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不一定要陽光明媚,陰天看山別有一番樂趣。今天我們學(xué)校組織去雁蕩山春游。因為連日來陰雨綿綿,高速公路兩邊的山腰上纏著白云,有如仙境。我想若是站在山頂上,必然是一片云海景觀。
進入山中,只見滿眼的綠色,深深淺淺,不盡相同。深綠色的是幾十年的古樹,墨綠色的是常青樹,翠綠色的是平時常見的樹,嫩綠色的是剛冒出來的嫩芽。行車山谷中,路旁的大樹郁郁蔥蔥,遮天蔽日;兩邊是高聳的山峰,如刀砍斧劈一般陡峭。除了來來往往的游客,山里一片寂靜,不管多么浮躁的心都能沉靜下來。
雁蕩山有“二靈一龍”(靈峰景區(qū)、靈巖景區(qū)、大龍湫景區(qū))三絕,我們先后游覽了這三大景區(qū)。在北雁景區(qū),我被它的奇山秀水深深地陶醉了。
山
有幸走進美妙的北雁景區(qū),不禁使人浮想聯(lián)翩。大自然實在是奇妙,用火山噴發(fā)和地殼運動的大手筆,創(chuàng)作出峰、洞、巖、石、門、嶂,造就了雁蕩山今日的神奇與秀麗。雁蕩山以奇峰怪石見長。一座座雄奇的山峰,一塊塊別致的怪石,引發(fā)了人們無限遐想。游覽雁蕩山同時也是對想象能力的考驗。
走在靈巖景區(qū),導(dǎo)游一邊走,一邊指點。她停在一座看似平常的山峰前,指著山峰說:“這叫青蛙聚會。大家仔細看一下,上面有許多只石青蛙。那塊大石頭就是最大的一只青蛙。”順著導(dǎo)游的指點,果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伏在石壁上的青蛙,還真有幾分相像。接著我又找到了好幾只小青蛙,據(jù)說石壁上的青蛙有99只。就在“青蛙聚會”的旁邊,一座山峰上的小石頭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導(dǎo)游說這塊石頭像魯迅的頭像。
飛渡堪稱靈巖一絕。十點半飛渡表演準時開始。天柱峰頂上幾聲爆竹響過,一位紅衣男子,抓住繩索下滑,模仿采藥,只見他下滑一段距離后,找到一個落腳點,輕輕一蹬,便向另一邊飛去,一邊飛一邊向下滑,再找另一個落腳點。如此反復(fù),他很快地滑了下去,站上一塊十幾米高突出的巖石,稍作調(diào)整,抓起繩子,縱身一躍,便落到了地上。同學(xué)們都鼓起了掌,喝彩不斷。就在這時,天柱峰頂又響起一陣鼓聲,一個人在繩索上攀爬,這條繩索連接展旗峰和天柱峰頂,高和長各約二百米。站在地面上看,就是一個黑點在移動。當他爬過一段路程后,向地面撒起了樹葉,如天女散花一般。他還表演起翻跟斗等許多雜技動作。
在大龍湫景區(qū),我們見識到了移步換景。剛進景區(qū),導(dǎo)游指著兩塊略微分開的山峰對我們說,這是鱷魚嘴,多像剛出水的鱷魚啊。走幾步便成了裁縫手中的剪刀,相傳這是一把魔剪,剪出了雁蕩山的雄奇的山峰。繼續(xù)前行又成了啄木鳥。再有兩步,到了山峰最寬的一面,只見一只大笨熊貪婪地抱著一只蜜罐,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峰與洞的勝景,當屬靈峰景區(qū)的觀音洞。觀音洞藏身于合掌峰之中。合掌峰中間微微開裂,形成一個大山洞,白天看像合什拜佛的雙手,據(jù)說晚上看就成了相依偎的情侶了,遺憾的是我們無緣靈峰夜景。觀音洞內(nèi)建有九層高的寺廟,歷史悠久,香客不斷。像這樣的洞寺合一,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我不禁要疑問究竟是怎樣的鬼斧神工才塑造了如此奇觀。沿著石階向上,終于到了頂層,再上面就是洞頂了。這里供著許多佛像,香煙繚繞。中間一尊大觀音像,金光閃閃,旁邊是許多尊羅漢,洞壁上還擺著不少小佛像。觀音前的香案上擺了許多供品,幾盞油燈,還有一個香爐。不少人虔誠地在此求上一簽,或是合什一拜。
水
當我驚詫于北雁山之奇妙時,也領(lǐng)略了它的水之美。雖然水僅僅是雁蕩山的一種點綴,但它卻有獨當一面的美。這美有時是壯麗,有時是溫柔。走在路上,時有流水淙淙。水雖不大,卻清澈無比,靜靜地在山澗流淌。水的源頭是瀑布。
靈峰最主要的景點是小龍湫。走到小龍湫旁,兩旁是高60余米的峭壁,一條瀑布從峭壁間灑落。與其說這是水,還不如說這是煙,因為從高空落下,早已不見水的樣子了,倒像從山頂掛下來的白色輕紗,又像是籠罩著輕紗的夢。瀑布下是一個深潭,潭的上方有一塊三角形石頭,因為長滿了青苔而呈墨綠色,像觀音的背像,因此這個景點又名日“觀音沐浴”。
至于大龍湫,聽老師們說,水勢已大不如前,此次游覽我們未曾有幸看到“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的盛景。我看到水流從190余米的地方瀉下,同樣在半空中化作了煙,水流很小,只有在潭邊,吹一陣微風才能把水霧送到臉上。盡管如此,大龍湫的魅力依舊存在。我仿佛置身于如詩如夢的仙境。
為時一天的春游很快就結(jié)束了,北雁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下午兩點,我們乘車返回市區(qū)。我覺得春游不在于去什么地方,最重要的是踏青,是走進自然的愜意,當然配上雁蕩山這樣的美景,就更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