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童年,有這樣一本書,讓我銘記。
四歲
童年的開始。
每當傍晚時分,我都會躺在媽媽的懷里,聽媽媽講那精美的圖畫故事——《安徒生童話》。通過精美的彩色畫面,為我打開了夢幻的窗戶。我認識了美麗善良、又讓我傷心,令我同情的“海的女兒”。于是,腦袋里總是藏著這樣天真的想法:“媽媽,你帶我去海邊好不好?我不讓人魚公主化為泡沫,我要去救她,她為什么這樣可憐……”
八歲
學會了識字,在我的手中,少不了《安徒生童話》。無論以怎樣的方式去讀,去看,它都像一場陽光下的游戲,讓我快樂。《安徒生童話》中講述的所有夢,讓我如癡如醉,悄悄地在我心中扎根,并沖出心田,在我的全身抽出想象的芽兒。
八歲,還是那樣天真,那樣無拘無束。在一片蔚藍的天空下,隨地而坐,欣賞著《安徒生童話》中的文字——“白雪公主,拇指姑娘”,不去想她們經(jīng)歷的坎坷,只幻想自己就是那唯美情節(jié)中的主角,羞澀而又幸福。讀它的感覺,就仿佛自己最愛吃的糖果那樣甜蜜。
十一歲
長大的滋味是帶有苦澀的酸味兒,而對它我別無選擇,只得慢慢接受,安靜的獨自品味。
可想而知,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中的煩惱,卻沒有一個親密的伙伴去傾訴,是怎樣的感覺。我常常認為:自己就是那滄海一粟,平平凡凡地被淹沒在孤單的角落里。
但不久,我發(fā)現(xiàn),只有我在讀《安徒生童話》時,才會感到不那么苦悶,于是,便在《安徒生童話》的世界里遨游。拋開生活的沉悶,它就不僅是一本只會講故事的書了,它還是我的知心朋友。在那兒,我看到了另一個世界的她——“賣火柴的小女孩” ……(雖然我的生活比她幸福),同我的內(nèi)心世界一樣,“孤獨”、善良、充滿熱情,我向她傾訴著煩惱與憂愁,也分享“彼此的快樂”。也許這就是一種牽連,這就是上帝給我的緣分,讓我們走在一起。不用想什么,也無需想什么。
十三歲
傻傻的我,模樣還是和以前一樣,只是多了一副厚厚的眼鏡。手中還拿著《安徒生童話》,招來一些“無理”的嘲笑。
喜歡一本書,其實不需要什么道理,就像流星劃過我的身邊,只是那樣幸運。也許就是太適合這是我的性格與心情。也只有面對它,我才能抒發(fā)最真摯的感情,才有勇氣面對自己。
可是在真正的生活中呢?我還是羞澀、沉默。直到看到《丑小鴨》,我被打動了,一只可憐的小鴨子怎樣用勇氣克服困難,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我終于愿意嘗試一次,學著“丑小鴨”用自信與微笑面對身邊的一切。因此,我展開了美麗的翅膀,與“丑小鴨”說再見,飛翔在只屬于我一個人的廣闊天空。哦!原來這就是當主角的感覺。
十四歲
離開了那醇美的童年。
轉(zhuǎn)眼間,在丹桂飄香的日子里,我步入了中學的大門。
此時,我已告別了成長的孤獨,但依舊以《安徒生童話》為伴。在激烈的競爭下,在我每次孤身努力奮斗的時候,我從不會覺得寂寞,因為《安徒生童話》在做我堅實的后盾,讓我隨時有個好心情,生活也不覺乏味。
……
當我十八歲、二十歲、三十歲時,手中是否還會有你的身影——《安徒生童話》?也許時間會將你給我的記憶沖淡,但你在我的心中永遠有不可磨滅的位置。最后,我只想說:“《安徒生童話》,你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位知心朋友,有你,我很知足、很快樂,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