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公認的有點陰盛陽衰。
所謂陰盛陽衰,一是說女性地位漸高、成就看漲;二是說男人陰氣上升、陽氣下降,越來越?jīng)]男人味。第一條不必說,相當歡欣鼓舞的好事,第二條就有些爭議了,印象中,男人自當如梁山好漢般粗獷豪放,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充滿陽剛之氣,陰柔了,還算什么男人?
可是,陽剛才算真男人嗎?在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年代,強壯的體力和彪悍的性格往往會成為男人生存的有利條件,進而成為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但在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的今天,這些已經(jīng)不重要了。
就算力大如牛,大得過鐵牛嗎?油門一踩,那些以“馬力”為動力單位的鋼鐵家伙就是你的奴隸,你讓它往東它不敢往西;在以IQ、EQ論高下的時代,彪悍已經(jīng)沒有了優(yōu)勢,而以溫柔、體貼、細致、感性為特性的陰柔氣質(zhì)卻很有市場。
性別的模糊曾經(jīng)被看作是一種缺陷。我們高中時學校有個英語老師,喜歡穿粉色T恤,戴細細的金鏈子,五官明朗秀氣,肌膚光潔,聲音輕柔,明明是正常男人,卻被稱為“娘娘腔”,年過三十,還討不上老婆。才不過幾年工夫,陰柔就雄霸天下了,君不見,《加油!好男兒》、《快樂男聲》選出來的優(yōu)勝者,哪個不是清秀可人、有淚也輕彈的陰柔男子?
我以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為陰柔埋足了伏筆,儒家提倡溫柔敦厚,道家主張以柔克剛,所以面若桃花的燕青比李逵更武藝高強,羽扇綸巾的諸葛亮能七擒孟獲,中國男人陰柔的功夫早已出神入化。更何況,在男權弱化的今天,女人一樣外出工作,為生活打拼,有什么理由要求剛的是男人,柔的是女人呢?
撇開性別因素,溫柔、體貼、細致、感性、精致等陰柔特性怎么說都是美德,不應因為它們屬于男人就加以貶損。所以陰盛陽衰實在沒什么可悵然若失的,適合社會的就是好男人,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愛人,這個社會正從簡單的一元化趨向于多元判斷的共榮共存,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我們的福音,陰盛陽衰,真的不錯。(責編/ 詩坤shiku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