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熱愛行走熱衷旅游的你,不曾聽說過“生態(tài)旅游”,那我只能很惋惜地告訴你:對不起,你真的落伍了。所謂“生態(tài)旅游”,是1983年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生態(tài)旅游特別顧問、墨西哥專家H#8226;CeballosLascurain率先提出,旨在游山玩水間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以認識自然、欣賞自然、保護自然,集觀光、度假、休養(yǎng)、科學考察、探險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旅行。
帶著融入自然、陶冶性情和凈化心靈的心愿,2010年伊始,我坐上了開往山東省東營市的列車,朝著黃河入??凇S河口飛奔而去。
李白詩云,“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倍娭兴更S河入???,便位于此。1855年因黃河改道,促使渤海與萊州灣交匯處生成河海交匯的景觀,而黃河千年的流淌與沉淀,也在此形成最為廣闊的濕地生態(tài)公園。
時逢深冬,倦鳥知歸。丹頂鶴、白頭鶴、白鸛、中華秋沙鴨、金雕抑或白尾海雕等珍稀鳥種,均已隱藏進茂密的樹林中。偶爾,頭頂飛過一排不知名的大鳥歸巢,如夜航的班機,悄然而過,旋即隱沒于幽深的叢林,不留痕跡。
與過往煩囂香艷的旅行不同,這次的行程,沒有衣香鬢影,沒有燈紅酒綠,甚至連人聲與車聲都一一遠離。一望無際的柏油路上,有的只是“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的蒼涼。若非親臨見證如此悲壯,我很難想象,母親河竟是這樣的壯闊與孤寂。
難得一日天朗氣清,黃河口一掃往日的晦澀,沒有了飛沙走石,卻迎來了漫天飛舞的蘆花。紛紛揚揚的蘆絮猶如一床織錦,覆蓋在枯黃的樹干枝椏上,也覆蓋了滿心歡喜的我。就連蟄伏多日的鳥群,也經不住數萬公頃蘆花搖曳的誘惑,時而低飛時而高翔時而歡鳴時而低吟。萬里晴空下,濕地上的檉柳林愈發(fā)紅勝焰火,于是,我懂得了“黃河落盡走東海,萬里寫入襟懷間”的深情厚誼。
結束這趟生態(tài)旅游前,我買下幾張純手工紡織的老粗布放入行囊。急迫地想送給那些仍執(zhí)著于享受五星級旅行的朋友,以游說他們走一趟黃河口,體驗一次原生態(tài),而后,返璞歸真。(編輯/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