226;施賴爾回憶說,舒爾茨總是穿著一件法蘭絨外套,脖子上圍著圍巾,走路的姿勢像一只鳥。他喜歡在課堂上講故事,在他的講述中,一支鉛筆,一個不顯眼的水罐或者一個磚爐,都有自己的歷史以及與我們相似的生活方式,就像人類一樣。
舒爾茨終生未婚,但他的生命中有4個女人不能不提。最初在女詩人德博拉#8226;福格爾(1938年同其丈夫、兒子一起被納粹殺害)的鼓勵下,舒爾茨開始了寫作生涯。隨后,他的才華贏得了時任波蘭筆會副主席、著名女作家索菲亞#8226;納爾克夫斯卡的青睞,兩人之間充滿羅曼蒂克的通信多達兩百多封。索菲亞幫助舒爾茨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肉桂色鋪子》(1934)。1941年11月,索菲亞又為舒爾茨弄到一張偽造的雅利安人的身份證明,并派專人營救舒爾茨,協(xié)助他逃往華沙??上Ь驮谛袆赢斕?,舒爾茨不幸罹難。
1935年,舒爾茨同一所天主教學校的女教師約瑟菲娜#8226;賽琳絲嘉訂婚。兩年后,二人解除婚約。主要原因是,舒爾茨無法改信天主教。同一年,舒爾茨的第二部也是生前最后一部小說集《用沙漏作招牌的療養(yǎng)院》問世。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舒爾茨臣服于29歲女畫家、記者安娜的裙下,他們的通信充滿了赤裸裸的情色誘惑。就在舒爾茨去世的同一個月,安娜被蓋世太保殺害在德羅戈貝奇的鄰鎮(zhèn)。
成為作家之前,舒爾茨早已開始他的繪畫生涯。他的畫作彌漫著情色氣息,一個酷肖畫家本人的男子跪吻裸體女王的雙腳的形象屢屢隱現(xiàn)其中。戀物與虐戀,以及回歸童年的沖動,構(gòu)成貫穿舒爾茨一生的激情。這無論是在他的小說還是繪畫中,都有鮮明的體現(xiàn)。
從1939年到1941年,舒爾茨的家鄉(xiāng)德羅戈貝奇兩次被德軍占領,中間一次被蘇軍占領。蘇軍占領期間,他曾靠繪制斯大林巨幅畫像維持生計。1941年6月,他又把自己的一些繪畫作品獻給蓋世太保所設的猶太委員會,以換取食物。蓋世太保軍官費利克斯#8226;朗多由此對他產(chǎn)生興趣,讓他來給自家的兒童房畫壁畫。2001年,這些壁畫被發(fā)現(xiàn),先是烏克蘭政府將其宣布為國寶,隨后,又被人部分偷運至以色列,存放在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由此引發(fā)了波蘭、烏克蘭、以色列三國之間的一場糾紛。
朗多曾經(jīng)殺死一個和他作對的蓋世太保軍官卡爾#8226;貢特爾保護的一名猶太牙醫(yī)。為了報復,1942年11月19日中午,貢特爾在一個街角截住手里拿著面包的舒爾茨,對著他的頭連開兩槍。目擊者說,舒爾茨彌留之際,一些鴿子湊到他身邊,舒爾茨掙扎著一點一點搓面包屑喂鴿子。他在大街上躺了一天,后來被埋進亂墳崗。
進入集中營之前,舒爾茨曾將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彌賽亞》的手稿和數(shù)以百計的畫作,托付給隔離區(qū)外面的一些朋友。這些作品從此石沉大海。
舒爾茨詭秘如夢魘的文字和極度絢爛的風格,向來深獲先鋒藝術家的厚愛。1973年,波蘭導演沃伊采克#8226;哈斯根據(jù)舒爾茨的小說拍攝了超現(xiàn)實主義杰作《用沙漏做招牌的療養(yǎng)院》;1987年,英國奎氏兄弟因定格動畫《鱷魚街》一舉成名。此外,取材于舒爾茨作品的舞劇、音樂劇屢見不鮮。2007年,以色列現(xiàn)代舞團來華演出的盛大舞劇《大買賣》,亦取材于舒爾茨的《月桂色鋪子》、《鱷魚街》、《盛季之夜》等篇章。
[波蘭]布魯諾#8226;舒爾茨
新星出版社2010.1
《監(jiān)管政府》
[英]克里斯托弗#8226;胡德等 著
三聯(lián)書店2009.9
英國的政府內(nèi)監(jiān)管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驚人的龐大“產(chǎn)業(yè)”。公共部門管理者面臨著來自外部機構(gòu)的一系列要求或壓力,包括浪費監(jiān)督員、質(zhì)量警察和廉政機構(gòu)的監(jiān)督。據(jù)作者估計,英國國家一級公共部門監(jiān)管組織的數(shù)量大約在130個到200個以上,直接運行成本最低也在7億英鎊,最高可達10億英鎊。但是那些監(jiān)管機構(gòu)本身很少受到監(jiān)管。
《曲人鴻爪》
張充和口述孫康宜 撰寫
廣西師大出版社2010.1
“琴曲書畫,當今才女”,白先勇這句評語論的是大名鼎鼎的“合肥四姐妹”中的張充和。1981年4月的一天,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舉辦了一場曲會,請到張充和,她用昆曲唱法演唱了《金瓶梅》的曲子——《雙令江兒水》、《梁州新郎》、《山坡羊》等,令在場人士個個絕倒。半個多世紀以來,張充和不論走到哪里,都會隨身帶著名為《曲人鴻爪》的冊子,邀請她所遇到的曲人在上邊題字作畫。本書是張充和97歲時對于她熱愛的曲人的回憶,同時收錄部分《曲人鴻爪》中的墨寶,令我們感受到古老中國之美的永恒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