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秘密使命死了也值
轉(zhuǎn)折始于1958年夏天。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中國科學(xué)院原子能所研究員鄧稼先突然接到參與核試驗的調(diào)令。下調(diào)令的,正是核試驗總負責(zé)人、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
一想到中華民族的強國夢就要實現(xiàn),鄧稼先既興奮又緊張,不禁問道:“我能行嗎?”但他心里清楚,調(diào)令是組織上的決定,不管行不行,都必須服從調(diào)動。
核試驗具有絕對隱秘性,科研人員不僅要隱姓埋名、不能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不能公開做報告,連去哪里、做什么都不能對最親的人坦言相告。
“1958年8月那一天,我們一點預(yù)感都沒有,錢三強先生就把鄧稼先叫去了。他說國家要放個大炮仗,調(diào)你去做這個工作,怎么樣?”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說。
在這之前,夫妻倆的小日子盡管平實,卻充滿現(xiàn)實安穩(wěn)的甜蜜。許鹿希每天搭乘30路公共汽車上下班,傍晚時分,鄧稼先就蹬著自行車到車站接妻子回家,和每對幸福的夫妻一樣,這是他們不言而喻的默契。
那天鄧稼先比平時晚歸了一些,匆匆吃過飯就上床躺下了,滿腹心事卻讓他無法入睡。許鹿希問他怎么了,他支支吾吾了好半天,“調(diào)動工作”的事卻怎么也說不清楚。
“他說要調(diào)動工作,我問他調(diào)哪去,他說這不能說,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說。我說你給我一個信箱的號碼,我跟你通信,他說這不行,弄得我當(dāng)時很矛盾,我不知道他干什么去,可是他的態(tài)度很堅決?!?/p>
許鹿希急了,調(diào)動工作的丈夫的地點保密、工作的內(nèi)容保密、連通信地址也要保密,這豈不是等于要她交出一個大活人,然后眼睜睜地看著他憑空消失?
鄧稼先也急了,“做好這件事,我這一生就活得很有價值,就是為了它死了也值得。”許鹿希聞言哭了,孩子還很小,家中的老人也需要照顧,鄧稼先這一走,她不僅要獨自支撐起這個家,還要承受異地相思的煎熬……這價值的背后,無疑是為國家利益舍棄小家幸福的代價。那一夜,兩人輾轉(zhuǎn)反側(cè),誰都沒有睡著。
而誰也不曾想到的是,這個“死了也值得”的“秘密使命”,鄧稼先一干就是28年。
讓楊振寧淚流滿面
羅布泊是一片沉寂了1600多年的荒漠,核基地建在這里,盡管具有絕對的隱秘性和安全性,研究員的生活條件卻異常艱苦。植物稀缺的大戈壁,僅有的榆樹葉、沙棗籽、駱駝草,就成了用以充饑的食物。
1959年下半年,原子彈正式研制,國家經(jīng)濟最困難的時期,三年自然災(zāi)害沒少讓研究所缺糧斷炊。鄧稼先的岳父許德珩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支援給鄧稼先的珍貴糧票,幾乎都被他獎勵給了理論計算得又快又好的研究員。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經(jīng)說過,但凡你中國有一顆原子彈,人家也不敢惹你。共和國建立之初,要想在國際上立穩(wěn)腳跟,不受外強凌辱,研制自己的核武器就是當(dāng)務(wù)之急。當(dāng)時,蘇聯(lián)、美國、法國已相繼宣布擁有核武器,國際禁核的時間步步逼近。
此時的許鹿希,已經(jīng)知道鄧稼先是在做核武器研制,獨守家中的她承擔(dān)起照顧老人和孩子的責(zé)任,在思念丈夫的同時,擔(dān)憂也與日俱增。
1966年,令一代人為之癲狂的文化大革命爆發(fā)。鄧稼先家中保姆被趕走,許鹿希被戴著紅袖章的小兵們揪斗,14歲的女兒鄧志典隨后也被下放到內(nèi)蒙古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1971年,“四人幫”以“懂英語就是美國特務(wù)”為由,將大批科研人員打成特務(wù),鄧稼先被調(diào)到“221基地”,遭到一批士兵和工人的批斗。
危急時刻,鄧稼先的摯友、著名科學(xué)家楊振寧自美國首次回國探親訪友,第一個要見的就是鄧稼先。周恩來立即將鄧稼先召回北京,并由此了解到“221基地”的情況,解救了一大批科研人員。
那次會面,楊振寧故意問鄧稼先:“稼先,我在美國聽說中國的原子彈是一個叫寒春的美國人幫忙搞的,是真的嗎?”鄧稼先說需要證實一下,等楊振寧走后馬上請示了周總理,得到的回復(fù)是:如實告訴他。
楊振寧在上海餞行宴會上,接到一封由專人從北京送來的急件,看見鄧稼先熟悉的筆跡,他的淚水頓時奪眶而出。
“此封短短的信帶給我極大的震撼,一時熱淚滿眶,不得不去洗手間整容。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撼,為了民族自豪?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睏钫駥幗K于從這封信中確認,中國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蘇聯(lián)的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
久別重逢卻是永訣
久別重逢,是長久分離的夫妻最為期待的完滿結(jié)局,而對于鄧稼先和許鹿希,卻是刻骨銘心的無盡悲痛。她和鄧稼先結(jié)婚33年,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卻不過短短6年。最后一面,竟成永訣。
1985年,鄧稼先因患直腸癌回家靜養(yǎng)。醫(yī)院方面稱,由于鄧稼先骨髓中有放射性,一旦化療,降低的白血球和血小板就會導(dǎo)致全身大出血而無法挽救。
“一次空投預(yù)試,氫彈從飛機上丟下來,降落傘裝置沒有打開,直接掉在地上摔碎了。因為缺乏準確的定點,一百多個防化兵去找都沒有找到。情急之下鄧稼先沖了進去,當(dāng)他用雙手捧起碎彈片時,自己也受到了最嚴重的放射性侵害……”80多歲高齡的許鹿?;貞浧疬@些往事時,仍是一臉唏噓。
鄧稼先做了一輩子無名英雄,在他辭世前一個月,中央軍委決定對他解密?!督夥跑妶蟆贰ⅰ度嗣袢請蟆返浅觥皟蓮椩獎住钡氖论E后,人們才知道20多年來,杳無音訊的鄧稼先為共和國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和犧牲。
正如張愛萍將軍對他的悼辭:“鄧稼先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他在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新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實驗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貢獻。雖然他的名字鮮為人知,但他對國家的貢獻將永載史冊?!?/p>
銘記理由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
核爆現(xiàn)場,一位不為外界所知的指揮員用生命托起了氣勢如虹的蘑菇云,直到因公殉職之時身份才獲準解密——他就是“兩彈元勛”鄧稼先。
28年來,他與妻子兩地分居,期間僅寥寥數(shù)次會面。最后一次見面,他已年過花甲,身體因核輻射深入骨髓而無法挽救。1999年,中共中央對“兩彈一星”功臣授勛,而此時,鄧稼先已經(jīng)與世長辭13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