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 52 個星期,每個周末都應(yīng)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平凡的生活由于加入了一點點的創(chuàng)意,變得充滿驚喜和期待。在 2010 年新開設(shè)的這個欄目里,和我們一起來尋找周末的快樂元素吧!
新的一年,祝福大家的生活甜甜蜜蜜。所以,第一個“創(chuàng)意周末”我們帶孩子一起去做巧克力吧!
巧克力在什么情況下融化?又是怎么“變”成各種各樣漂亮的形狀的?那些美味的干果和不同的味道又是怎么加進去的……這次可以讓孩子看得一清二楚。
一家人在一起,無論做什么,都已經(jīng)很甜蜜,更別說是一起制作“愛心巧克力”,再一起分享它啦!
制作過程
1融化
將大塊的巧克力原料切成小碎塊,然后裝在容器里,再將容器放入熱水鍋中,用“外煮”的方法將巧克力融化。可以輕輕攪拌,但切不可讓容器里的巧克力沾上水。
Tips
等待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
●巧克力的熔點一般在 32℃~ 35℃左右,和我們的體溫差不多。溫度高了巧克力就會“吐出”氣泡,口感就不好了。
●巧克力還有“記憶”功能呢,第一次被融化的溫度將會被它“記”下來,下次再遇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溫度時,才會溶化。
2備餡
想讓一塊巧克力出現(xiàn)奇妙的多種口味,可以在這一步完成。
將奶油加入些牛奶后煮開融化,此時可以加入喜歡的各種口味,比如布丁、蛋糕屑、朗姆酒、碎果仁或者水果等等。也可以等其冷卻至 35℃左右時再加入別種口味的巧克力塊融在其中。
做好的“餡”要保持冷卻但不凝固的狀態(tài)。
3倒模
將融化后冷卻到適當溫度的巧克力液倒入模具中,然后將多余的巧克力倒出,只讓模具內(nèi)壁均勻地沾上一層巧克力,形成一個巧克力空殼。
等到模具壁上的巧克力剛一凝固,迅速將巧克力餡心注入空殼內(nèi),再用剩余的巧克力液封上底口,隨即將模具放入冰箱中冷藏。
巧克力徹底凝固后便會和模具分離,一塊純手工版的夾心巧克力就制作完成了。
Tips
如果不想那么復(fù)雜,就讓孩子直接把融化后的巧克力汁倒入他喜歡的模具里,便能制成各種形狀的巧克力了,倒入時也可加入一些碎干果,讓巧克力的味道更多樣。
其實,直接把巧克力液裹在橘子瓣或者草莓上,冷卻后就是一塊營養(yǎng)又美味的水果巧克力啦!這么簡單的“游戲”在家里也可以完成哦!更豐富、更有創(chuàng)意!
其實延伸主題,在巧克力制作的背后,還有更多有意思的東西可以告訴孩子呢!比如可可豆是怎么長出來的,可可樹生長在哪里,長得什么樣,可可豆又是怎么變成巧克力的……根據(jù)孩子的年齡、興趣,可以選擇不同的話題。還可以在制作完巧克力后,根據(jù)孩子的意愿去書店或網(wǎng)上找一些關(guān)于巧克力或可可樹的書、圖片等資料一起看看,這些都可以讓這個周末變得更豐富、更有創(chuàng)意!
下期預(yù)告:
當廚師自己做蛋糕,當育嬰師給小“嬰兒”洗澡,當小警察穿上威風(fēng)的制服……體驗各種職業(yè)的這個周末,讓孩子的視野更寬闊,也許還能更加了解自己的父母。
編輯/吳穎(wuying@bph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