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學(xué),其一好兵2。好學(xué)者以術(shù)干齊侯3,齊侯納之以為諸公子傅4;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悅之,以為軍正。祿富其家,爵榮其親5。
施氏之鄰人孟氏,同有二子,所業(yè)亦同6,而窘于貧。羨施氏之有7,因從請進趨之方8。二子以實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術(shù)干秦王,秦王曰:“當(dāng)今諸侯力爭,所務(wù)兵食而已9。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彼鞂m而放之10。其一子之衛(wèi)11,以法干衛(wèi)侯,衛(wèi)侯曰:“吾弱國也,而攝乎大國之間12。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撫之,是求安之道。若賴兵權(quán)13,滅亡可待也。若全而歸之14,適于他國,為吾之患不輕矣?!彼祀局€諸魯15。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讓施氏16。
施氏曰:“凡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子道與吾同,而功與吾異17,失時者也,非行之謬也。且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后或用之。此用與不用,無定是非也。投隙抵時18,應(yīng)事無方19,屬乎智。智茍不足,使君博如孔丘,術(shù)如呂尚20,焉往而不窮哉21?”
孟氏父子舍然無慍容22,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p>
(選自《列子·說符篇》 )
1.選文題目系張大文所加。
2.好學(xué),愛好學(xué)問,指儒家仁義治國之道。兵,兵法。
3.術(shù),指仁義之道。干(gān),謀求任用。
4.以為,以之為。諸,各。傅,老師。
5.軍正,軍隊長官。富、榮均形容詞作使動詞。親,父母。
6.所業(yè),學(xué)習(xí)的東西。
7.有,動詞作名詞,財富。
8.進趨,求取功名。
9.所務(wù),從事的事。兵食,養(yǎng)兵、務(wù)農(nóng)。
10 宮,宮刑,名詞作動詞,施以宮刑。
11 衛(wèi),周代一國名。
12 攝,夾迫。
13 兵權(quán),用兵的權(quán)謀。
14 若全(之)而歸之,之,你。如將肌體完整地放回去。而,相當(dāng)于壯語標志“地”,全、歸無先后。
15 刖(yuè),斷足,古代酷刑。還諸魯,還之于魯,使之還于魯。
16 叩胸,拍打胸膛,表示惱恨。讓,責(zé)備。
17 功,效果。
18 投,投入、迎接。隙,機會。抵,到達,行動到位。時,適時,及時。
19 方,固定的囿于一見的方法。
20 術(shù),這里指用兵之術(shù)。呂尚,姜太公,傳說他智勇雙全,精通兵法,曾輔助滅商有功,成為周代齊國始祖。
21 焉,哪里,疑問句中作“往”的賓語而前置。窮,受窮。
22 舍然,心情開朗的樣子。慍(yùn)容,含怒、怨恨的面色。
(張大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