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溶(1421—1495),字仲深,明代海南人氏。他“幼孤,母李氏教之讀書,過目成誦。家貧無書,嘗走數(shù)百里借書,必得乃已。舉鄉(xiāng)試第一,景泰五年成進士。”(《明史·丘溶列傳)丘溶為官四十余年,曾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等朝廷要職,是明中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學家。
作為一位封建士大夫,丘溶有許多時人“不可及”之品行。如:他身處名利場卻能心靜如水,讀書不輟,且勤于筆耕,有《瓊臺會稿》、《世史正綱》、《大學衍義補》、《家禮儀節(jié)》、《朱子學的》等大作問世,總字數(shù)在二百萬以上。面對同僚競相取媚權(quán)閹以求騰達之勢,他潔身自好,“以官為家,以文字為業(yè)”,寧愿二十余年寄身“清冷”的翰林院也不走宦官后門。他一生節(jié)儉自律,過著近乎清貧的生活,即便手握尚書之權(quán)(相當于部長)兼有內(nèi)閣大學士之榮(相當于宰相),卻一直住在登科之初國家分給他的那座“規(guī)模卑陋,聊蔽風雨”的小宅子。(黃瑜:《雙槐歲鈔》)丘溶雖有著不菲的俸祿,卻除去必要的生活花費外,將其剩余全部捐給朝廷充作官費。丘溶病逝北京、棺槨南運海南之時,家中除了數(shù)萬卷圖書外,竟別無長物。(參見《瓊山縣志》)
丘溶步入政壇之際,明朝國勢式微;特別是成化時期(1465—1487年),明憲宗荒淫怠政,沉溺于“神仙、佛老、外戚、女謁、聲色貨利、奇技淫巧”(《明史·汪奎列傳》)之中,致使宦官專權(quán),奸佞當?shù)溃?“傳奉官”滿天飛。至于朝廷大臣,“其未進也,非夤緣內(nèi)臣則不得進;其既進也,非依憑內(nèi)臣則不得安。此以財貿(mào)官,彼以官鬻財?!?《明史·李俊列傳》)政治陷入腐敗、黑暗與混亂的泥潭,民生更加困苦。如成化二十年(1484年)山西鬧災荒,“平陽一府逃移者五萬八千七百余戶,內(nèi)安邑、猗氏兩縣餓死男婦六千七百余口;蒲、鮮等州,臨晉等縣餓莩盈途,不可數(shù)計。父棄其子,夫賣其妻,甚至有全家聚哭投河而死者,棄其子女于井而逃者。”(《明憲宗實錄》卷二百五十六)面對危局,明憲宗依然故我,官員也多尸位素餐,遂使成化時期的社會小問題釀成大災難,地方性事件激化為全國性的惡性事件。
為化解統(tǒng)治危機及謀求帝國出路,丘溶用了近十年時間撰成《大學衍義補》一書。是書,以發(fā)微儒家元典經(jīng)世精神為基準,以歷代政治得失為參照,在檢視明初以來、特別是成化時期政治、社會等問題基礎(chǔ)上,切中時弊,從“治道”與“治法”層面就國家出路進行了頗具時代氣息的理論探索。
先秦儒家提出“德惟善政”之政治信念,構(gòu)建了君王由道德實踐到政治實踐的治政模式;宋明理學夸大“正心”治政功效,加大了“內(nèi)圣”與“外王”二者之間距離,實際上造成政治手段替代政治目的——養(yǎng)民的統(tǒng)治傾向。現(xiàn)實政治中,道德與事功并不對稱,明憲宗“厲民以養(yǎng)己”事實佐證了“正心”說的蒼白。朝廷是以君主“正心”為治政根本還是以“養(yǎng)民”為其根本?這個學術(shù)問題彰顯出現(xiàn)實政治的尷尬處境。丘溶坦然面對,作出明確回答,即“朝廷之上,人君修德以善其政,不過為養(yǎng)民而已。”(《大學衍義補》卷一,下文簡稱《補》)其謂“養(yǎng)民”是治政根本,是政治核心;換言之,君主“養(yǎng)民”是政治目的,“修德”是政治手段,不能本末倒置。丘溶提出“立政以養(yǎng)民”的政治命題,并把政治注意力集中到“治法”上。(《補》卷一)
