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固然重要,但精神營養(yǎng)更不可缺失。幸運的是,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始終擁有一份精神大餐——縷縷書香伴我走過十三年的美麗時光……
三四歲時初聞書香。那時,聽奶奶講“睡前故事”是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奶奶講“小紅帽”“白雪公主”“農(nóng)夫和蛇”……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她點著了所有的火柴,終于亮了。在溫暖的火光中,她看見了美麗的圣誕樹,歡樂的孩子,肥美可口的烤鴨……她見到外祖母和藹地向她微笑……第二天,人們發(fā)現(xiàn)一個小女孩凍死在墻角,臉上個還掛著甜甜的微笑……”聽到這兒,我鼻子一酸,眼淚止不住掉了下來,心中涌起對人們冷漠態(tài)度的憤怒以及對小女孩的巨大同情——書籍讓我看到了牛奶面包之外的紛繁世界。
長大些,媽媽送給我一本《少兒唐詩三百首》,讓我初次接觸了中國古典文學。記得封面上畫著好多古人兒,有童子,有老叟;有詩人,有歌女……他們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翻開看,里面有精美的插畫,也有難懂的句子。我囫圇吞棗地讀著,雖然不太理解,卻覺得有種說不出的美感。我穿越時空,與古人相見。漫步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賞蜂蝶嬉戲,任花朵姹紫嫣紅,向路人爭寵;踏進秋日夜晚的深宮大院,看到孤單的宮女們“輕羅小扇撲流螢”,在涼如水的夜色中更有一番凄涼哀怨觸人心扉;朦朧的月光下,依稀可見兩鬢斑白的慈母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一針一線中都蘊含著對孩子的深深眷戀……
再后來,愛上了散文。尤其愛讀三毛的作品,那一幅幅設(shè)計樸素但極美麗精致的封面,那幽默輕松、揮灑自如的文筆以及嘗盡甘苦、環(huán)游世界的特別經(jīng)歷都像磁石一樣強烈地吸引著我。在夢里,我常常幻化做三毛,浪跡天涯,筆走龍蛇,每天都創(chuàng)造新的冒險,每天都收獲新的感受。我還特別癡迷《哈利·波特》。J·K羅琳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常讓我驚嘆不已。全套七冊,我讀了一遍又一遍,中文的讀完還不過癮,又找來英文原版品讀,電影也看了N遍,但從未感到厭倦。書中的情節(jié),都像我最熟悉的老朋友一樣不離不棄,以至于同學們都紛紛叫我“哈迷·李”。
有書相伴的時光總是充實而愉快的。最喜歡春日暖洋洋的下午,獨自泡在書堆里享受馨香,時間像插上翅膀似的飛速流過,但心靈浸潤其中的快樂卻不曾有絲毫的減退。我還喜歡收藏書籍,只要遇到心儀的好書,總是忍不住一本又一本地搬回來,哪怕家里早已“書滿為患”。
直至今日,我的生命歷程僅有短短的十三載,對人生這部大書更是知之甚淺,但書的營養(yǎng)、書的芬芳始終縈繞于身。孤獨寂寞時,她是傾心交談的密友;膚淺無知時,他是博學寬厚的師長;困頓迷茫時,它是指南針、是方向盤,準確的把握著前進的方向……我想,這縷縷書香定會成為我終身追隨的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