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有一名句:“智慧來得太遲,而老得太快?!?/p>
奇異的是,人要累積了經(jīng)驗,親身受過痛苦教訓才會明白,單看書,聽父母的勸告是無用的,于是要活到一把年紀,才知道人生無常的道理。
人的際遇和機遇都不一樣,也沒有一本天書看到老的簡單,甜苦自嘗、冷暖自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每個家庭都有黑暗面,只不過是你看人家快樂,別人也看你活得瀟灑。
聰明是如何界定的?“機會主義者”、“看得開”?還是找到了宗教?各人不同,只不過都要找到一種“說法”,即是令自己舒服的那點。
繼續(xù)以追逐金錢為目的,便要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失去了金錢的人,以“知足常樂”來安慰自己,否則會發(fā)“紅眼癥”而氣死。
聰明不同智慧,智慧是“To Become Wiser”,則是不同層次的洞察力和領悟能力,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演繹。要接受人家有不同的意見和包容性已是很高深的道理。
所以智慧得來不易,因為人已變老,離大限不遠,這才是真正的考驗,利用剛得來的智慧,好好地享受黃昏,好好地享受余下的日子。例如趁著走得動時去旅行,發(fā)掘新地方,否則到關節(jié)痛,行動不便就太遲了。例如老伴是愛花之人,就要每星期送花,讓她每天每分每秒都看到花,眼睛享受美麗事物。
老伴愛行山便跟他通山走,老伴愛高球,那就讓他背棍鐵做地盤工人練大只。
你的智慧便是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