丘溶進而認為, “養(yǎng)民”是君主職責與官員本分。人君首要任務(wù)不是“正心”,而是“養(yǎng)民”,是“生天下之財,使百物足以給其(按:人民)用。”(《補》卷一)而“安養(yǎng)斯民之政,在開其資財之道?!?《補》卷十六)為此,丘溶提出“為民理財”理念:天下財產(chǎn)為天下人所共有,非皇家私產(chǎn);朝廷不要對食鹽等厚利物資壟斷專賣,要讓利于民;國家要重視工商業(yè)發(fā)展,鼓勵海外貿(mào)易,增加社會財富;君主與政府要以富民為根本任務(wù)與主要職責,朝廷“必先理民之財,而為國理財者次之。”(《補》卷十二一二十五)其中,丘溶的鼓勵海外貿(mào)易等經(jīng)濟主張是對明初以來抑商鎖國國策的檢討與批判,影響深遠。因此,當代學者稱丘溶為“中國十五世紀杰出的經(jīng)濟思想家”。
值得注意的是,丘溶身后,衍生出另一副面孔的“丘溶”來。
明弘治八年(1495年),丘溶病逝任上。明代史存最早評價丘溶政績的《明孝宗實錄》卷九十七稱:丘溶“與吏部尚書王恕不協(xié),御醫(yī)劉文泰之訐恕也,時議洶洶,謂溶嗾之。文泰下獄,詞果連及溶,溶亦抗疏自辯。上置之不問,然人自是皆不直溶矣?!鼻仪鹑堋白h論頗僻,至以為范仲俺為矯激,秦檜和議為得宜。識者蓋不能無憾云?!憋@然,《明孝宗實錄》里的“丘溶”有如思想偏狹、品行卑劣之徒。問題在于,《明孝宗實錄》卷七十五已說明劉文泰的“御狀”是由都事關(guān)昶擬定、經(jīng)御史吳幀潤色而成, “攻訐”事件被證實同丘溶沒有關(guān)系。為何在此處加上“詞果連及溶”等近于定性的文字,令人疑竇叢生。
事實上,《明孝宗實錄》用以詆毀丘溶的“謠傳”確是謠言?!爸{言”始作俑者為王恕本人。弘治六年(1493年),同王恕“有隙”的御醫(yī)劉文泰上疏控告其專權(quán)狡詐、沽直謗君,并把王恕暴露成化帝(弘治帝父皇)拒諫、彰顯自己政績的私刻“王恕傳”印本上呈弘治帝。受到“攻訐”,王恕遂請求皇帝“究主使之人”,且猜測劉文泰受到“老于文學陰謀詭計者”——丘溶唆使。王恕又把“猜測”公開講述,流布甚廣。(參見《明孝宗實錄》卷七十二)為此,丘溶上疏“自辯”,稱臣已垂老且官居極品,為身家計,也不會嗾人攻訐大臣?!俺夹宰R迂僻,不識忌諱,每與人言,好舉祖宗典故,見行吏部行事有非立法初意,言論之際,不無波及。斯蓋公是公非之清議,意欲使之聞之自行追改,蓋以古道望之,不意反成仇恨?!庇忠颉敖衲瓿P,黜退官吏,旨意與臣所進《大學衍義補》書中所論偶合,(王恕)由是質(zhì)疑而專歸咎于臣?!?《明孝宗實錄》卷七十五)
是誰把丑化丘溶的“謠言”寫進《明孝宗實錄》?《明史·閹黨列傳》第一號“傳主”、明代臭名昭著的大宦官劉瑾的死黨——焦芳難逃干系。史稱:焦芳“粗陋無學識,性陰狠”。他因嫉恨南方籍官員,遂一意詆毀之。焦芳任《明孝宗實錄》總裁官時,肆意丑化孝宗朝正直官員,并竊竊自喜日:“今朝廷之上,誰如我直者!”(《明史·閹黨列傳》)明人焦著《玉堂叢語》亦稱:焦芳為《明孝宗實錄》總裁官時,借助劉瑾勢力壓制編修人員,遂得以對南方籍官員肆意丑化,以快其私忿,其他編修人員不敢改動一個字。其中,身為南方籍的中央重臣、以清正廉潔之名而享譽弘治一朝的丘溶自然成為焦芳肆意詆毀的主要對象。這應是《明孝宗實錄》為何采錄誹謗丘溶的相關(guān)“謠言”之動機。
