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下,第18期,第一次遇到的是那期的《格言》,是在美麗的南京火車站里。南京火車站緊靠玄武湖,許多的墻體都是玻璃,采光極好,讀書變得很有情趣。
《格言》又小又薄的身軀擺在書架上,遠遠看去,“格言”這兩個字的標題顯而易見,甚是引人注目,封面又是一幅極生動極鮮艷的圖畫,讓我一眼就瞄上了它。我希望這本小雜志能陪伴我無所事事的火車旅程。
從南京到西安,還是一段挺長的路程,但有了《格言》,我就不會在狹小的火車空間里變得煩躁了。
奇妙的《歌典》像是音樂播放器,音樂變成了文字,讓我通過視覺感知;歡躍的《語錄》是各種各樣人們的經(jīng)典名言,侃侃談生活;浪漫的《太陽小說》給人以啟迪……讀完《格言》滿載而歸的是歡樂和感動。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父母是我們的出版社,生日是我們的出版時間,身份證是我們的書號。男人是漢書,老人是史書,軍人是兵書,僧人是經(jīng)書,多胞胎是叢書,離退休了是閑書,良朋諍友是參考書?!边@段寫得很經(jīng)典,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已經(jīng)很久不曾看到想象力這么豐富的作者,他以書的類型來比喻人的類型,更形象有趣。
還有像這樣短小精悍的副標題:“傳說,高考的本義是高高興興地考試”;“謊言往往是另一個真相的注解”;“妝化得太久太厚,真實的臉便模糊了”;“好學(xué)生未必有好人生”。深刻,一針見血,短小精悍。這就是《格言》的風(fēng)格特點。
這些文字從各大報紙、雜志、博客,甚至是名人語錄截取而來的,《格言》的編輯們只負責(zé)摘錄的工作,或許你會覺得它們不是原創(chuàng),但這卻是一種原創(chuàng)的做雜志的方法。它將無數(shù)的文章悉心挑選,分門別類,排除垃圾信息。更多留存的是值得閱讀的內(nèi)容。我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有這樣特點的雜志豈不是能闖出一片天下嗎?事實也確實如此。戀上《格言》,你會多喜歡!
讀書并不是件痛苦的事兒,《格言》的到來總讓我歡欣愉悅,我的生活中已經(jīng)少不了這位朋友。和每一本有意義的書的相遇都像是奇遇,一生中,從身邊走過的書很多,真正停下腳步的卻很少,我們不能強求每一本書都是經(jīng)典,但我們足可以做到,每一本自己讀的書都是經(jīng)典。好書隨緣,希望和每一本書的邂逅都是一個美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