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程改革是當今教育教學領域里的一場深刻的革命,其最終目的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就個體而言,就是要通過新理念的教育教學活動,造就出數以千萬計的會學習、敢創(chuàng)新、敢表現、富有親和力、會享受生活的一代新人。另一方面,從國家這個層面來看,就是借助新課改這個媒介,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使我國能夠立足于世界強國之林。體育教師怎樣在新課改這個環(huán)境氛圍中凸顯自己的本職功能呢?體育目標是指在體育工作中應達到的期望要求、結果和標準,它是兒童體育工作決策和管理的出發(fā)點,是兒童體育工作應達到的結果,同時也是兒童體育工作評價的依據。那么怎樣實現兒童體育目標呢?筆者認為,我們要充分利用兒童心理特點。
1.兒童體育的目標
1.1兒童體育的總目標。增進健康、增強體質,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fā)展?!霸鲞M健康、增強體質”是體育教育區(qū)別于其他各種教育的特征。增進健康對兒童來講表現在促進身體的生長發(fā)育,預防疾病。健康是身體狀況的反映,是增強體質的基礎。增強體質是在健康的前提下,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有機體適應能力,以及心理發(fā)展水平的進一步發(fā)展。
1.2兒童體育的效果目標。指實施兒童體育總目標的最終效果。我們對兒童的體育教育所確立的效果目標是:(1)培養(yǎng)兒童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使之了解一些鍛煉身體和評價鍛煉效果的基本方法并養(yǎng)成積極鍛煉的良好習慣。(2)促使兒童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發(fā)展基本運動能力,提高機體的適應能力。(3)豐富兒童的知識,發(fā)展智力,激發(fā)娛樂情緒,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以增進心理健康。
2.兒童心理特點與體育目標
2.1.模仿心理。喜歡模仿是兒童的本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利用模仿各種動物跑、跳小組賽(如兔跳、蛙跳、袋鼠跑跳等)可以發(fā)展兒童跑、跳的能力。模仿動物們跑跳趣味性較強,兒童會以較高的興致參與進來,情緒飽滿,心情愉快,有很好的運用價值。
2.2.好奇心理。根據兒童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在體育課上我們對兒童的愛看愛問不要厭煩而予以斥責,應當盡量滿足他,給兒童發(fā)揮的空間,給予他們解釋、表述的機會。柏拉圖說過:“好奇是知識之門?!眱和舨缓闷?,那就不會去接觸事物,不與事物接觸,就明白不了事物的性質和狀況了。
2.3好游戲心理。兒童天性好動,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兒童的這一特點,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條件,使他們能夠充分運動。體育游戲是以各種身體動作的練習為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基本動作(如跑、跳等)、發(fā)展身體素質(反應、靈敏、速度、耐力等)和運動技術動作(如投擲、翻跟頭等),以游戲活動為基本形式,一般具有一定的情節(jié),規(guī)則、娛樂性強,可促使兒童更愉快地活動,從而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游戲是一種不帶任何強制性的活動,但是兒童在游戲時要受游戲規(guī)則的約束,得遵循具體游戲方法。因為游戲不是枯燥的動作學習,娛樂性相對強,所以兒童總是心甘情愿地服從規(guī)則的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保證游戲正常進行。在游戲時,兒童在遵守規(guī)則的情況下完成,明確角色之間的關系和游戲中的情節(jié)。游戲各方要爭取本方獲勝。如模仿動物跑比賽中,完成得又快又像的組獲勝,這就體現了“勝”的結果,兒童都想獲第一。游戲內容廣泛、有趣,融跑、跳、投擲、攀爬、智力于一體,各種趣味性的比賽能讓兒童體驗各種感受,或成或敗,或樂或苦,從而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獲得應有的滿足感。
2.4喜歡成功的心理。兒童做事喜歡成功,所以我們讓給兒童所做的事不可太難,否則會使其灰心,下次不愿再做,而且阻礙其進步。我們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兒童養(yǎng)成做事的興趣及自信力,并使其每做一件事情都取得成功。我們可以針對各小組的實力安排比賽項目,讓每個小組都有獲得第一的機會,讓他們多次體驗成功,更加自信。
從兒童體育的目標來看,我們要培養(yǎng)他們鍛煉身體的習慣,使其身心和諧發(fā)展,就得從培養(yǎng)體育鍛煉方法著手,綜合各種體育項目,以跑、跳、投、柔韌、平衡、協(xié)調、反應等為表現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模仿各種動物跑、跳小組賽(如兔跳、蛙跳、袋鼠跑跳等)可以發(fā)展兒童跑、跳的能力,模仿動物們跑跳趣味性較強,兒童會以較高的興致參與進來,情緒飽滿、心情愉快,有很好的運用價值。利用“過小橋、跳水坑、走下坡賽”活動,可以在發(fā)展兒童的跑跳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兒童平衡、協(xié)調方面的能力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枯燥的技術學習內容融于各種游戲中,利用兒童的各種心理特點,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從而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錦毅.大學李祥主編.學校體育學[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周紹忠,岑汗康主編.體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3]孟昭蘭.幼兒心理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4]林南楓主編.幼兒體能與游戲[M].臺北:臺灣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