丘溶歿后二百年,還有人因“學術(shù)門戶”之別而往丘溶“臉上”抹黑。事情還得從陳獻章(1428—1500)說起。陳獻章是明代著名學者,科舉失意,遂講學江門。成化十九年(1483年),他應召進京,因身體不適而婉拒吏部的“任職考試”,朝廷便任命他為翰林院檢討?!睹鲬椬趯嶄洝肪矶偎氖妮d:陳獻章“及授官,稱病不辭朝,而沿途擁騶,從列義槊,揚揚得志而去。聞?wù)吣环切υ??!睍r人尹直所著《瑣綴錄》也有相關(guān)記錄。尹直還報料:陳獻章因?qū)懺婍灀P太監(jiān)梁芳而得到翰林院檢討官缺?!睹鲬椬趯嶄洝穼﹃惈I章“媚閹”之事未予采錄,屬慎重之舉。對于陳獻章授官后的“反?!北憩F(xiàn),明末著名史學家談遷(1594—1657)在《國榷》中轉(zhuǎn)錄時人伍袁萃話語,言其“張蓋列槊,無復故態(tài),則眾所共睹,非誣之也?!?/p>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黃宗羲(1610—1695)學術(shù)傾向“心學”,私淑心學大師王陽明,亦極力推崇陳獻章及其心學。他對《明憲宗實錄》(按:丘溶曾任編修該“實錄”的副總裁之一)中有損于陳獻章“形象”的文字很反感,遂把矛頭指向丘溶與尹直。黃宗羲稱:丘溶“所為”玷污歷史,他同尹直一樣,都是“喜進而惡退”的陰險之人。(《明儒學案》卷五)黃宗羲此舉倒有“詆毀”丘溶之嫌。丘溶同陳獻章從未謀面,無恩怨可言,如陳獻章作《奠丘閣老文》稱:先生“既大顯于當年,必有聞于異代。某一病多年,老于林下,足不至先生之門,目不睹先生之書?!?《陳獻章集》,中華書局1987年版,卷一“祭文”)另外,丘溶并非《明憲宗實錄》的監(jiān)修與總裁官。他沒有“任意涂抹”《明憲宗實錄》的權(quán)力。況且,丘溶為人耿介,于情于理于勢,都不會對“處江湖之遠”的陳獻章“下手”。事實上,黃宗羲的“猜測”根本沒有佐證的相關(guān)史料。黃宗羲也許“開脫”心切,又認為,即便陳獻章向權(quán)閹梁芳獻詩是真,也在情理之中——因為陳獻章與梁芳是同鄉(xiāng)。(《明儒學案》卷五)梁芳是作惡多端的大宦官。他既是陳獻章同鄉(xiāng),自然也是丘同鄉(xiāng)(明代海南隸屬廣東布政司)。作為一代文章巨擘,丘溶沒有向宦官諂媚的傳聞。如果理智一點,黃宗羲不該如此為陳獻章“粉飾”;畢竟越抹越黑。也許,在黃宗羲意識里,“圣賢”是不應該有缺點和“丑行”的,“圣賢”應該是完美圣潔的化身。事實上,“圣人”也有“世俗”的一面,只是“瑕不掩瑜”罷了。
因“遺民”情結(jié)使然,黃宗羲沒有參加清初官修《明史》工作。但是,他不僅鼓勵自己的得意門生萬斯同、萬言進京修《明史》,又送兒子黃百家入館修史,還親自為史官講授修史方法與理論。實際上,黃宗羲是清修《明史》的幕后指導。即便這樣,萬斯同仍被告知:評價王陽明等心學大師時不要“入室操戈”。結(jié)果,《明史》對《明憲宗實錄》中陳獻章“穢事”只字不提,卻對丘溶的子虛烏有的“謠言”津津樂道,把近乎人身攻擊的“性褊隘”、 “不可居相位”等市井話語堂而皇之地寫進《明史·丘溶列傳》。此后,如紀昀等不斷以訛傳訛者時或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